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宜宾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这是施蛰存对《傅雷家书》的中肯评价。

B.朱光潜将一个基本理念贯穿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中,即希望中学生既要发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

C.《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他们是两个平凡的农民,哥哥扎根乡村,弟弟走进城市。哥哥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貌,虽经历爱情挫折和事业困境,却始终不改初心,最终成为村里的“冒尖户”;弟弟渴望融入现代文明,他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物质生活贫困,精神孤独,最终心灰意冷,自甘堕落。

D.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且贡献至伟的人物,但他们心中也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即使面对各种困苦,也始终坚守着那份美好的理想,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也是今天我们阅读《名人传》的意义所在。

2、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删去“能不能”)

B.随着云计算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成熟,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扩展,促使一场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到公共云的巨大变革,推动云经济新时代的到来。(在“将得到”前添加“其中”)

C.互联网浏览时经常出现一些“弹窗”广告,应该利用相关法律进行规范,把过度“弹窗”的平台、运营商列入失信名单,进行惩治、警告。(将“惩治”和“警告”调换位置)

D.有识之士提出,需要重新梳理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尊重教育的规律,促令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促令”改为“促进”)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B.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 《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D. 《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B.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斑斓的美丽。

C.那些书皮五光十色的侠怪小说,渐渐变得无人问津

D.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高潮。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___________,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

(5)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9)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1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12)《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石潭记》中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甲)这时,托普塔洛和保尔都已经勒不住战马了,他们迎着死神的魔爪,径直向机枪冲过去。军官朝保尔开了一枪,但是没有打中,子弹像一只麻雀,“嗖”的一声从他的脸旁飞了过去。那个军官被战马的胸脯撞出去老远,脑袋磕在石头上,仰面朝天倒下去就在这一刹那间,机枪迫不及待地发出了疯狂而粗野的狞笑声。托普塔洛就像被几十只大黄蜂蜇着似的,连人带马摔倒了。

(乙)这是工人党员积极分子小组在集会,保尔写信要求担负一点宣传工作,党委就把这个小组交给了他。保尔的日子就是这样度过的,保尔双手重新把住了舵轮,生活的巨轮几经周折,又朝着新的目的地驶去。他的目标是通过学习,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

(1)(甲)文描写了保尔所在的骑兵师与哪国军队交战的场景?

(2)(乙)文画线句子中的“通过文学”具体是指保尔创作了哪部作品?表现了保尔怎样的精神?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秋山红叶

还是在春天,我就有过重游天平山的打算。

下了长途汽车,秋雨仍然下个不住。天平山以枫叶胜,此时满树枫叶已是一片火红,宛如一堆堆淋不灭的火焰。有一些不禁雨打风吹,纷纷从树上飘落而下,地上也是落红点点。雨中游人不多,被风雨打落的红叶还那么鲜艳明丽,倒叫人有些不忍下脚。

我的目的不在于登山,而在于寻访三十年前忽略了的范仲淹的足迹。听说天平山又叫范坟山,是宋朝皇帝赐给范家的“赐山”,所以我第一个要寻的是“范坟”。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热心“导游”,把我领到了山的左侧,指着一座前面有石牌坊、埋在荒草堆里的坟墓,告诉我这就是“范坟”。残碑断碣,雨中实难辨认。我有些不信,他却说所谓范坟,并不是范文正公的墓,不过是他家的祖坟而已。他又兴冲冲告诉我一个关于“范坟”的传说:

范仲淹在京城做了大官。回到故乡苏州,奉承者不乏其人。有个风水先生,在苏州城内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建造住宅,将来子孙科甲不断,富贵无尽。他请范仲淹把府第建在那里。可是范仲淹却在那里修了府学,并说既是福地,就该由全城人同享。另一个风水先生认为天平山石头如乱箭穿胸,山坞是块绝地,切切不可在这里修造坟墓,不然将子孙衰微,做不了官。范仲淹却买下这块绝地作为祖坟。

这只是个传说,但是民间传说也往往表现出人民的爱憎。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吏,竟能千百年赢得人民爱戴,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于是我又想起沿海的范公堤,想起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想起守卫西北边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的种种。人心是秤,谁为国家、人民做过一点好事,人民都会记得他的。

告别了“导游”,我开始举步登山。走到山腰白云泉,跨进茶楼,要了一杯用清泉泡的绿茶,凭栏品尝起来。白云泉因白居易的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而得名。栏外的雨中秋色,却让我想起范仲淹的词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想不到这位“小范老子”也有他感性的另一面。而这种似水柔情,似乎并未影响他清廉刚正的主要一面。范仲淹留下的词不过五首,每一首都脍炙人口,词名似乎超过某些以数量取胜者。我则更喜欢他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场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心情,跃然纸上,扣人心弦。“将军白发征夫泪”之“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

下得山来,我想起“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想着岳阳楼前洞庭湖上此刻正是一派秋色。我在山下的枫林中捡起一片红叶。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这是陈毅同志的诗句。离天平山之游恰恰一年,夹在日记本中的这一片红叶,虽然干了,犹自红艳。天平山那些红似火焰的三角枫,那一派雨中的烂漫秋色,仿佛又重现在目前。

(作者沙白,有删改)

1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注重对叶的色彩的渲染。本文的标题是《秋山红叶》,文中又多处描绘枫叶的红似火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真红不枯槁”又有什么用意?

2文章提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请写出这两句警句,并说说范仲淹在这两句话中表达的情怀与哪位诗人在哪首诗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3从上下文看,文中“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范仲淹的词里,“我”为什么更喜欢“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

4文章两次写到“小范老子”这一称呼,这两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5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了却了多少年来登天平山寻访范仲淹遗迹的心愿。

B.表达对烂漫秋色的赞美,对红似火焰的枫叶的赞美。

C.追寻范仲淹的遗风逸事,表达对他文才武略的敬佩。

D.歌颂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推崇“清廉刚正”之风。

6下面是苏州天平山范公祠中的一副对联,请根据上文的内容说说这副对联是从哪些方面赞美范仲淹的一生的。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注释)①俎豆:原指祭祀用的器具,这里是祭礼、崇奉之意。②苏台:指苏州。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温暖萦绕在心头。或许是今年疫情中的一个画面、一种声音,或许是素昧平生的一次援手,或许是那座山、那片水,或许是一株花、一棵树,或许于阅读天地中,或许于情感世界里……它感动着你,启迪着你,激励着你,让你的情感变得丰富,思想更加深刻,人生越发美丽;让你一回味、思索,眼中就闪烁着幸福的泪光。

请以“温暖中有泪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书写工整规范;(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