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东营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万物皆有道,格物致知,要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B.新手开车心态比技术更重要,不能慌乱,不能不知所措

C.国产手机品牌纷至沓来,中兴在美国的成功能否复制?

D.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弥曼  雾霭  如丝如缕 B.驰骋  浑厚  振耳欲聋

C.推桑  洪峰  交响乐 D.庄重  河滩  写意画

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B.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的水。

C.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

D.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chén)  (yǔn)   咀(jué)   (jūn)

B.(bó)   (chán)   追(shuò) (jiān)

C.(chóu)   驰(chěng) (xiè)   (liáo)

D.(yì)   (kuàng)(huá)   挂(juàn)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杉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诗歌最后说“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换走了“一车炭,千余斤”,这说明了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文名句积累。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的老人、儿童都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门外有人拍门。

“瑞宣!开门去!”祁老人叫。“多半是你爸爸回来了。”

瑞宣又请上弟弟瑞全,才把装满石头的破缸挪开。门外,立着的不是他们的父亲,而是钱默吟先生。他们弟兄俩全愣住了。钱先生来访是件极稀奇的事。瑞宣马上看到时局的紧急,心中越发不安。瑞全也看到危险,可是只感到兴奋,而毫无不安与恐惧。

钱先生穿着件很肥大的旧蓝布衫,袖口与领边已全磨破。他还是很和蔼,很镇定,可是他自己知道今天破例到友人家来便是不镇定的表示。含着笑,他低声的问:“老人们都在家吧?” “请吧!钱伯父!”瑞宣闪开了路。

钱先生仿佛迟疑了一下,才往里走。

瑞全先跑进去,告诉祖父:“钱先生来了。”

(选自东营市教科院推荐必读经典名著,八下阅读篇目)

以上文字出自长篇小说《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里几个院子里祁家、钱家_____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 折的道路。选文中的“瑞宣”具有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雨探宏村

丁立梅

①我细细打量这个叫宏村的地方。村口有两棵古树,一棵红杨树,一棵白果树,是宏村的“牛角”。据说都五百多岁了,却不显老,在雨水的洗濯之下,叶片儿绿得发亮,蓊蓊郁郁。

②入村,迎接我的是一片湖。湖叫南湖,是宏村的“牛肚”。湖有些袖珍,稍稍抬眼,就可以望到对岸。一汪的水,却清得粉绿,很嫩的感觉,让人有捧一口尝尝的欲望。湖被一座小石拱桥隔成两块儿,水里倒映着岸边的绿树繁花与粉墙黛瓦,活脱脱一幅水墨画。

③游人摩肩接踵走过那石桥去。一只水鸭,白身子灰掌,在湖里一方裸露的石头上梳理羽毛,悠闲自得。它观游人,游人也观它。有游人拿它作背景拍照,它不惊不乍,只管梳它的羽毛,是见多识广的模样。

④走过石桥去,也就真正走近了徽式民居。鳞次栉比的古民居,没有多余的色彩,就是黑与白。白的墙,黑的瓦,一清二楚着,又是眉清目秀着。一律的马头墙,墙壁无窗,都是开天井取光,晴天蓄阳光,雨天蓄雨水,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很有意思,过日子能过到不浪费一寸阳光一滴雨水的份上,恐怕惟有徽州人了。

⑤去了南湖书院。这是当年徽商们教育子孙成材的地方,里面刻有朱熹的治家格言,供有孔子像。《论语》中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徽商们把这一思想发扬光大到极致。他们设学堂,请先生,大开重文化重教育之风。而他们自己,也熏陶成了儒商。

⑥游人们涌到一幢非常气派的古宅院里。我跟进去方知,那是被喻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当年,发达起来的徽商汪定贵,带回金银细软无数,破土动工砌了这座宅院,前后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单单天井就开了九个。宅子里的每一方砖,每一截木,每一块石头,无不用尽匠心,上面的雕刻,精湛非常。如横梁上的百子闹元宵图,一百个小儿神态各异,活泼伶俐,令人叹为观止。民间多能人,从这里的砖雕、石雕和木雕上,更能说明这一点。——离艺术最近的,往往是民间百姓。

