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是初中生小亮所在年级的一次研学行程安排。小亮在研学总结手册中写道:走进千年古都洛阳了解了古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辉煌灿烂的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接续努力、热爱学习,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这说明研学旅行( )
“漫游千年古都追寻华夏文明”研学行程安排 | ||
时间 | 研学安排 | |
第1天 | 上午 | 接站 |
下午 | 洛阳博物馆 | |
第2天 | 上午 | 龙门石窟 |
下午 | 洛阳老街 | |
第3天 | 上午 | 大运河博物馆 |
下午 | 洛邑古城 | |
第4天 | 上午 | 唐三彩制作 |
下午 | 返程 |
①实现寓教于游,可以替代校内学习
②有利于实现学以致用,促进知行合一
③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堂走向生活
④帮助学生克服自身所有缺点,实现自我超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一名旅客在动车上抽烟触发烟雾报警,致使列车降速。南京铁路警方对该乘客处以行政拘留五天的处罚。据此判断,该名旅客是( )
A.违反行政法律
B.违反民事法律
C.违反刑事法律
D.受到刑罚处罚
3、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邓小岚是一位在山村长大的年轻教师,她用自己的歌声为孩子们带来快乐。远方的小山村生活特别艰苦,但邓小岚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舞台。她以幽谷兰香远为名,把孩子们送上了冬奥会的舞台。以邓小岚为榜样,我们应该( )
①勇于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②服务奉献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③追求政府表彰,获取国家荣誉④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担责能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公安部发布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国家标准于2023年7月1日开始实施。首次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类型和技术要求纳人标准,填补了标准空白,解决了无标可依的问题,这表明( )
A.社会规则旨在限制生产者的自由
B.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C.遵守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D.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5、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视野。依据课标要求,兰山区某中学道德与法治组教师们给学生们设计右图中“寸一假期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同学们( )
活动1学习制作一道美食 活动2参加一次田间劳动 活动3参观科技馆或博物馆 活动4打扫一次楼道卫生 |
①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管理国家事务能力②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提高个人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自己④多角度、多方位地认清和思考自己的不同身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和亲社会行为习惯,某中学号召同学们利用假期开展相关活动。下列行为符合该号召的是( )
①清扫社区和街道卫生,美化环境 ②去博物馆义务讲解,传播历史文化
③组织义务植树活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④阅读名著,提升自我文化素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于警告或者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遵守国歌礼仪规则已成为人们的内心需要和行动准则
②社会规则明确了社会生活的条理和秩序
③这一规则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④侮辱国歌入刑,有利于维护国歌的庄严和神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一男子酒后与他人发生口角,遂驾驶摩托车前往派出所报案,结果半路遇到出警民警,被当场抓现行。人民法院审结这起醉驾案,以被告人石某关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一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针对这个案例,同学们进行了分析,你认为分析正确的是( )
①本案中的“拘役”是主刑,属于刑罚
②石某关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③本案中的“罚金”是附加刑,也属于刑罚
④石某关受到的处罚是民事处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9、2023年,演唱会、音乐节等线下大型群众性活动呈现“爆发式复苏”态势。不良票贩为获取高额利润,利用专门的刷票软件、人工代抢获取门票,或从平台方获取内部票并倒卖,种种乱象扰乱了市场秩序。对此,你应劝诚不良票贩( )
①维护权益,激发消费活力②学会自律,遵守平台规则
③依法办事,增强法治意识④加强监管,强化票源管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全民了解、支持、参与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局面。今天,我国国家安全( )
①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
③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
④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预防犯罪,必须杜绝不良行为。下列成语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B.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历尽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2、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市民携手相助,同舟共济。大年三十,志愿者服务车队成立,免费接送医护人员;正月初二,一批农民工火速抵达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日夜奋战……这些善举传递的正能量有( )
①关爱他人、传递温暖
②心存善意、与人为善
③勇担责任、无私奉献
④诚信友善、以礼待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里,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社会中,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公民。这说明( )
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身份
②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我们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④在相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4、在保密公益宣传片《藏在照片里的秘密》中,展示“旅游风景照”“实验加班照”“会议记录照”“军车偶遇照”等4个常见的拍照情景,指出看似平常的镜头可能会泄露军事地点、实验数据、会议记录、武器装备等涉密敏感信息。这警示我们( )
