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 )的名言。
A.张载
B.朱熹
C.程颐
D.王守仁
2、与“洎牧以谗诛”句式相同的--项是( )
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苟以天下之大
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赵尝五战于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世纪初英国牛津和剑桥等大学规定对于犯有不端行为的学生,将其姓名、行为记录在黑皮书上,谁的名字上了黑皮书,即使不是终生不同凡响,也会使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名誉扫地。
②古今中外,总是在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资本重组。
③2017年五一期间,电脑漏洞威胁接踵而来,国内各大安全厂商拭目以待,迅速推出防护措施。
④美国NBA洛杉矶快船队老板唐纳德·斯特林涉嫌种族歧视一事一经爆出就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众多球员与老板都对他表示强烈的抗议,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站出来表示了谴责。
⑤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和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
⑥最近,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断被“丢书大作战”刷屏,这个公益活动源于英国伦敦,现在也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A. ①②④ B. ④⑤⑥
C. ①②③ D. ③⑤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在台湾溘然长逝,消息传来,大家悲痛不已,不禁吟诵起他的《乡愁》,隔着海峡遥祭这位文坛巨匠。
B. 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更多的普通人身上,还体现在少部分具备高超技艺的人身上,唯有如此,才能凸显出其真正的社会价值。
C. 灾害是无情的,但是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国家对于灾害的防范与预警,对于保护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上,还可以做得更好。
D.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购物成为人们越来越喜欢的购物方式,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诈骗,也让人防不胜防。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仲尼弟子 昨夜星辰》(节选)
鲍鹏山
①孔子为人以德,其人格也如同北斗星辰,而他的那些弟子,则正是拱卫在他周围的灿烂群星,在那个筚路蓝缕的洪荒时代,他们共同构成了吾民族头顶上深邃而灿烂的天宇。这些昨夜的星辰,至今仍在那遥远的地方闪烁,向我们送来他们意味深长的注视……
②《论语》中若无子路,就如同《水浒》中没有了李逵。金圣叹评点《水游》,说及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这话,正是子路的“好批语”。金圣叹还说,李大哥一开口, 总有奇绝语。我也以为,子路兄一说话,便百媚千娇。此人原也是一条绿林好汉,专打天下不平人。但他又和梁山好汉武松、李逵、鲁智深一样,无一丝淫邪之意。这些人都可以说是真正的伟丈夫。
③我以为,子路是孔门弟子中无一丝小人之心的君子,无一丝虚伪之习的真人,无一丝畏怯之态的丈夫。孔门弟子中,像子路这样的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不可无一者何?孔门中若没有这样一个真君子伟丈夫,真令孔门黯然无光;不可有二者何?此等天真人,岂能重出?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他也知道,等到他的大道在这浊世不能施展的时候,等他彻底绝了世俗之望,要乘一叶扁舟,江海寄余生的时候,他的那些弟子们都会作鸟兽散,而此时,仍能一如既往地跟随他的,哪怕烟波满眼也无怨无悔的,会有一个子路,但也只有一个子路。是的,子路只能有一个。
④毫无疑问,子路是孔门中精神最健全,人格最完整,自我最舒张的人物。对社会现状,他比孔子有容忍度,对一些人和事,他也比孔子看得开通。他终究还没有修养成圣,离普通人还较近,所以,对普通人的人性缺点,他有更宽宏的蕴含度。这使他更可爱,更可亲可近。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君子亦有穷乎?”这种诘问恰好表明了他对道德、人格力量的崇拜与信仰。在孔门弟子中,樊迟关心耕稼,颜回关心仁德,曾子致力于孝道的扩张,子夏关心学问的精进,公西华仗着年轻,记忆力好,整天在那里背记繁琐的周礼条文,子贡则心有旁骛,眼盯着市场的行情变化。而只有子路,在别人纷纷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的时候,他问“死”,问鬼神,问“成人”(完美的人),谁能想到,偏偏是这个粗莽的人,关心着这类形而上的问题?
