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通化七年级质量检测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严重犯罪问题,社会关注,如何做到不枉不纵,精准惩治?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此作出重大修改,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规定12周岁以上低龄未成年人根据其所实施犯罪行为严重程度,应当负刑事责任。以上修改说明(     

①规则可根据需要任意改变②未成年人不再受特殊保护

③规则与时俱进,适应社会④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清朗”专项行动在全网开展“大扫除”,为管网治网长效机制建设积累经验;到“护苗”专项行动坚决清理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内容;再到“净网”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我国聚焦重点问题,采取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  )

①表明网络空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②有利于规范网络行为,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公民提高媒介素养,辨析网络信息

④可以让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3、为了规范市场秩序,确保企业规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我国出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表明(       

A.社会秩序维护社会规则

B.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C.遵守社会规则只能靠他律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4、“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既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这句话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       

A.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B.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C.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才会有奋斗的动力

D.个人主动关心、积极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5、中学生小刚不认真学习,结交不良朋友,经常逃学,喜欢奇装异服,喜欢炫耀。先是为了筹钱进网吧,有小偷小摸行为,后来为了购买高档智能手机,使用暴力手段持刀抢劫,将一妇女刺成重伤,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这警示我们

①一般违法必然会演变为犯罪            

②未成年人上网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③要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④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3.76万名赛会志愿者“小青荷”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远道而来的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积极服务社会,获取物质回报

B.体验生活变化,领略现代文明

C.提高文化素养,突出个人发展

D.学会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

7、前不久,江都大雪,区内各中小学停课。有一群人却闻“雪”而动,他们是江都区青年志愿者,他们以“雪”为令,迎寒而上,争当扫雪除冰“突击队”。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     

①弘扬法治精神②体现人生价值

③获得丰厚物质回报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初中生王某经常旷课到网吧玩游戏,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受到了刑罚处罚。对此,同学们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甲: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犯罪行为乙:我要远离网络,免受其害丙:我们要防微杜渐丁: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甲和丙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丁

9、2023年的“3·15”晚会曝光了“调出来的假香米”、“打脸”化妆品、苦情戏的“局中局”、“谁在操控网络水军”、“藏在头上的刀片”等问题。当你因上述问题权利受到损害时,以下合法维权方式次序合理的是(       

①通过调解组织、仲裁机构解决             

②自行与商家和解

③通过诉讼方式维权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10、近年来,东莞市政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见缝插绿、见空补绿”的方式,全力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更高水平,为全市人民创造更加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东城某小学6名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提出两项关于“学校老校区如何利用”的建议,经政协提案建议,最终被政府采纳。东城某小学6名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提出的两项建议被政府采纳。这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学生(     )。

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②全面做好人生规划

③主动参加社会实践④养成了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漫画《网络问政》可以反映出(     

A.网络确保公众建议都被采纳

B.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C.公众可以随心所欲表达意愿

D.人们都能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2、漫画《政务微博》直接说明了(     

   

A.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

B.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网络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D.网络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13、2023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深入推进中小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引导中小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心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这是因为(     

①社会关系可分为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和血缘关系

②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的关系

③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融入社会有利于我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生活为我们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同美国总统拜登会晤时,深入阐述台湾问题上我国的原则立场,提出美方应该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这主要体现出维护我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是(     

A.文化利益

B.国家政治制度

C.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D.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15、“见义勇为”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理应得到发扬和传承。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删除“见义勇为”、“敢于斗争”条文,这绝不是让学生见义不为,而是希望能根据自身特点,在“自护”和“求救”的基础上“见义智为”。守则的修改告诉我们(     

A.关爱他人要有一颗广博的心

B.关爱他人要付诸于行动

C.关爱他人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D.关爱他太不应顾已个人利益

16、作为网络参与者,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有(     

①加入微商团队在朋友圈和网上售卖“三无”产品

②作为贴吧版主,管理、举报不实信息与不当言论

③针对网络使用中的问题,积极在政务网站上建言献策

④化身“键盘侠”,在网上对自己看不惯的事进行谩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组织考试作弊上诉案,并当庭作出维持一审判决的刑事终审裁定,六名被告人均犯组织考试作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至一年四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十万元至五千元不等。对此分析正确的有(     

①上述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②六人所受刑罚中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③他们的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④六人犯罪的法律标志是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在生活中,有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会给他人带来伤害。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     )

①学会见风使舵和随机应变②放弃对人诚实以避免伤害他人

③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④巧妙运用诚信智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某班每周都会评选一次“责任担当星”,让同学们从小学会承担责任。下列候选人中能被评上的是

A.小明:发现拖布躺在地上,心想:“反正也不是我们组值日”!直接跨了过去

B.小红:不小心撞坏了同学的眼镜,赶紧告诉了父母事情的经过。反正自己是未成年人,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由父母负责

C.小军:逛超市的时候,偷拿超市物品准备送给生活困难的同学

D.小林∶买早点时,店主多找了我钱,我立即把多余的钱还回去

20、某高校航天领域研究生常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接受境外人员提供的“经费”20多万元,向境外人员发送情报资料60多份,派露了国家秘密,被依法批准逮捕,判处有期徒刑7年。这警示我们(     

①要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②要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

③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④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近年来,网络上流行一种晒物行为。但对于晒什么、怎么晒,人们看法不一。

以上是小海和小红的观点,请你进行评析。

22、小芳与本班同学小玉有矛盾,便造谣说小玉正在早恋。小玉找她理论,她说:那是我的言论自由,你管得着吗?

运用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案例中小芳的言行。

23、判断说理

(1)某大学为贫困生提供助学金,要求贫困生在同学面前进行“演讲比穷”行为。

判断:

理由:

(2)小福同学认为,一般违法没什么关系,只要不犯罪就行。

判断:

理由: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   春节前夕,实验中学的七名学生走进县图书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参与图书整理、登记、新书编辑入电子书库、打扫卫生等日常事务,为读者提供服务。

(1)这七名学生到图书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会有哪些感受?

(2)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八年级(1)班组织开展以“宪法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调查了解】第一组同学准备在校园内开展以“宪法知多少”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以下是调查表的一部分。

宪法知多少

调查形式

校园采访

调查问题

①你从哪些途径了解过《宪法》?

②你知道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描述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请你作为小组成员,设计一个调查问题。填在③处。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④。

【提出方案】第二组同学计划在小区内进行“增强宪法意识”的主题宣传,拟定了一份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邻居们: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为此,我们倡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把倡议书补充完整。

26、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当载着454人的客轮“东方之星”在长江监利段翻沉时,万千监利民众自发献爱心,服务乘客家属和救援人员,“来的都是客”,许多志愿者为外地的游船乘客家属免费提供车辆及住宿服务,众多爱心人士免费送餐、送药,还有的赶到江边参与救援、搜寻.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了“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的动人故事.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对那些关爱过我们的人,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2)这些志愿者及爱心人士关爱他人的举动具有什么意义?

(3)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7、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1)列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实例

(2)谈谈你对我国人权的理解。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市一个10岁女孩被3名歹徒劫持后,利用歹徒吃夜宵之机,趁歹徒不备,一面向饭店老板暗指3名歹徒,一面表情痛苦地用双手卡自己的脖子,老板明白后立即设法报警。几分钟后,3名歹徒被民警抓获。

(1)上述材料说明了在面对违法犯罪时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2)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是什么?

(3)请你推荐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