①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②国家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③要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④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如果给下面三幅图片添加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助人为乐无小事,提高修养显魅力
B.“行己有耻”知荣辱,爱护公物展风貌
C.尊老爱幼美德传,法定义务需履行
D.文明有礼树新风,关爱他人显真情
16、“阳康”是否要带口罩?明明认为“戴口罩一是能够降低二次感染的概率,保护自己;二是每个人体质不同,所以戴好口罩也是为了保护他人的健康”。明明的观点表明( )
A.要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
B.我国对每一个公民的健康、安全负责
C.承担责任,会得到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的回报
D.每个人的角色虽然不同,但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
17、在公共场合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宣传标语,比如,公交站台:自觉排队,文明乘车。公园:爱护环境,有序参观。电影院:对号入座,请勿喧哗。这些标语告诉我们( )
A.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维护秩序要靠规则
B.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是纪律
C.社会秩序明确规则的内容,保障其实现
D.违反规则、扰乱秩序,应受到相应处罚
18、小津一家围坐一起畅想新年愿望,我们愿望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发展。这是因为( )
A.国家利益高于人民利益,两者紧密相联
B.公民个人利益至上,国家必须保障实现
C.个人利益就是国家利益,依靠国家保障
D.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19、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漫画体现了的社会秩序是( )
A.社会管理秩序
B.生产秩序
C.公共场所秩序
D.交通秩序
20、“中国科普博览”这个“奇妙的网上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虚拟博物馆群,涵盖了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各大主题,以科学系统的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的目光,成为互联网上独树一帜的科普阵地。这表明( )
A.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B.网络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C.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解决
D.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新平台
21、谦让意味着软弱可欺。
判断:( )
理由: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所在的学校召开家长会,学习教育部制定的“双减”政策,要求大家自觉遵守,但是,小明的爸爸说:“给孩子补课是我的自由,我想给孩子补课就补课”
你赞成小明爸爸的说法吗?请你运用“规则”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23、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或者做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填“正确”,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并说明理由。
(1)周末学校组织同学到养老院看望老人,小乐以学习为由,拒绝参加。( )
理由:
(2)讲规则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别讲规则。( )
理由:
24、材料:从2008年奥运会出现“志愿者”这个这一名称和志愿者以来,随着时间推移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志愿者活动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现象。他们不以某利为目的,自愿为他人和社会贡献己的聪明才智、体力、财产……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某校课外学习小组为了解志愿者的生活、充分感受志愿者为集体利益舍弃个人利益的精神,组织社会调查研究。现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你的社会调查,向同学们介绍一位优秀的志愿者事迹。
(2)简略介绍你是怎样获取以上信息的。
(3)通过你的调查,你一定对志愿者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感知,请你说说志愿者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可能要付出什么?
25、知晓国家机构 提升政治素养
某校八年级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开展了主题为“学习宪法知识,维护宪法权威”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请看下图后回答: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示意图
(1)上面国家机构示意图中的空白框应填入的国家机关是?
(2)它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26、2013年9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薄熙来犯受贿罪、犯贪污罪、犯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薄熙来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1分)为什么?(3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2分)
2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2)请谈一下你对这种心理的认识。
28、2017年6月14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期间,中方在日内瓦举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权”国际研讨会,吸引世界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的人权内涵,领悟其为全球人权治理注入的新动力。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人权事业面临严峻挑战情况下,2017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中国方案相继被载入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重要议题。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2)我们国家是怎样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3)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宪法保护人权的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