⑤“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深感痛苦的,不是闻道之难,而是行道之难。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话要让子路说,他肯定会说:“不可以。因为还没有行道,怎么能死?”道不能是一小撮精神贵族充实内心的精神食粮,而应该是大众的呼吸与空气,是阳光和水,是土壤和风。应当把这些还给大众。子路是绝对的大公无私,他的精神中不能存有任何独享的东西,哪怕是暂时的。他急于把他领悟到的东西公诸大众,如果还未能做到这一点,他宁愿“不闻”:和大众一样贫乏是可以的,而拥有大众没有的东西是不可以的。在子路这样的圣贤面前,一切自以为的“精神贵族”都显得龌龊,他们自以为贵,正显出他们的贱。正像在子路身上,因为他绝无一丝自爱自恋,反而显示出一种真正的高贵。这种高贵,步伐不快,但我们赶不上;调子不高,但我们盖不住;悬的不远,但我们射不中。孔子问:“仁远乎哉?”子路答:“不远。我欲仁,斯仁至矣。”我们答:“远。仁有好处吗?”我们和子路就这样判然有别了。
⑥子路如此刚直、天真、胸无点滓,毫无城府,邪恶的世界当然不会让他得到善终。孔子以一个洞明世事的世故眼光,早已预言过子路将“不得其死”。在那时人的观念里,“死”,乃是人生命的自然终点,也就是庄子所讲的“天年”。“不得其死”,就是指他的生命将意外地终结,从而得不到(或等不到)那个自然的终局。后来的事实证实了孔子的预言,在卫国的蒉聩孔俚之乱里,子路不避其难,挺身赴险,像他老师一样“知其不可而为之”地去维护“义”,终于被杀。但我以为这样的死才有价值,苟活不如好死。既然生命的终局总是死,为什么不能利用“死”来为生命争取最后的荣耀?从这个意义上说,子路是死得其所。
⑦子路死亡的消息传到鲁国,七十多岁的孔子停止了肉羹之食。这是他老人家终生喜爱的食物。圣人的生活开始缺少滋味。
⑧第二年,孔子驾鹤西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主要用比喻的手法,总写仲尼及其弟子如我们民族天宇中的星辰般永恒闪耀,开篇即点题,并引出下文要评说的对象——仲尼弟子。
B. 作者说《论语》中若无子路,就如同《水浒》中没有了李逵。他的意思是,文本风貌虽有不同,但塑造鲜活生动地人物却是共同的要求。
C. 第④段中,写孔门弟子樊迟、颜回等人的追求是为了与子路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看似粗莽的子路所关注的却没有那么现实功利。
D. 作品在行文中有多处引用,这不仅丰富了作品内容,增强了说服力与感染力,还体现出作者的学识功底及思想阅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第⑤段中,为什么说子路身上显示出的是一种“真正的高贵”?请简要概括。
【3】结尾⑦⑧两段的语言表达有怎样的特点及效果?请结合文本赏析。
7、(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3)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远浦帆归》)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6)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 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一句,写出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__________”一句,写出诗人听闻琵琶女饱含身世之感的演奏,泪洒衣襟。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规定能受下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常有高猿长啸, ,空谷传响。(郦道元《三峡》)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3)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4)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5)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6)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
(7)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8)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声摹声,构思奇特,并使用通感手法将箜篌的乐声描摹得立体可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表明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以“____________”强调外物和个体生命也可以长久存在。
(3)“杏花”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 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中写男主人公追寻女主人公的道路艰难曲折的句子是:_________,道阻且右。
(2)《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谷风①
《诗经·小雅》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②。将恐将惧,维予与女③。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④。将恐将惧,置⑤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⑥。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注】①谷风:来自山谷的大风。《谷风》是一首弃妇之诗。②维风及雨:大风夹带阵阵大雨。维,语气词。③维予与女:只有我帮助你。维,只,仅。女,同“汝”。④颓:旋风。⑤置:同“置”,放。⑥遗:遗忘。
【1】诗歌的第一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诗歌表达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进士擢第。元和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言于宪宗,拜俛御史中丞。俛与镈及令狐楚,同年登进士第,二人双荐俛于上。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绯鱼袋。穆宗即位之月,议命宰相,令狐楚援之,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赐金紫之服。
十月,吐蕃寇泾原,命中使以禁军援之。穆宗谓宰臣曰:“用兵有必胜之法乎?”俛对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以仁讨不仁,以义讨不义,先务招怀,不为掩袭。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如救之甚于水火。故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此必胜之道也。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帝然之。
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俛性嫉恶,延英(殿)面言播之奸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求罢相任。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俛趣尚简洁,不以声利自污。在相位时,穆宗诏撰《故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神道碑》,对曰:“臣器褊狭,此不能强。其子王承宗先朝阻命,事无可观,如臣秉笔,不能溢美。或撰进之后,例行贶遗。臣若公然阻绝,则违陛下抚纳之宜;俛受之,则非微臣平生之志。臣不愿为之秉笔。”帝嘉而免之。
俛家行尤孝。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丁母丧,毁瘠逾制。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B.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C.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D.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而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代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吐蕃,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它的实际立国者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因此吐蕃与唐朝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C.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及近郊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等。
D.节度使,官职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后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俛反对不义战争。吐蕃进犯泾原,朝廷派宦官带领禁军前去支援,他认为作为王者之师有征讨之举而没有杀伐之事,就是必胜之道。
B.萧俛本性嫉恨奸邪。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萧俛对此痛恨至极,力谏无果,自己请辞相位。
C.萧俛为人耿介自清。皇帝让萧俛为王承宗之父撰写碑文,萧俛认为王承宗在先朝违抗王命,无可观事迹,因此不愿为其父执笔。
D.萧俛追求清静洒脱。萧俛居官后,为避免老部下和朋友逢年过节宴请、拜谒的麻烦,就回归济源别墅,过着吟咏逍遥的生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绯鱼袋。
(2)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
14、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图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