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2、对比以下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0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10km/h的速度在路上行驶
C.一物体从40m高空落下用了2s
D.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描绘了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的景象。露在阳光的照耀下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发生了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过程( )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汽化
4、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B.学校路段机动车禁鸣喇叭
C.安装噪声监测仪
D.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5、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制造朦胧的效果。白雾是( )
A.干冰遇热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B.干冰遇热先熔化后汽化变成的气体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的小液滴
D.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变成的小液滴
6、如图所示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B.图乙中,凹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图丙中,人们看到的“鱼”是实像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下列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D.只要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8、甲、乙两实心正方体物块,甲、乙边长之比是2:1,甲、乙质量之比是2:1,则甲、乙密度之比是( )
A.1:2
B.2:1
C.8:1
D.1:4
9、小华同学用手机在公园中对同一棵腊梅拍了两张照片。 照片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
A.拍摄甲照片时,手机离景物更远一些
B.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与手机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C.甲、乙都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D.当手机离景物距离相同时,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比甲小
10、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6.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6.5℃和37.5℃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36.5℃,37.5℃
B.36.5℃,36.9℃
C.36.9℃,37.5℃
D.36.9℃,36.9℃
1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1.2 cm/s
B.12 m/s
C.1.2 m/s
D.1.2 km/s
12、小明读四大名著,发现里边的故事和物理也有很大关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国演义》中描写战争时,士兵用力擂鼓,声音传的很远,是因为声音的音调高
B.《红楼梦》中大家仅靠听笑声就判断出来人是王熙凤,利用了声音的响度不同
C.《水浒传》中铁笛仙马麟,吹笛子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笛子的振动
D.《西游记》中孙悟空为国王“悬丝诊脉”的故事中,“悬丝诊脉”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13、如图所示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1s~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0~1s比3s~5s运动的慢
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
D.物体在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14、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鲜花怒放
C.万里雪飘
D.春风拂面
15、关于如图所示的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说明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丙图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乙图摘下眼镜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丁图望远镜的物镜成像在物镜的附近
16、天府艺术公园是位于金牛区的一道靓丽风景。如图是天府艺术公园中的成都当代艺术馆,它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我们能看见艺术馆是因为它是光源
B.倒影是艺术馆通过平静的水面所成的等大虚像
C.艺术馆的房顶呈白色,是因为屋顶吸收了所有色光
D.我们感觉湖水比较浅,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产生的错觉
17、用如图所示方法测液体的温度,则测得温度较准确的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
18、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游完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皮肤上的水蒸发吸热致冷
B.夏天用0℃的冰或质量相等的0℃的水来冷却饮料,冷却效果是一样的
C.北方严冬的早晨,在玻璃窗户的外侧上常会有冰花形成,这是凝固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冒出的“白气”是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9、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2.45 cm、12.46 cm、12.44cm、12.86cm、12.46 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12.46 cm
B.12.4525 cm
C.12.45 cm
D.12.44 cm
20、如图所示,物体A、B间用不计重力的轻弹簧连接,A物体的重力为8N,B物体的重力为10N。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提着物体A,当A静止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为( )
A.10N
B.8N
C.18N
D.2N
21、如图所示为社区接种新冠疫苗的场景。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保存疫苗的冰箱门打开时看到周围有“白雾”,这是汽化现象
B.医护人员所带护目镜的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
C.打疫苗擦酒精时,皮肤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D.在核酸采样现场,志愿者放置冰块给医护人员降温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22、下列是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23、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回声定位制成的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24、已知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若甲车的速度是15m/s,那么乙车的速度是( )
A.5m/s
B.11.25m/s
C.45m/s
D.12m/s
25、完成下列单位转换
(1)50m= km (2)36km/h= m/s (3)0.6min= h.
26、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
实验2:把音叉插入水中,留音叉柄在水面之外,两次敲打音叉溅起水花,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溅起的水花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溅起的水花较大,而且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主要研究声音的______ 与发声物体的振动______有关
(2)实验②主要研究声音的______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 有关
27、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针筒中的乙醚液体逐渐失,再推压活塞,发现注射器内又逐渐出现了液态乙醚,实验中,乙醚先后发生了______和_______两个物态变化,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可以使气体液化.
28、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声音可以在______ 、______ 、______ 中传播,在______ 中不能传播.
29、很多汽车的尾部都有一些圆形部件如图,它们是汽车的倒车雷达。汽车靠倒车雷达定位车后障碍物的距离,它们是一种能发射和接收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耳能听见的声音”)的设备。这种波__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或“不能”)
30、我们平时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射到物体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31、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通过___________传入人耳。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属于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2、如图所示,将分别载有一根条形磁铁的两辆小车同时释放后,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最后静止、此现象说明的物理知识有:(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3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_____ (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 _____ cm.
34、如图两种声音的波形中,图甲是 的波形,理由是 。
35、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步骤如下: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卵石的质量是31.8g,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2)如图甲,把鹅卵石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______g。
(3)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乙所,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______cm3。
(4)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约为______g/cm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按照这样的方法测出来的密度值______(偏大/仍然准确/偏小)。
(6)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质量的测量结果______(偏大/仍然准确/偏小)。
36、小刚从家中出发到翠湖公园看海鸥,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1)小刚从家到翠湖公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km/h?
(3)小刚步行2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7、某列高铁的时刻表如表所示。
车站 | 到达时间 | 发车时间 | 里程 |
上海 | ﹣ | 09:00 | 0 |
南京 | 10:00 | 10:15 | 295 |
济南 | 12:15 | 12:30 | 912 |
北京 | 13:30 | ﹣ | 1350 |
(1)从上海至北京的全程时间为多少小时
(2)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
38、如图所示,静止在公路上的汽车向山崖鸣笛,经 4 秒司机听到了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求:
(1)汽车与山崖的距离是多少米?
(2)若汽车匀速直线到达山崖用了 40s,该车这段时间的速度是多少?
39、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40、小红通过一个三棱镜观案课本面目上的“物理”字样,看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景,请在如图乙中画出能说明这一现象的光路,以此说明为什么能看到两个“物理”字样(s点表示课本上的“物理”字样)。
(______)
41、小球静止在水平面上,请画出小球受到的一对平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