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们远远地就看见一个大红的“灯笼” 在黄旗山顶,于是加快了脚步,争取快些爬到山顶一探究竟。
(2)他爷爷为官几十年,工作上铁面无私,生活上两袖清风,群众都说他是 的人民公仆。
(3)2020年4月4日10时,在 的汽笛、警报声中,亿万中国人集体默哀,悼念因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
A.矗立 名副其实 震耳欲聋
B.矗立 名正言顺 震耳欲聋
C.伫立 名副其实 振聋发聩
D.伫立 名正言顺 振聋发聩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àn) 凫水(fú)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B.嘱咐(zhǔ) 糜子(méi) 脑畔(pàn) 屹立(qì)
C.羁绊(jī) 冗杂(rǒng) 亢奋(kàng) 晦暗(huì)
D.斡旋(ɡuǎn) 褪色(tuì) 争讼(sònɡ) 怅惘(wǎnɡ)
3、对下面句子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傅雷通过书信训练傅聪的,不但是文笔,尤其是( )。
A.情怀 B.思想 C.情商 D.修养
4、下列词语书写没有误的一项是( )
A.元霄 大抵 宽慰 嘱咐
B.松懈 过隐 懒惰 回驳
C.撺掇 糜子 慨叹 蓦然
D.褪色 朦胧 躁热 斡旋
5、阅读《子衿》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修辞手法诗歌没有使用到的一项是( )
A.借代 B.比喻 C.反问 D.夸张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B.由连用两句“纵我不往”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C.诗歌主要笔墨用在刻划女子的动作上,如“挑”“达”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焦灼等待的心情。
D.“纵我”与“子宁”对用,急盼之情不无矜持之态,内心复杂可见一斑。
【3】下列诗句与诗人心态一致的一项是( )
A.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D.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_,如三月兮!(《子衿》)
(3)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
7、名著阅读
①“用苦痛换来欢乐”是他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中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他”是《名人传》中_________。
②读文学名著,如与挚友握谈,似听大师教诲。假如你是一位阅读文学名著的积极分子,请你为《傅雷家书》写一段50字左右的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壶口瀑布》中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 ;挟而不服, ;不平则呼, ;死地必生,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末段四处划横线上应填短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柔中有刚 压而不弯 遇强则抗 勇往直前
B.遇强则抗 压而不弯 柔中有刚 勇往直前
C.柔中有刚 勇往直前 遇强则抗 压而不弯
D.遇强则抗 压而不弯 勇往直前 柔中有刚
【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几段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B.对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描写,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C.第二段写河水在龙漕里的特点——凝重、哀愁、如泣如诉、不堪一击。
D.第三段首句“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列对文段的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写景细腻,用词准确、生动。
B.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形状、态势以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C.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是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中;二是结尾的巧妙联想。文章借助议论、抒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D.选文采用以小见大、实虚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大水由低到高,流泻而去,令人震撼的形态。
【4】下列对选文语言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句中的“凝重”“猛烈”二词,把黄河奔腾至此,从河床跌入了深谷,那种惊人、磅礴之势,写的生动准确。
B.“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C.“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语言颇有气势,融入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赋予壶口瀑布人的“喜、怒、哀、怨、愁”各种情感。
D.结尾一段运用长句、整句,很有韵味,引发出诗意的联想。
9、作文题目:《值得 》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的词语如:热爱,学习,坚持,珍藏……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可用XXX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