2024-2025学年(上)珠海七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指

A秦岭一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线

C.黑河一腾冲一线  

D.横断山一祁连山一线

 

2、小明一家计划暑假期间到青藏高原自驾游,下列建议可采纳的是(     

A.不要忘了带防晒霜、太阳帽

B.暑期高温,少带衣物,单衣、单裤足够了

C.你们全家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

D.记得买几张野生藏羚羊皮回来

3、下面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是(     

A.智能手机

B.球鞋

C.可乐

D.运动服

4、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是

A. 柴达木盆地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5、“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二至三熟”描述的农业情况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 “我国既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也有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此叙述最足以说明哪一项地理事实( 

A.陆地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

B.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C.国土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多样

D.大江大河多由西向东流入海洋

 

7、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它的优势在于( )

A.矿产资源丰富

B.科技发达

C.市场广阔

D.经济雄厚

8、“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龙”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同学们一起来“把把脉”并“对症下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下游“脚肿”(地上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B.中游围湖造田

C.上中游兴修水电站

D.气候干旱河流断流

【2】医治黄河“腹泻”(水土流失)的最佳“药方”是(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湖

C.加固大堤

D.南水北调

【3】下列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均为内流河

B.外流区的河流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C.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大

D.越往北河流汛期越短、流量越大

9、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很多城市,其中以_____为核心,形成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武汉   B泰州   C西安 D上海

 

10、人类发展早期,对聚落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社会经济    B.文化条件 C.交通 D.自然环境

 

11、小强学习了中国地理后,在日记中这样描述其地理位置,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西半球

B.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南半球

C.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带和中纬度带,没有热带

D.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12、 我国塔里木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

A. 雨水 B. 深层地下水 C. 高山冰雪融水   D. 湖泊水

 

13、我国目前在渤海、南海部分海域某些月份实行“休渔期”,其主要目的是(     )

A.让捕鱼船只器械有充分的检修时间

B.实行海域的分区管理,提高捕鱼的产量

C.发展这些海域的养殖业,取得养殖与捕捞双丰收

D.让鱼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14、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

A.印度   俄罗斯 B.俄罗斯  中国 C.中国   中国 D.加拿大  中国

15、南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势因素   B. 季风因素   C. 纬度因素D、气候因素

 

16、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C.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以陆地为主

 

17、2016年入秋以来,市场上的大葱、白菜和生姜等农产品价格比往年下降了许多,农民损失严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技术改进

B.运输渠道畅通

C.市场供应充裕

D.优良品种培育

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人口基本国情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C.人口分布不均

D.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19、造成我国农业“西牧东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地形

C.降水

D.热量

20、2019年12月1日,对于周口人民来说,是值得难忘的一天,郑阜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周口不通高铁的历史。在周口境内的高铁修建的过程中很多地方都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手段,主要目的是(  

A.为了线路美观

B.为了节省经费

C.为了减少占用可耕地

D.为了提升速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河流在水量、____________、汛期与枯水期、________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22、(题文)人们把________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代表世界上较大的三列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B与C山脉组成世界上最长的____山系。

(2)A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

(3)地震发源地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2011年10月29日在秘鲁附近海域发生7.0级地震,震中如图所示。此次地震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4)①地主要的人种是________________

(5)④地居民使用的语言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它是_______________

(6)③地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__________教。

 

24、为了逐渐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正大力实施_____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_____地区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25、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  

 

26、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是________,海拔为_________米。地势最低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________

27、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__个自治区,__个直辖市,以及________两个特别行政区。

28、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简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9、(题文)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份   ℃等温线经过的地区,与   mm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30、读“中国略图”,填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④________

地形区:⑤________盆地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_________(山脉)②_________(山脉)③_________(盆地)④_________(高原)

(2)③代表的盆地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资源。⑤所示山脉为_________,其与淮河一线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北的农田类型为_________,主要粮食作物为_________。该线以南的农田类型为_________,主要粮食作物为_________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

(1)描述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是____。(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①地形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区域作物熟制是____,糖料作物是____

(3)东北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____

(4)图中②地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面临资源枯竭、能耗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为此,我国正积极推进该地区重振计划,你知道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____

(5)③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黄河和____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6)④为雅鲁藏布江,这里河谷宽阔,种植的农作物穗大粒饱。试说明该地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的自然原因____(答出一点即可)

(7)近年来,①③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国家分别设立了三江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们共同的生态意义有____。(答出一点即可)

33、想一想

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气候差别却很大。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方是炎热干燥、人迹罕至的沙漠,自然条件极为严酷。而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则降水丰沛,山清水秀,处处鱼虾肥美,稻米飘香,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1】造成这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2】你知道我国的气候还有什么特点吗?它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举一例子说明。

34、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属于外流河的是_______,由图中可以看出,内流河大多分布在  

(3)长江在A、B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原因是  

35、读“中老铁路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老铁路的起点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级行政区________(填全称),其中该省的行政中心是有着“春城”之称的________市,终点为东南亚唯一内陆国________的首都万象。

(2)中老铁路在途经云南省西双版纳时,可以看到该地区具有浓郁的________(少数民族)风情,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________

(3)云南省________(方位)部分地区被北回归线穿过,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属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