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告诉我们的主要道理是( )
A.我们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B.我们的生活空间在不断地延展
C.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D.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联系
2、祖国以广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的情感。下列诗句能体现这种情感的有( )
A.寄意寒是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对于社会新闻所述案件的法律性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序号 | 社会新闻 | 法律性质 |
① | 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主谋陈某志被判处 24 年有期徒刑 | 刑事违法案件 |
② | 曲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被暂扣驾照 | 民事违法案件 |
③ | 游客杨某在长城上刻字造成城砖损坏,被罚款200元 | 刑事违法案件 |
④ | 孙某因在公共场合吵闹、扰乱社会秩序被依法拘留 | 行政违法案件 |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期间, 上海机场 “百人外语志愿服务队”全天候在岗,从政策咨询到通关帮扶,为入境人员提供专业、热情的志愿服务,用点滴奉献铸就闪亮的“国门名片”。参与外语志愿服务有利于( )
①获得知识与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②促进与他人沟通,实现高人一等
③表达重视与热情,提升国家形象
④培养亲社会行为,实现自我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等多个领域,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明辨是非,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下列行为中不利于国家安全的是( )
A.小清发现一化工企业向地下偷排工业废水,立即举报
B.中学生小良无意间把自己的QQ密码泄露给网友
C.在黄河滩涂放生红耳彩龟
D.小明劝阻朋友上传我国军事设施图片到网络
6、一对年轻夫妻靠手机贴膜的手艺三年间买了两套房。勤劳加诚信,使不起眼的手机贴膜手艺成了发家致富的途径。无独有偶,社会上还有月入过万的快递哥,日薪超白领的泥瓦匠,万元难求的月嫂。如果让你给以上材料选个主题,下面哪个合适( )
A.只要努力奋斗,人人能赚大钱
B.劳动创造未来,实干成就梦想
C.把握大好时光,安享学生生活
D.关心国家发展,担负历史使命
7、自12月21日起施行的《旅游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文化旅游部可直接将部分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列入全国旅游市场黑名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惩戒。回答下面小题
【1】《旅游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的施行( )
①有利于促进诚信社会建设②有利于提高公众的文明意识
③为规范旅游市场提供了唯一依据④有利于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严打官员腐败,一批领导干部贪污腐化、最后锒铛入狱。这些案例中领导干部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
A.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B.触犯了刑法
C.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
8、以下活动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公交车上,一位农民工上车后,将袋子铺在地上,坐了上去。司机问:“为什么不坐座位呢?”农民工说,“自己身上脏,怕弄脏了座位。”司机宽慰道,“人人平等,您在我们心中是最干净的。”一句话,打消了农民工的顾虑。司机的暖心之举主要体现了( )
A.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换位思考,诚实待人
D.富有正义,爱岗敬业
10、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这一举措有利于学生( )
①增强劳动意识②提高生活技能
③解决所有的问题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山东交警巡查时,沿路不忘幽默地提醒骑行电动车却未戴头盔的市民:“前面有交警,查头盔呢。”结果,被提醒的市民都及时主动佩戴好了头盔。山东交警此举启示我们在劝导他人时要注意( )
①语言文明 ②态度谦和 ③及时停止 ④晓之以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语重心长。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的国家核心利益是( )
A.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
B.国家主权
C.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D.国家安全
13、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商场我们是顾客;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我们是公民,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的身份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B.人的身份是由自己的努力程度确定的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不同的身份都是通过地缘关系形成的
14、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拉开帷幕。主办方深入贯彻办赛理念,出台《“无废”亚运行动方案》,推进16个“无废亚运细胞”示范点建设,全力打造全球首个“无废”赛事;千里之外的“风光”送到亚运举办地……依托云技术打造亚运核心系统,为运动员、工作人员、观众等构建强大的数据处理平台,“数字火炬手”让人人都能参与亚运材料体现的办赛理念是( )
①绿色②智能③简约④精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市民王女士开车经过市区浮阳大道一斑马线时,主动停车为一名女学生让行。此时这名学生也边过马路边陶躬表示感谢,这一幕让王女士很是感动。这告诉我们( )
A.文明有礼是个人的选择
B.彼此欣赏是交友的前提
C.与人为善体现国家形象
D.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16、以下关于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够实现
②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互相矛盾
③人民利益只有依靠国家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④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期间,总要看望慰问一线留动者,鼓励大家勇敢追梦;他曾说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是因为( )
