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沧州七年级质量检测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成都某地区一外卖小哥为了及时送达商品,不顾“禁止翻越”的标识和他人劝说强行翻越,最终被马路另一侧正在行驶的车辆撞翻在地,腿部严重擦伤,三个月卧床,无法上班……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遵守规则必然违法②自由与规则密不可分

③遵守规则就没有自由④自由需要规则的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三人组成功着陆。小宇感到非常自豪,对中国航天人的进取和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这说明(     

①个人是社会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③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④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1948年,当他有机会重返美国工作时,面对签证申请表上的“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一栏,他毫不犹豫地填上“否”,放弃了赴美机会。这启示我们(     

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

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③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我们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④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下面对犯罪特征理解错误的是(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受法律处罚的行为

5、随着微信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在朋友圈拉票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头疼却又无可奈何的“工作”。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利用新兴网络平台开展评选活动,有助于展现候选人的风采,也创新了投票方式,是一种社会进步

②通过拼人脉、拼资源获胜,体现的是个人能力,这种竞争很公平

③网络投票比较亲民,但有时不能反映真实民意,所以要理性对待

④这种“绑架”友情的投票现象惹人烦,所以生活中要学会拒绝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八(1)班开展“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大家一致推荐小龙为候选人,以下小龙的生活片段与被推荐的理由一致的是(     

序号

生活片段

被推荐理由

A

同学们学习有困难,小龙每次都耐心地为他们讲解

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B

小龙自觉维护校园文明,每次都会主动向老师问好

关爱他人,讲究策略

C

小龙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秀

体贴他人,换位思考

D

小龙热心公益,主动积极参与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

积极担责,奉献社会

A.A

B.B

C.C

D.D

7、山东淄博,因其小炉小饼小葱的“烟火气”、热情好客的真诚态度以及足斤足两的消费信誉,一跃成为流量带动经济的“网红城市”。这说明(     

A.网络流量赢得城市信誉

B.诚信经营助力经济发展

C.以礼待人就能经济复苏

D.政府规划带动地方旅游

8、如图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牢固树立国家安全的意识

②惩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③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④精通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志愿者很平凡,平凡的面容,平凡的制服;志愿者不平凡,不平凡的内心,不平凡的精神。志愿者是快乐的凡人,人间的天使。青少年要向志愿者学习,服务和奉献社会,我们需要(     

①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有情怀②放弃学习,参加志愿者活动

③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④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有国才有家,无论我们飞多高,飞多远,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爱国主义将永远是激励我们飞天的动力源泉。”航天员翟志刚的话表明(     

①我们应承担家庭责任,建设和谐家庭②我们应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③实现个人利益是保障国家利益的重要前提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纪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B.遵守社会规则就无法享有自由

C.社会秩序保障了社会规则的实现

D.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社会规则,杜绝不良行为

12、某校举行了寻找“文明礼仪之星”的活动,下列同学的行为符合文明礼仪要求的是(     )

A.小陈跟小艾亲密无间,经常随意地翻看小艾的私人物品

B.小吴在公交车上,主动弯腰为一位陌生的67岁老人系鞋带

C.小张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出口成“脏”,甚至还将此视为时尚和个性

D.小王因为上学要迟到了,所以在地铁里吃泡面,整个车厢都是泡面味

13、学生周某因讲排场、比阔气,花光了生活费,便走上了连偷带抢的邪恶之路。他在一年中作案10起,盗窃、抢劫价值15万余元的物品,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周某在交代完问题后,竟向公安人员说:“叔叔,我都坦白交代了,现在可以走了吧,我还要参加考试呢。”周某后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9年。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周某的行为属于(     

①不履行法定的义务的行为     ②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③违反刑法的行为                  ④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上述案例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有(     

①公民要学法、知法、守法

②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④我国刑法坚决打击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14、在校园里,我们是主动向老师敬礼问好的同学;在超市中,我们是自觉排队付款的顾客;在小区里,我们是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邻里……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

B.责任是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C.尊重他人能够展现个人的修养

D.文明有礼是我们有形的通行证

15、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回应。下面是该法的部分条文:

69 条第 1 款: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

70 条: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的, 人民检察院、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和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据此完成下面试题。

