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东营七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国庆节期间张聪同学的父母准备赴台旅游,在网上他提前为父母搜集相关地理信息。下列各项可能与实际情形不相符合的是(     

A.高山族是主要少数民族

B.河流短小,日月潭为著名景点

C.台湾被誉为“东方甜岛”

D.城市主要分布在东海岸一带

2、目前,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分别是(   )

A.山东和香港 B.广东和澳门 C.河南和澳门 D.四川和西藏

3、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 )

A.夏季湖泊水补给丰富 B.夏季冰雪融水量多

C.夏季地下水补给丰富 D.夏季流域内降水量丰富

4、有关我国海洋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赤潮对海洋生物资源没有影响   B. 近海海域的石油污染日益严重

C. 舟山渔场的鱼群小型化和幼龄化   D.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能源,

5、针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我们倡导“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

B.双面打印,节约纸张,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C.在家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方便

D.充电后及时拔掉电源,减少对电的浪费

6、读“我国1960—204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1980年

B.2015年

C.2025年

D.2035年

【2】根据目前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继续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孩政策

B.实行三孩政策

C.鼓励劳动人口到国外就业

D.大量引进国外劳动力

7、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

B.东北平原——大豆;华北平原——花生

C.东北平原——中温带;华北平原——暖温带

D.东北平原——湿润地区;华北平原——半干旱地区

8、下列地形区位于第二阶梯上的是(   )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东南丘陵

9、壮族的三月三歌节为图中的(     

A.

B.

C.

D.

10、读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     

A.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地形类型单一,盆地面积广大

C.地形类型单一,高原面积广大

D.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我国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①丘陵占比大,有利于耕作业发展②山区多,有利于林业、牧业、采矿业及旅游业的发展

③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④高原面积最广,有利于牧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水能 B.森林 C.矿产 D.太阳能

12、我国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一线 B.沿南岭一线

C.沿黄河南岸一线 D.沿长城一线

 

13、读下面等值线分布图,若图中a>b>c,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是等高线,①④两地可能发育成河流

B.若是等高线,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坡度基本相同

C.若是等高线,①地气温高于同纬度②地气温

D.若是1月份等温线,则③④两地温度相等

E.若是7月份等温线,则阴影部分是海洋

14、近年来我国出境游异常火爆,下列景观对应国家正确的是(     

   

A.①巴西②日本③法国④印度尼西亚

B.①法国②日本③西班牙④印度尼西亚

C.①法国②日本③西班牙④印度

D.①荷兰②日本③西班牙④印度

15、现在城市街头有“共享单车”,宾馆里有“共享雨伞”。据此回答问题。

【1】如果只考虑降雨的影响,下列城市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北京

B.郑州

C.上海

D.哈尔滨

【2】“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的推出,带来的积极作用是(     

A.美化城市环境

B.绿色出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D.增加就业,加速工业现代化

16、下图能正确反映出我国地势特征的是( )

A.

B.

C.

D.

17、下列四组国家中,全部为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

A.俄罗斯、泰国 B.越南、印度

C.巴基斯坦、日本 D.缅甸、孟加拉国

18、下列省级行政区有两个简称的是(     

A.云南省

B.河北省

C.河南省

D.浙江省

19、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D.从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递减

20、下图所示两工业基地发展工业共同的优势条件是

A.沿海、沿铁路,交通便利 B.能源矿产丰富

C.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D.靠近原料产地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___东部,_______西岸,是一个_______兼备的国家。

22、(题文)我国众多的人口,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________ 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数量巨大,给我国________ 、________ 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

23、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南,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

 

24、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

25、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________大陆东部,________西岸。

26、读图,填出字母或符号所代表的各地理事物的名称。

邻国:甲__________

邻海:丙__________

高原:A_____B_____

盆地:C_____D_____

山脉:①__________

27、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北方的是_________

28、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横线上:山脉1____,山脉3____,山峰4____,高原A____,高原B____,平原C____,平原D____,盆地E____,盆地M____。(秦岭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昆仑山脉太行山脉天山山脉珠穆朗玛峰博朗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29、引黄济青工程是将___________河水调入___________(市)。

30、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是   ,南方地区的油料作物是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地理实践。

实践名称:水资源调查

实践资料:

资料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如江河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等。

资料二:陕西某中学的地理小组对水资源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水资源利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漫画A、B。

实践思考: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应采取的施是。

(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____(填季节名称)多,____(填季节名称)少;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

(3)漫画A、B反映水资源利用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更加剧了我国缺水现状?

A反映的是____,,B反映的是____

(4)保护水资源重在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你能为此做此什么?(写出一条合理的做法)

32、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灌溉区。读我国“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发源于____山脉,自西向东最终注入____海。

(2)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线是:________,因利用黄河水灌溉,形成了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____平原。

(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后,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淤积,河床不断抬高,形成著名的“____”,因此治理黄河泥沙淤积的根本措施在于治理中游黄土高原的____(生态问题)。

33、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沪宁杭

(1)请填写下列城市名称:①________市 ② _______市 ③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濒临黄海和_____,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此处地势低平,以_____( 填地形)为主,河湖密布,淡水资源丰富。

(3)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工业发达,种植业和渔业也发达,有“_____”的美誉。长江三角洲的耕地类型以_____为主,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

(4)旅游业也发达,请举例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两个著名旅游点:___________

34、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习总书记在考察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时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材料二       长江水系图

(1)长江是我国第______大河,发源于A______(省级行政区),在B______(省级行政区)注入东海。

(2)图中湖泊N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______。长江上、中游划分地点是C______(城市)。

(3)长江最大支流G______

(4)长江流量丰富,支流众多______(填有或无)结冰期,航运条件优越,被誉为“______”。

(5)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段,这里也是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我国投入巨资修建的三峡水利工程,其目的是______(两点即可)。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总数达到70亿.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虽然可以造就更多劳动力资源,但对粮食、水资源、宜居土地的需求随之更大

材料二: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突破2亿, “银发潮”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图甲)。

材料三:中国人口分布(图乙)  

(1)从材料一可知,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________亿人。

(2)材料二反映出的我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可能会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点)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域是________________。列举出我们人口密度大于500人/平方千米的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____________一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该线以东人口__________,以西人口__________

(4)我国人口分布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其影响因素主要是______

A.人口的大规模迁移 B.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发展规划  D.自然条件的差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