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伏扶贫”主要是在民居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既可以自用,也可以将多余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能光伏发电属于( )
A.电子信息
B.航空航天
C.生物工程
D.新能源
【2】太阳能光伏发电( )
A.所用资源不可再生
B.全天的发电量一致
C.任何地区都适用
D.所用资源属于气候资源
【3】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湖泊
B.太阳光照
C.植被种类
D.地形类型
2、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B.我国冬季气温南北都较寒冷
C.夏季气温最低温出现在黑龙江
D.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3、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日常生产、生活中对空气产生污染的源头很多,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重庆冬季经常有雾霾天气,下列关于雾霾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与人身体接触,可能引发皮肤病
B.长期吸入雾霾,会损伤肺部
C.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
D.雾霾是产生新冠病毒的根本原因
【2】下列行为中,不能降低或缓解重庆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
B.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C.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D.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
4、我国多水旱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
A.冬季风势力太强
B.受台风影响
C.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D.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5、读图,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省区有( )
A.台湾、福建、广东、西藏
B.云南、贵州、广西、广东
C.台湾、海南、广东、广西
D.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6、家住泰安的小明同学想利用假期同父母﹣起前去陕西西安旅游观光,他们乘车线路应该是( )
7、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西藏国土面积为122万平方千米,人口3648100人;江苏国土面积为10.26万平方千米,人口84748016人。根据数据推测关于人口叙述错误的是( )
A.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B.西藏自治区面积大,所以人口密度也大
C.江苏省地处沿海发达地区,因而人口多
D.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原、山地人口少
8、读我国人口数据统计表(下表),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 1949 | 1960 | 1970 | 1980 | 1990 | 2000 | 2010 | 2020 |
中国人口数(亿) | 5.24 | 6.62 | 8.3 | 9.87 | 11.6 | 12.95 | 13.71 | 14.1 |
【1】2020年我国总人口约为( )
A.11.6亿
B.12.95亿
C.13.71亿
D.14.1亿
【2】我国人口总数大,但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为缓解这一人口问题,我国目前实行的人口政策是( )
A.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B.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C.开放三胎生育政策
D.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9、处于“龙头”地位,能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三峡地区 C.江汉平原 D.长江三角洲
10、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水热条件好 C.平原面积广大 D.耕作历史悠久
11、下列关于北京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②北依燕山,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③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④南水北调东线、西线调水线路的终点⑤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 ⑥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①②⑥ D. ①②③④
12、根据世界局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非洲,距南极洲最近
B.乙是南美洲,距南极洲最近
C.甲与丙之间隔大西洋
D.M所濒临的大洋是印度洋
13、东北地区稻米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一年一熟,生长期较长
C.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D.生产技术先进
14、我国西北人口稀少,原因是( )
A.自然资源、能源稀少 B.多沙漠、山地、荒地
C.经济发展没有进步 D.位于季风区,水源不足
15、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图示意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是( )
A.从西向东减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南丰北缺,东多西少
D.北方多,南方少
【2】影响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季风主要是(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3】目前,我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
A.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提高水价
D.海水淡化
16、(题文)下列不属于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的山脉的是( )
A. 太行山 B. 祁连山 C. 昆仑山 D. 横断山脉
17、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形象地称为“中国光谷”,其最重要的发展条件是( )
A.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B. 资源丰富
C. 水陆交通便利
D. 科技力量雄厚
18、日照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
A.亚热带湿润地区 B.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C.寒温带半干旱地区 D.暖温带干旱地区
19、关于下图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B.②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湘,行政中心是长沙市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同俄罗斯和印度两国相邻
20、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天然气 B.淡水 C.土地 D.森林
21、我国的土地日是每年的 。
22、我国陆地总面积约 ______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______ 位.与我国陆上接壤的国家共有 ______ 个.
23、我国与 个国家相邻,与 个国家隔海相望。
24、根据土地利用的情况,可以把土地分为______四种类型。
25、我国近海蕴藏着大量的____能源矿产资源,在台湾岛西侧有____盐场。
26、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_____大陆的东部,东临_____洋;是一个_____兼备的国家。
28、我国东部最高峰分布在_______岛上,岛上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__。
29、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集中分布的省区是____________。
30、仔细观察下面“亚洲范围示意图”,回答问题。
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________洲接壤,西南以苏伊土运河与B________洲为界;东临E________洋,南临F________洋,北临G________洋。
31、读台湾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图中虚线代表的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称为_____线.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岛 B_____洋 C_____海峡 D_____市.
32、读“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我国省区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率(2010—2020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数量超过1亿的省的简称分别是____、____。
(2)据图可知,我国人口分部的空间特点是____。黑河---腾冲一线以东____。
(3)2010—2020年,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是____,广东省的人口增长率为21%,请你推测它增长率高的两点原因是____、____。
(4)新疆维吾自治区面积为166万平方千米,2020年底总人口2585万人,它的人口密度约是____。
33、【研学旅行一线上“云旅游”】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山西太原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开展“云旅游”活动,通过网络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探究一:研学路线和地理区域
这是小组的路线规划。他们决定在北京会合,按照北京一哈尔滨一酒泉一乌鲁木齐一拉萨一贵阳一长沙—武汉一北京的顺序游览中国一圈
(1)结合“美丽中国之旅”示意图(图1)和小组设计的“云路线”,判断并写出他们先后经过的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探究二:地理区域和环境特征
这是他们从网上收集到的北京、长沙、乌鲁木齐的气候资料图(图2、图3、图4)
(2)读图,说出图2、图3和图4分别对应的三个城市。
(3)根据气候资料图,推测北京所在区域和长沙所在区域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
探究三:环境特征与植被关系
(4)线路④的经度跨度广,推测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所看到的植被景观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景观变化的原因。
34、读下图"沿北纬32度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表示的范围,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的阶梯等级是 ①____。
(2)图中序号代表的是:②___山脉,③_____盆地④____平原,⑤_____海。
(3)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西起昆仑山,经___山向东南到横断山东缘。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____山、____山、____山、___山。
35、“引汉济渭”工程以隧洞输水方式贯穿秦岭,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线路示意图及西安和汉中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引汉济渭”工程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________,简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该工程“洞穿”________走向的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
(2)汉江是________的支流,渭河是________的支流。
(3)“引汉济渭”工程可以调节该区域水资源________(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读图可知,与渭河流域相比,汉江流域的支流数量较______(多/少),水量较______(大/小),汉江______(有/无)结冰期。
(4)读气候资料图可知,西安和汉中的气候特征的共同点是_________。
(5)“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可以( )
A.缓解汉中地区的缺水状况
B.从根本上解决渭河流域缺水问题
C.缓解渭河流域的缺水状况
D.解决汉江流域水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