【1】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       

①为解决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提供了纪律规则

②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该法该如何处罚

③能够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④有利于大家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第 69 条第 1 款法律规定启示我们(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③要将强制性手段作为违反规则后进行处罚的唯一手段

④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以下哪种情形最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第 70 条这一法律规则(       

A.2022 年 9 月,林某私自转走好友徐某银行卡内的钱款 5000 余元并拒绝归还

B.2023 年 2 月,X 省一家汽车服务公司工作人员利用通讯群组非法出售事故车主信息

C.2023 年 6 月,袁某将好友韦某的照片制作成不雅表情包,并发布在三个百人社交群里

D.2023 年 9 月,高某为防年迈的父亲刷直播被诱导打赏,特地启用平台“青少年”模式

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对以下名言警句解读正确的是(     

①“单则易折,众则难摧”——遵守社会规则,凡事要随大流

②“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

③“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要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于他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这句公益广告语告诉人们(       

A.个人的行为决定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B.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C.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

D.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18、至201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正式实施以来,国家对失信人员的打击力度逐步加大,例如,限制子女出国留学;限制乘坐交通工具:如不得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等。这启示我们(     

①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②诚信是一个人安生立命之本

③不讲诚信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④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对下列图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有(     

地区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地区

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33

49283

622018

266513

256985

57946

2021年比增长

6.3%

3.9%

2.5%

4.0%

3.2%

1.3%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①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比较大

③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已建成世界强国

④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要正视发展中的挑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对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

B.承担责任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

C.我们不应该承担那些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

D.我承担,我无悔,我不计较得与失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小轩同学根据下面漫画得出“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这一结论。你赞同小轩的观点吗?为什么?

22、辨析题

在我国,国家机关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因此权力不需要制约。

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3、小华把同学们的几段生活片段记录下来:

片段一   小雅周末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主动帮助环卫工人做好环境保洁工作。

片段二   最近小慧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并且认识了一个名叫“闪亮的心”的网友,她准备邀请“闪亮的心”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请结合所学,分别对以上两个片段进行简要评析。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   材料一:“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70岁从医院退休后,坚持每周出诊6天。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材料二:某社区倡导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参与公益活动,用每一个人的热情去激活社会的正能量,实现“小志愿—小文明—大文明”的转变。

(1)材料一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谈谈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25、【践行宪法】

材料一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栗战书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王岐山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图为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

材料二   宪法宣誓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1)宪法宣誓活动,体现了我国宪法具有怎样的地位?

(2)宪法是怎样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

(3)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6、材料一   2022年3月,某居民不配合社区卡点检查通行证工作,大声谩骂、威胁社区工作人员,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

材料二   为了守好家门口第一道防线,某社区根据辖区实际,结合疫情防控经验,在不同卡点间推行“五色通行证”,有效减少了辖区居民人员流动,街道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无私奉献,24小时无缝对接在各卡点值守,严格执行“戴口罩、测体温、扫健康码”防疫三件宝,还对进出小区的居民进行防疫宣传,增强居民防范意识,提醒做好个人防护,进一步筑牢了群防群控安全防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的理解。

(2)自由和法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疫情期间,疫情防控工作规定能为我们的健康和安全护航,享受自由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守底线,享自由。结合材料一中某居民的不当行为,请你写一句劝告他的话。

(4)参与防疫的工作人员,也许是你的家人,也许是你的邻居,也许是你不认识的人,他们无私无畏,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请你对参与防疫的工作人员们写一句感谢的话。

27、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联系小斌“网”事,谈谈网络有哪些消极的影响。

(2)作为同龄人,请你为小斌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提出忠告。

28、   环境卫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了城市的美丽和洁净,环卫工人起早贪黑,默默奉献。56岁的廖品秀从事环卫工作20多年了,每天凌晨5点就开始清扫了,让廖品秀最头疼的是市民把瓜子壳或烟头丢到树池里,”非常不好清扫,必须用手一点一点捡起来”。去年4月,廖品秀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上前制止,对方却说“路面没有垃圾,你们环卫工人不就没事干了吗?”这让廖品秀难过了很久,因而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你觉得环卫工人应该得到尊重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