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资阳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关于名著或名著阅读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其中孙悟空勇闯海龙宫、勾销生死簿、大闹灵霄殿、大闹五庄观等故事曲折有趣,引人入胜。“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一回充分体现了孙悟空桀骜不驯的性格。

B.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刘少奇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C.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阅读时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品作家的介绍也要认真阅读,如法国作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昆虫记》,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各种昆虫的习性,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化表作之一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海轮,使市民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漩涡吞存没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

2、“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B. 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六一”儿童节那天,志愿者和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共享天伦之乐

D. 这件事弄得满城风雨,尽人皆知,已经难以再掩盖下去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色龙》中警官处理狗咬人事件,不依据法令,也不依据客观事实,他唯一的依据就是狗主人是谁。他虽然多变善变,但维护统治者利益这一宗旨却是始终不变的。

B.《孔乙己》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作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和深沉的感情描写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C.余光中《乡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里,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D.《公输》是儒家“非攻”思想的具体化。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所撰。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___________ ②小大之_____________

③彼竭我___________ ④望其旗_____________

3大兵压境,战事一触即发,围绕“何以战”曹刿和鲁庄公的作战思想显然有很大的分歧。他们的分歧都表现在哪些地方?

4对于鲁国来讲,这一仗属于自卫战,军中士气高涨,为什么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之时曹刿却没有同意出击?

5曹刿的一句“肉食者鄙”,使鲁庄公平庸无能、鄙陋无知的形象虽已成千秋定论,但其能够尊重并任用贤士亦不失君子的美德。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其这一特点。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2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十里春风,处处芬芳。春回大地,草木繁荣,到处一片生机勃勃。心也被沾染了绿色,绯红,浅粉。忽然,就醉在枝头的那一抹鹅黄,醉在田边的一株新芽,醉在一缕春风的和xù   。追随着春天的脚步,我只需带一颗诗心与一份优然,去更远的远方,看更深的春*。

(1)根据拼音写汉字,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都用楷体准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和xù_________改为

(2)仿照画线句,再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根据提示,用原文回答。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本文做了精辟的“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例,却同时说的是战略防御的原则。”其中“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___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是指_______之时,因为______;“辙乱旗靡”是曹刿__________发现的。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独轮车

赵丽宏

①假如热爱音乐,每个人都可能是作曲家。当然,你创造的旋律也许只在你自己的内心回旋,旁人无法听见这些属于你的音乐。小时候不知音乐为何物,只知道有些好听的声音来听。四五岁时跟大人到乡下去,一路上独轮车吱吱呀呀响个不停,这声音实在不怎么悦耳,像是一些老太婆尖着嗓门在那里不停地瞎叫嚷,听得人心烦。从码头到村子的路很长,耳边便不断地响着独轮车那尖利而单调的声音。一路上有很多风景可看,忽而是一座颓败的小教堂,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石桥,有被炊烟笼罩着的村庄……看着看着,似乎把独轮车的声音忘了,那声音逐渐和眼里掠过的故乡风景融为一体,于是再不觉得刺耳。那时这种木制的独轮车是乡间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在公路上,在弯弯曲曲的田埂上,到处是吱呀作响的独轮车。有时候几十辆独轮车排成的长龙在路上慢吞吞地行进,真是颇为壮观。而几十辆独轮车一起发出的声响简直是惊心动魄,那些尖利高亢的声音交织汇合在一起,像一群受着压抑的人在旷野里齐声呼叫。我无法听懂这种齐声呼叫的意义。我常常凝视着那些沉默的推车人。他们大多是一些瘦削的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笑容,车带深深地勒进他们的肩胛,汗珠在每一道肌腱上滚动。我觉得独轮车的声音就是从这些推车人的心里喊出来的……

②很多年以后再回乡下,便很难见到这种独轮车了。坐着汽车驶过原野,心里居然惦记着独轮车的声音,希望能再听一听。没有了这些声音,乡村的绿树碧水中,仿佛缺少了一些东西缺少了什么?我说不清楚。当我向乡里人打听消失了踪影的独轮车时,人们都用诧异的目光盯着我,以为开汽车的中年人反问道:“你问这干啥?”在我惶然的沉默中。发问者已笑着自答:“它们早过时了。独轮车的时代不会再回来喽!”

