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得了肠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
A.血小板
B.红细胞
C.血浆
D.白细胞
2、动物界的第一大类群是( )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3、小秦奶奶走路时经常会出现膝盖疼痛的现象,经检查确诊后,医生在她的膝关节腔内注射了玻璃酸钠溶液,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此治疗中,玻璃酸钠溶液的作用相当于关节内的( )
A.滑液
B.血液
C.关节囊
D.关节软骨
4、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
A.非洲象
B.鸭嘴兽
C.大熊猫
D.大猩猩
5、学校食堂提供了一份菜谱:凉拌蕨根粉、紫菜蛋花汤、芹菜炒腊肉。这份菜谱中没有涉及到的植物种类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6、身体最先出现两侧对称的动物是( )
A.单细胞动物
B.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
D.节肢动物
7、养金鱼的鱼缸如果不经常换水,鱼会出现“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A.水中缺少食物
B.水中缺氧
C.水中微生物过多
D.水质容易变坏
8、孔雀开屏属于生殖和发育过程的阶段是( )
A.筑巢
B.求偶
C.孵卵
D.育雏
9、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谈虎色变
B.蜘蛛织网
C.老马识途
D.画梅止渴
10、如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乙表示幼苗细胞鲜重变化
B.种子的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茎、叶
C.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D.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11、《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本意是蝉蜕皮而走,蝉蜕还挂在枝头,比喻用计脱逃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 )
A.内骨骼
B.外骨骼
C.皮肤
D.黏液
12、植物有四大类群,如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D.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13、人在狂笑时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A.关节腔内有滑液
B.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C.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D.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
14、英国科学家珍妮在野外研究黑猩猩时发现,黑猩猩群体中有首领,群体内分工合作,有等级现象。黑猩猩这种行为类型和珍妮这种研究方法分别是( )
A.繁殖行为、实验法
B.社群行为、实验法
C.防御行为、观察法
D.社群行为、观察法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生种子由种皮、胚、子叶和胚乳组成
B.花生种子的子叶里面贮存着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
C.月季枝条的顶芽发育成花
D.给月季施肥太多而死亡,是因为其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16、学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后,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有误的是( )
A.家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B.菜粉蝶及幼虫菜青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显著不同,其幼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
C.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D.蟋蟀、蝗虫和蚂蚁一样,都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17、下列是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生命的起点是从婴儿开始的
B.图中A是精子
C.图中B是卵巢
D.图中D表示受精
18、同学们参观标本室时,看到如图所示的动物头骨,该动物最可能是( )
A.野牛
B.梅花鹿
C.野狼
D.猫头鹰
19、下列有关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鲤鱼、草鱼、鳄鱼和鱿鱼都属于鱼类,都是脊椎动物
B.鲤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C.可用BTB指示剂检验鱼的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现象是由蓝色变成黄色
D.鲤鱼体表覆盖着鳞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0、佛山石湾的玉冰烧是中国白酒第六种香型——“豉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产品,在酿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醋酸菌
D.青霉菌
21、生物的_______与________之间,以及________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 异.变异的现象在生物界是_______.
22、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动物,如鲫鱼、海豚;另一类是_____动物,如对虾等。
23、青蛙等两栖动物,幼体俗称蝌蚪,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像鱼,用__________呼吸,用鳍游泳,栖息于水中。成体用____________呼吸,用____________辅助呼吸,用四肢活动。
24、食品腐败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食品防腐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________或________它们的生长与繁殖。
25、皮肤和___________等作为天然屏障,构成了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一道免疫防线。
26、早在二三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已把菇菌作为珍贵的食用菌了,而且很早就懂得食用菌的栽培。早先,这些食用真菌野生在山林、草地、田野里。当你在夏、秋时节走进潮湿的林地里,拣起一块潮湿的朽木或几片腐叶,不用放大镜也能看见许多丝状物,这常常就是它们的菌丝体。发育良好的菌丝,能钻进木材、落叶的组织里,吸取养料。像蘑菇等的菌丝体上,会长出一把漂亮的“小伞”,这就是子实体。子实体上面是平整的,而下面密生着许多叫菌褶的薄膜,长着能繁殖后代的孢子,能随风飞散,到它们喜欢的地方去“安家”。现在,人们可以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大量地生产了。
蘑菇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是七月雨后晴天,在潮湿的草地、树桩上最有希望找到大量蘑菇。想一想:蘑菇喜_______ 、______且有________的地方。
议一议:在山林里,野生蘑菇是怎样繁殖的?
27、想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这反映了自然界中普遍的 ______ 现象.
28、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__________;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过程,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__;ABO血型系统将血型分为A型、B型、________型和_______型4种。
29、某种鸟以番茄等植物的果实为食,鸟粪中未被消化的植物种子,往往会被鸟带到远方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并长成番茄。这一事例说明__。
30、蛔虫属于____动物,寄生在人的____里。
31、将自然保护区同珍稀动物连接起来,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32、“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植物的万千枝条和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的。(______)
33、根据显微镜各部分的功能,填写该部分在图中的位置和名称。
(1)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位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要使镜筒在较小的范围内升降应该调节________。
(3)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装片或切片。
(4)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
A.污物
B.细胞
C.气泡
D.墨水
34、春季气候转暖时,青蛙进行繁殖.试分析青蛙的繁殖行为:
(1)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雄蛙闻声赶来,这是_____行为.
(2)雄蛙和雌蛙抱对,雌蛙先将卵排到水中,雄蛙也将精子排入水中,然后在水中_____和_____结合成_____,完成受精作用.
(3)蛙的受精卵在_____中发育成蛙,该过程要经过_____和_____阶段,蛙的发育是_____,原因是_____.
(4)池塘里蝌蚪密度过大时,蝌蚪能从肠里排出有毒物质,这种物质会使幼小的蝌蚪死亡,这种行为对于青蛙种族的延续是_____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