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赣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项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解说:句中的“朦胧”是动词。

B.蔚蓝的王国  往事依依  回忆我的母亲  最苦与最乐

解说: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这些绿色健康食品,将增加广大人民的生活品质。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D.近期,人脸识别技术不断进入大众视野。

解说:这个句子中“近期”作状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家长们应撺掇孩子们加强体育锻炼。

B.他干的工作别人看着很枯燥,他却自得其乐。

C.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那个罪犯上个月作案后,便销声匿迹了,再也没有露面。

3、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

B.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C.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政策支持力度的大小,营商环境的好坏,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C.编入读本的这些生动的红色故事,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是再熟悉不过了。

D.近年来,威远城区投放了大量共享电动车,这给市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 ①于役:服役。②曷:同“何”。③埘:鸡窝。④佸(huó):聚会。⑤桀:鸡栖的木架。⑥括:至,汇集。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第一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点明全篇主旨,陈述了所咏之事。用“不知”来说明丈夫役期之长。这两句是第一层:妇人直抒胸臆,期盼丈夫归来。

B.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以此来反衬主人公的不平静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时,而人却无归期。

C. 最后两句极言思念丈夫,以致不能自已。

D. “曷至哉”是反问句,女主人公用反问的方式来揭露封建统治苛酷的兵役给千万个家庭带来痛苦的罪行。

2简述诗歌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3)凄神寒骨,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和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衿》中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变化过程。读了该书后,请列出《骆驼祥子》里的重要情节和与之反映的祥子的性格。(至少两组)

(示例)祥子十八岁跑到城里来,最终选择拉车的行当,反映了祥子头脑灵活,踏实肯干,勤劳向上的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散文阅读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 勋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   

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选自《文苑》2018年第5期,有删改)

【1】请为文章补写一个总领全文的简短开头。(字数在15字以内)

【2】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生活情境中“听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

【3】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加餐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义?

【5】“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什么是美的钥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同学们,这段话来自《傅雷家书》,该书是一部洋溢着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家书,傅雷对孩子的爱感动无数的孩子。父爱千万种,效果各不同。如果你的父亲没有看过这本书,请你写一篇读后感给他看,既能吸引他去阅读,也能表达你对父亲的感激或者期待之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