⑦游人们随着导游,捉迷藏似地进了一间又一间房,不时有人发出惊叹声,为当年汪家的辉煌与奢华。我独对小姐的绣楼感兴趣,站在那儿发呆。天井敞亮,而悉数落下来,润泽着几盆盆景。杜鹃开得满盆,是红粉佳人笑。楼上的小姐呢?抬头望,楼上暗得很,幽暗处,仿佛有一张幽怨的脸,苍白着。四壁都被严实地圈住,圈成一个笼子,小姐是那笼中鸟。我想,若是有来生,她当不愿生在这等富贵之家,做那笼中鸟罢。她情愿做寻常人家的女儿,汲足在南湖边,浣衣于月沼畔。

⑧月沼畔也真的有几个当地女子,身穿雨衣在浣衣。面容并不娇嫩,皮肤黑黑的,是俗世中最为本色的样子,让人望着亲切。两只白鹅,在不远处的水面上,很自在地游着。

⑨避开人多的地方,我独自在巷子里乱晃悠,晃着晃着,就迷路了。在宏村,所有的巷子,大体相像,都是窄窄的,青石板铺就。两侧流水,沿着人家的屋檐走,潺潺复潺潺。对面偶有游人来,亦是迷了路的,问我,怎么走到村口去?我摇头,说不知。

⑩不急着看什么。在宏村,处处是景。就让镜头随便定格吧,就定格在一块砖上,砖却不是普通的砖了,上面雕刻着花草树木。定格在一块石上,石也不是普通的石了,上面亦是雕花琢草的。定格在一截木头上,木头更不是普通的木头了,精雕细琢得简直有些不像话了,随便取下一小块,都是非同寻常的艺术奇葩。

进一幢民居去。外一间冷冷清清,摆设着锅灶等物什,光线暗淡。里面有电视响,跨进去,别有洞天,一天井的花花草草,有个男人,身子陷在藤椅里,在看电视。我说,打扰了。他冲我点点头,继续看他的电视。外面一个世界再多的喧闹,也撼动不了他的宁静。

宏村多家庭小作坊,炒茶的、雕刻的、做竹器的……游人一拨一拨从他们面前过,他们不为所动,兀自埋首在他们的活计里,一个个都身怀一身绝技似的。

我停留在一家做竹器的门口,屋里堆满了竹做的小玩意,竹碗、竹杯、竹笔筒……无一不拙朴可爱。做竹器的男人,手脚麻利,不过眨眼之间,他就做好了一只竹杯,精巧得很。我问,多少钱一只?他回,两块钱。并没有停下手上的活。旁有他的女人,这时笑吟吟地插话,买几样带回家玩啊。

我就真的买了一只竹杯,托在手上。我希望它能盛住这里的气息,日后,当我疲倦了烦躁了,好举起这杯子饮一饮。

在村人的指点下,我顺了水走到村口。回头望身后的宏村,它依旧神态安详地静卧着,像一条老水牛。我想起徐志学的一句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我上了车,雨中的宏村,渐行渐远。

(有删改)

【1】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了我在宏村的游览经历。请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游览路线

村口

入村

走过石桥

月沼畔

巷子

村口

所见情景

两棵古树

南湖

   →南湖书院→②

浣衣女子

一幢民居→③   →④

宏村印象

 

【2】结合全文,理解第段中画线的“这里的气息”包含哪些内容?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去了南湖书院。

(2)进一幢民居去。

【4】请结合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妙处。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任务型写作

微信已经成为中学生主要的聊天工具之一。小文的父母希望通过微信了解小文的各方面情况,小文却试图摆脱父母的掌控,想把父母拉入“黑名单”。

提示:(1)请你试着说服小文,不要把父母拉入“黑名单”。

(2)请你试着说服小文父母,应该相信孩子,保持合适距离。

(3)班级同学就此现象展开热烈讨论,请你也发表自己看法。

要求:根据提示,任选一个内容写作,字数15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