①体力劳动成就今天美好生活 ②劳动就能使梦想成真
③劳动教育有助于少年成才 ④劳动能够提高综合素质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1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平均年龄77岁的“银发知播”群体借助互联网将他们毕生所学授予他人,传播知识与文化,传递科学精神,被评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他们的事迹说明了( )
①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②服务社会意味着尽己所能,牺牲个人一切利益
③社会为个人的成长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④奉献社会不是高谈阔论而是平凡的实际行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9、进出电梯不礼让妇女和老人、不主动帮助行走不便者、驾车不避让行人……时下,不少中国人这些看似小节的行为让很多外国人不解。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不拘小节有损国家和民族形象,要依法严惩
B.文明的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顺其自然
C.礼貌礼仪事关国家和民族形象,应自觉加强个人修养
D.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必在乎外国人的看法
20、飞驰的高铁列车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异彩纷呈的演出和展览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社会听证制度和新闻发布制度让政府决策更加透明……这说明( )
A.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
B.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
C.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我们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 有人说:“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中学生应尽量少参与社会生活。”
请你加以辨析。
22、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维护自身权益的唯一合法方式是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
判断:(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在内地很多城市,几乎遍地都可以进行手机支付。数据显示,80%以上的超市接受支付宝和微信付款,80%的摊贩都会摆出支付二维码,出租车司机越来越不喜欢现金交易。越来越多的人热衷并依赖这样的支付方式,有时候在遇到对方不接受移动支付时,肯定会抓狂地来一句:“什么?居然不能用手机支付,这也太out了吧。”
对此,有同学认为: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因此我们中学生可以应该尽情的上网。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
24、(题文)材料一:自由----人类生存的本质追求
人类追求自由,就像享受阳光、呼吸空气一样,与生俱来。当人类走出原始森林,进入奴隶和附庸,自由更有了新含义一一不受人支配,人人平等。纵观人类漫长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追求自由的奋斗史。
因为法治,每一个人都应享受到自由地追求人生幸福的权利。
材料二:平等---人类的崇高理想
平等,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主要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以及结果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平等”,是通过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价值引导,既保障公民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也保障每个人基于社会贡献所要求得到的权利、利益和尊重。
因为法治,每一个人都应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弱者也应分享公共资源。
(1)什么叫自由?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2)珍视自由,我们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3)我们应怎样践行平等?
25、材料 公民面对不法侵害却无法及时得到公权力的保护时,危险境地可以适当反击,阻却违法,抗击暴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正当防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赋予了自然人一项新的权利----紧急自卫权,这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填补了现行法律的空白,夯实了“正当防卫”免责的理论基础。有人认为“身为未成年人,实行正当防卫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最有效方式。”
你认为未成年人应如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为什么?
26、[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庞大的网民构成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互联网应用与群众生活结合日趋紧密,不断丰富群众的生活。
(1)为什么说网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2)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络的弊端有哪些?
(3)作为网民,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7、(文明守信我践行)
材料一:2017年7月6日,彭丽媛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她大方得体的穿着、彬彬有礼的姿态,受到世界各国媒体的大力称赞。
材料二:最高人民法院通告:六种失信人员将上黑名单。 请问:
(1)彭丽媛“大方得体的穿着、彬彬有礼的姿态”,体现了文明有礼对国家有何意义?
(2)什么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3)“失信人员将上黑名单”说明一个人不讲诚信有何危害?
(4)材料二说明我们在生活中要远离这种行为,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我们应如何践行诚信?为此,我们要共同营造什么样的良好社会风尚?
28、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行政首先要坚持依宪行政。努力为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作贡献。
(1)为什么宪法是根本法?
(2)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