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理解有误一项是( )
A.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
B.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古人”和“来者”,分别指明君和贤臣。
D.本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奠(diàn)基 无垠(yín) 赫(hè)然 鲜为人知(xiǎn)
B. 草率(shuài) 校(xiào)对 揩(kāi)油 气冲斗牛(dǒu)
C. 劈(pī)开 哺(bǔ)育 咀嚼(jué) 白桦(huà)林
D. 渴慕(mù) 滞(zhì)笨 侮(wǔ)辱 晌(shǎng)午
3、结合下面提供的情境,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的,又想把话说得委婉些,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
李明和刘志,为了一点小事,在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这时,班长说:
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
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
C.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吧?
D.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
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迸溅(bìng) 忏悔(chàn) 赤裸(luǒ) 忧心忡忡(zhōng)
B.绽开(zhàn) 决眦(zì) 褪尽(tuì) 锲而不舍(qiè)
C.怆然(càng) 伫立(chù) 沉淀(diàn) 仙露琼浆(qióng)
D.服侍(sì) 伶仃(líng) 花苞(bāo) 迥乎不同(jiǒng)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上学期我们曾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这部集子。
B.《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C.《伟大的悲剧》选自瑞典作家茨威格的《争夺南极的斗争》,题目是“伟大的悲剧”是偏正短语。
D.《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笔记体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他那一本正经、语无伦次的样子,这件事肯定是他做的。
B. 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C. 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D. 为了这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小儿子,父母真的是沥尽心血。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非常有人格魅力,他在篮球场上驰骋,带女儿吃刨冰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奥巴马还写过诗。
B. 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C. 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D. 春晚之后,台湾魔术师刘谦的魔术被热衷解密的网友们炒得河翻水翻,但魔术真相仍是扑朔迷离。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
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2)北人“强不知以为知”有哪些表现?请说说这篇文章对你日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②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④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⑤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⑥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根据理解默写诗句。
①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拟锦,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3】请从修辞使用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4】读完文章,我们难以忘怀“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的作用。
11、丁香花
杨 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芳菲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得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再对个四点五点六点什么的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您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查考谁种下了它,却生长得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烂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则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它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它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 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________________二识丁香花→________________三识丁香花。
【2】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2)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5】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从丁香花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12、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伟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以他的言行温暖了我们的岁月;翻越老山界的中央红军叔叔们身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温暖了我们的思想;《驿路梨花》中的梨花姑娘等人的互帮互助传统温暖了我们的记忆……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人或事曾打动过、温暖过你呢?
请以“________,温暖了我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