③我依旧惶然,只是开始为自己的背时而惭愧。怀恋着这种原始落后的玩意儿,岂不背时?不过我还是又见到了独轮车。那是在一间堆放柴草杂物的小屋子里,一辆古旧的独轮车被蛀网和尘土笼罩着悬挂在梁上,车把已断了一根,车轮也已残缺不圆。我默默地看着它,一种亲切感油然升上心头。我仿佛看着一把被人遗弃的古琴,琴弦虽已断尽,琴身也已破裂,然而它依然是琴。只要你曾经听到过它当年发出的美妙音响,那么,即使无法再演奏,琴声依然会悄悄地在你心头响起,这旋律,将会加倍地动人。你会用自己的思念和想象使残破暗哑的古琴复活……

④而独轮车,大概是很难复活了。只是那悠长而又凄厉的声音,却再也不会从我的心中消失,它们化成了属于我的音乐,时时在我的记忆中鸣响。这音乐把我带到童年,带回到故乡。

1联系文章内容,把下面表格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对独轮车声音的态度

文中产生此种态度的原因

__________

独轮车响个不停,声音实在不怎么悦耳。

不觉刺耳

__________

惦记

__________

__________

这音乐把我带到童年,带回到故乡。

 

 

2阅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1)你会用自己的思念和想象使残破暗哑的古琴复活……(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2)他们大多是一些瘦削的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笑容,车带深深地勒进他们的肩胛,汗珠在每一道肌腱上滚动。(从描写角度赏析)

3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②段中开汽车的中年人的目的何在。

4某校“乡愁文化馆”拟展出独轮车,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独轮车填写一个展示牌。

1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三重要义”

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寄语广大青年,满怀深情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广大青年更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修身养性,脚踏实地,勇攀时代的高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彰显新时代新青年的新气象。

②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法”在于坚定信念、志存高远。所谓“法”,即实现人生价值的指导方针和思路引领,解决的是青年成长成才方向指引和人生航向的问题。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只有心中有了坚定的信仰,脚下才会有更强劲的力量。反之,信念一旦丢失,青年干事就犹如太空漫步般迷茫而不知所措,飘飘然而无力。坚定信念,首要和根本的是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③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道”在于修身养性、道德养成。所谓“道”,即万物变迁循环中亘古不变的规律,在个人层面体现的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三观”是青年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源泉,是青年干事创业的价值基础和道义起点,是青年必须系好的“第一粒扣子”。青年人成长成才固然要靠过硬的本领,但最为关键的是要注重锤炼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意志品质。在修身养性方面,古代的贤达之人早已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并著书立说告诫后人,孔子则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修身”位居其首。因此,广大青年立志成长成才,首先要立志做一个“大写的人”,要“积大德”“行大爱”。常在修身养性上“修枝剪叶”,及时清除害虫、拔掉坏芽,给身心营造一个“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成长空间。努力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

④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术”在于脚踏实地、砺能笃行。所谓“术”即技术和方式方法,所要解决的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道路和实践路径问题。这个路径就是要坚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要坚持在实践中“砺能笃行”。如果说理想信念是描绘蓝图,是“河对面的风景”,那么“砺能笃行”就是实践路径,是渡河的桥和船。砺能笃行,前提是“能”,关键在于“行”。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大青年要实现立志做大事的目标,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躬身于干事创业的伟大实践。“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大事”不是空喊口号,更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实实在在的身体力行。人们常说,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的努力。青年要始终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要敢于做先锋,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⑤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曾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中国青年网,有删改)

【1】仔细阅读全文,概括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三重要义”。

【2】第③段划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常在修身养性上“修枝剪叶”,及时清除害虫、拔掉坏芽,给身心营造一个“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成长空间。

【3】请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4】下面名言如何作为本文论据,放在哪一段合适?说出理由。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1、完成下面小题。

决定成功的利器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甲]   谓之“圣人”;   [乙]   谓之“愚人”;   [丙]   谓之“君子”;   [丁]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____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___

[丙]处应填:___________ [丁]处应填:___________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题目二: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要有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4.字迹工整,书写清楚(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