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殷红(yān) 澎湃(pén) 炙热(zhì) 亘古(gèn)
B. 抹杀(mò) 哺育(pǔ) 悲怆(chuàng) 默契(qiè)
C. 疙瘩(gē) 惬意(qiè) 校补(jiào) 踱步(duó)
D. 调羹(gēng) 愧怍(zuò) 屏障(pǐng) 哽咽(gěng)
2、读完《海底两万里》后,四位同学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其中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搏斗大鲨鱼,穿越海底隧道,追杀抹香鯨……他们的这趟旅程,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让我难以忘怀。
B. 尼摩船长是个谜一样的人物:置身大海,他渴望自由与幸福:看到朋友死去,他无声地落泪;遇到可怜的采珠人,他慷慨解囊……
C. 此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摄取到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D. 彷佛漫步在奇妙的海市蜃楼,又仿佛置身于魔幻般的鬼怪世界——这是阅读《海底两万里》时,这本科幻小说带给我的感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同学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B.“火虎”是鲁西南孔孟之乡民俗舞蹈中的一种,至今仍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韵味。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为了避免青山绿水不被破坏,我们倡导少用一次性餐具。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萦绕(yíng) 殷红(yān) 铤而走险(tíng) 屏息凝神(bĭng)
B.炽热(zhì) 竹篾(miè) 毛骨悚然(sŏng) 气冲斗牛(dŏu)
C.机杼(zhù) 矜持(jīn) 心有灵犀(xī) 颠沛流离(pèi)
D.案牍(dú) 俯瞰(kàn) 迥乎不同(jŏng) 语无伦次(lún)
5、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萦绕(yín) 晌午(xiǎng) 诘问(jié) 气冲斗牛(dǒu)
B. 伛偻(qǔ) 污秽(huì) 呜咽(yàn) 鲜为人知(xiǎn)
C. 憎恶(zèng) 山涧(jiàn) 哺育(pǔ) 锲而不舍(qiè)
D. 校对(jiào) 震悚(sǒng) 咀嚼(jué) 仰之弥高(mí)
6、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然,在表现自己的时候,自身的不足难免有所暴露
②表现自己,适当地张扬个性,更容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③况且缺点被发现或指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可以促使我们完善自己。
④不过,这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A.②①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黃晕(yùn) 涨潮(zhǎng) 着落(zháo) 丢三落四(là)
B.酝酿(liàng) 济南(jǐ) 喉咙(lóng) 咄咄逼人(duō)
C.哄笑(hōng) 粗犷(guǎng) 棱镜(léng) 精神抖擞(sǒu)
D.静谧(mì) 卖弄(nong) 应和(hé) 曲曲折折(qū)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①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②,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③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 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④,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资:帮助,辅助。②羽括:箭末装羽毛。③苟:如果。④严:尊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B.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C.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D.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者,才之帅也。
(2)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
【3】请你谈谈对“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这句话的理解。
9、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②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⑦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
⑧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为人生编织一道花的篱笆
王继颖
①盛夏,全家去吉林省大山深处探访亲戚,迷了几次路才找到他所在的小村庄。村外公路狭窄,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机器轰鸣。村里房屋低矮,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
②归来之后,却常常记起那个小村庄,因为亲戚邻居那灿烂的笑脸,因为他家那道鲜花盛开的篱笆。亲戚邻居是个中等身材、五六十岁的男人,他家院落并不宽敞,院子北面,繁花似锦的各色六月菊,密密麻,交织交成两道五彩缤纷的篱笆;两道花篱间,藤条弯成的且亮门,缠绕着凌雪的绿叶红喇叭;月亮门向外的路两边,妖娆着数不清的粉紫大丽花。繁枝茂叶的绿背量,烘托出成千上万朵绚丽的花。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所有的花,都清丽明净,如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姑娘,闹着,笑着。
③邂逅这么多美艳动人的花,我欣喜地驻足,看不够,就用手机拍。一张笑脸从月亮门里迎出来,朴素、热情又亲切:“你们是远道来的吧,去老钱家?”他指着近旁一户人家。
④我的心全在花上:“这么多花儿,太漂亮啦!全是您养的?”
⑤“是啊,每年都养,习惯了。花儿也一年比一年好看。要是喜欢,走的时候捡大朵的,摘些带回去——哪朵好看,尽管摘,回去插花瓶里,也能开几天。”他含笑看花的眼神里,全是温和的欣喜,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⑥我没带走一朵花儿,我不愿带走一朵花儿。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萎谢在瓶中。虽生活在石粉包围的僻远山村,因为这鲜花盛开的明媚篱笆,男人平凡的日子和生命,一定不缺少希望和滋味儿。
⑦归路上,我们绕道丹东,坐船游鸭绿江。在中朝交界的水域,皮肤黝黑的朝鲜老乡驾着简陋的小船靠近游艇,售卖烟酒等物品。交易结束,朝鲜老乡望着游客们,指指自己的嘴和肚子。导游解释,他饿了,哪位游客有吃的喝的,可以送他一点儿。游艇上很快伸出两只纤细白嫩的手,那是一双年轻女子的手,左手一袋煎饼,右手两只鸡蛋。女子的身姿和脸庞隐在人丛中,却不妨碍她那双送出关切的手定格成永恒的镜头。
⑧这女子关切之手送出的善意,宛如大山深处鲜花的篱笆。这一幅富有善意的画面让我忆起了一段视频。
⑨那是几年前一个文艺节目的片段。拾荒歌者幼小丧父,少年外出打工,因贫穷和知识贫乏找不到正式工作,除了打零工,更多是在城市的垃圾桶前翻找生活。常夜露宿街头的他,到中年还未成家,甚至不知自己确切的年龄。他却一直热爱读书和唱歌,热心照顾朋友的家人。在节目中,他怀着梦想倾情献唱,眼神干净,歌声纯粹。“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东西,我也想成为其中一部分。”他的善良和执著编织出的也是一道花的篱笆。我们无法洞悉拾荒歌者的人生,在视频里邂逅,却被深深感染,一下子沉静下来,对世界多了敬畏之心。
⑩白驹过隙,忙忙碌碌间,除了至亲好友,我们很难走进更多人生命的院落,也难以邀请更多人走进我们生命的居所。但我们却可以为自己,也为路过我们生命的人编织一道花的篱笆。
(选自散文集《守住发芽的梦想》,有删改)
【1】通读全文,概括“我”回忆的三个片段。
【2】精读语句,根据要求分析句子表达效果。
(1)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所有的花,都清丽明净,如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姑娘,闹着,笑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
(2)他含笑看花的眼神里,全是温和与欣喜,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
【3】请简析文章第⑧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4】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甲)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宗璞《紫藤萝瀑布》)
回忆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甲)文划线句子的理解。
(乙)白驹过隙,忙忙碌碌间,除了至亲好友,我们很难走进更多人生命的院落,也难以邀请更多人走进我们生命的居所。但我们却可以为自己,也为路过我们生命的人编织一道花的篱笆。
(王继颖《为人生编织一道花的篱笆》)
结合文本内容,请你说说对(乙)文划线句子的理解。
11、阅读《艾叶香中寻玉佩》,完成下列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 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奶奶的几件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把空缺的三件往事概括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我”磨面作艾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荒年卖玉佩做艾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线字的表达效果)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4】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12、作文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这首《如果有来生》是不是很有味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是借助假设表达了对不如意的现实生活的思考,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想象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让思绪尽情飞扬。
请以《假如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可写你现在所关注的事,比如“假如时间能倒流”,“假如我是班长”,“假如我有超能力”等等。
要求:①想象合理,要有具体的情节;②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洁;③不少于5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