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该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社群行为
2、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防腐剂的过量使用
B.水分散失
C.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D.环境温度过高
3、1864年7月14日,巴斯德在法国科学院的报告厅中,展示了鹅颈瓶实验的结果。关于此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鹅颈瓶的形状是为了防止氧气进入肉汤
B.将肉汤煮沸是为了杀灭其中原有的细菌
C.打断“鹅颈”后瓶中肉汤自然产生细菌
D.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繁殖需要氧气
4、下列属于细菌菌落特征的一组是
①菌落比较小 ②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③菌落一般比较大 ④菌落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有关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蚊子叮人吸血可以传播疾病,应该彻底消灭掉
B.果农种果树时常常会养蜜蜂,主要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
C.一个同学抓了一只蝽,手上很臭,是蝽在与这位同学进行信息交流
D.菜青虫吃青菜叶,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绿色植物为人类提供粮食。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储粮技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比如在粮仓中使用智能化氮气气调技术,利用制氮机组将空气中的氮气和其他气体进行分离,保留高浓度氮气充入粮仓来保存粮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浓度氮气可以使粮仓中的害虫窒息而亡
B.高浓度氮气可以有效抑制“粮食”的呼吸
C.高浓度氮气可以抑制霉菌等微生物的活动
D.高浓度氮气储粮的原理是降低粮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7、为了检验不同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研究人员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两个培养基(已高温灭菌)上,每个培养基上各放3张浸有不同抗生素(编号为①、②、③)的无菌滤纸片,分别在不同环境中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阴影部分代表有菌落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适宜在低温条件下培养
B.抗生素在0℃的杀菌效果比37℃好
C.所有的抗生素都能一定程度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
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最强的抗生素是③
8、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9、“蝴蝶翩跹”“鱼翔浅底”“鹰击长空”“万马奔腾”等词语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动物的运动场景。以下强大的运动能力对动物的意义中,叙述最恰当的是( )
A.利于寻觅食物
B.利于躲避敌害
C.利于争夺栖息地
D.以上都是
10、齐白石的画作《他日相呼》(如图)描绘了两只小鸡在抢食蚯蚓的场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鸡是变温动物
B.蚯蚓的身体分节
C.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
D.小鸡属于鸟类
11、如图为培养基上的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真菌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B.细菌菌落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C.真菌菌落往往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D.细菌菌落颜色多样,真菌菌落颜色单一
12、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个体微小,需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C.病毒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3、如图是眼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a可使“眼球”呈现黑色、蓝色、棕色指虹膜
B.结构b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使病人重见光明
C.结构c内含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
D.结构d处形成物像,是产生视觉的部位
14、取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朝下,让其头部浸没在水中;将乙蝗虫的头部朝上,让其胸部和腹部浸没在水中。一段时间后,其结果是( )
A.甲蝗虫死亡,乙蝗虫不死亡
B.乙蝗虫死亡,甲蝗虫不死亡
C.两只蝗虫都死亡
D.两只蝗虫都不死亡
15、变质的花生米上,常常长有一种易使人致癌的微生物,它是( )
A.黄曲霉
B.青霉
C.乳酸菌
D.细菌
16、在校园生态系统中,蚯蚓能将地面和土壤中的枯枝败叶等有机成分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根据这一现象,判断蚯蚓在生态系统的成分属于( )
A.非生物的物质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7、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毛霉菌
D.曲霉菌
18、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蛇、鳄鱼、老鼠等动物对人类威胁很大,越少越好
B.捕杀野生棕熊,能为人类提供更优质的食用肉质蛋白
C.蟾酥是青蛙表皮腺体的分泌物,干燥后可以入药
D.狗天生嗅觉灵敏,缉毒犬能协助警察侦查违禁品
19、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B.鲸鱼终生生活在水中,属于鱼类
C.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D.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
20、某兴趣小组针对家庭厨余垃圾处理方法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它们将厨余垃圾与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制剂混合后,放进容器密封,在适宜环境中发酵形成有机肥料。如果发酵产生一种类似泡菜或醋的气味,表明发酵过程良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封容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其它杂菌繁殖
B.要保持发酵过程良好,必须提供充足的氧气
C.“泡菜或醋的气味”是乳酸菌,醋酸菌等发酵产生的
D.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生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21、两栖动物幼体、成体的呼吸方式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__可辅助呼吸。
22、同学们观察“叶片的结构”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结构3是 。
(2)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 (填序号)中的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 形成的 (填序号)来完成的。
(5)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定叶片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
23、儿童、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近视眼。为预防近视的形成,我们应当养成哪些良好的用眼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
24、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___________ 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__组成。
25、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 ,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26、某中学对本校八年级学生及家庭成员中有耳垂和无耳垂的遗传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 父母性状 | 被调查家庭数量 | 学生性状及数量 | |
|
|
| 有耳垂 | 无耳垂 |
第一组 | 有耳垂×有耳垂 | 150 | 124 | 26 |
第二组 | 有耳垂×无耳垂 | 56 | 29 | 27 |
第三组 | 无耳垂×无耳垂 | 20 | 0 | 20 |
(1)有耳垂和无耳垂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根据第 组数据,可以判断出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无耳垂是隐性性状。
(3)无耳垂是因为他们体内缺少有耳垂基因,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
(4)请写出第二组家庭父母中,有耳垂个体可能的基因组成: (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5)某学生无耳垂,但其父母却都有耳垂。如果该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为有耳垂的可能性是 。
27、在生物的分类等级中,最大的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别是___和___.
28、在生物分类等级单位中,最高和最低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
29、依据下图所示的几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后,可能会导致人体患“猩红热”疾病的是[______],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______]侵入家禽的体内引起的。
(2)图中属于霉菌的有[___________],属于真菌的有[___________]。
(3)A、D两种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分别位于[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内。
(4)图中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有[________],都是单细胞生物的有[_________]。
(5)蒸出的馒头软而多孔,是因为有[______]参与的结果。
30、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____,身体和____都分节。
31、动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请将下列动物与它体表的结构连线。
3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两种截然不同、互不相干的行为类型。( )
33、下图是蝗虫、家蚕和青蛙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甲图所示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发育,乙图所示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发育。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发育过程中有定期的________现象。
(2)甲图中B和C的名称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乙图中c和d的名称是_______ 和______(填发育过程的阶段名称)。
(3)蝗虫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________,而为了获得更多的蚕丝,蚕农在养蚕过程中应设法延长_____期(此题可以用图中字母作答)。菜粉蝶(一种蝴蝶)的发育过程和______图相同。
(4)青蛙的个体发育的起点是__________,它的发育属于________。
34、如图为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箭头代表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 ]___接受刺激产生冲动,并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里的___,由其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到[ ]___,引起大腿上相应肌肉的收缩,使小腿突然弹起。
(2)从反射类型来看,该反射是___。
(3)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___,它包括5个基本环节。
(4)当用力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会感觉到痛,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