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钢铁生锈
C.蜡烛熔化
D.纸张燃烧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的原子一定属于金属元素
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铁、水
B.氨气、干冰
C.汞、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4、证据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事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 事实 | 结论 |
A | 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固体变红 | 该气体是氢气 |
B | 碳的单质都能在液氧和氧气中燃烧 | 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 |
C | 加热某固体,固体质量减少 | 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
D | 生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锈蚀 | 铁比铝活泼 |
A.A
B.B
C.C
D.D
5、类推是化学学习的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制备:实验室用铜、稀硫酸制备氢气
B.鉴别:在实验室通过尝味道鉴别糖和食盐
C.检验: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除杂:通过灼热木炭层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7、氙气具有极高的发光强度,在照明技术上用来填充光电管、闪光灯和氙气高压灯。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氙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氙的原子序数为54
C.氙的元素符号为Xe
D.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g
8、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验满、鉴别、除杂正确的是
A.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向集气瓶内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是否熄灭
B.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向集气瓶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C.鉴别硬水和软水:取等量水样,滴加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差异
D.淡化海水:加适量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
9、“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带我们重温丰富灿烂的中国诗词文化。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
A.“C→CO2”的反应放出热量
B.“CO→CO2”的反应一定是CO的燃烧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紫色石蕊试剂验证
11、“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陕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洗菜水用来浇花,节约淡水资源
B.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为了方便,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多用电子邮箱﹑微信等即时通讯
12、某水库中氮、磷含量升高,其中的“氮”“磷”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NaCl+K2SO4=Na2SO4+2KCl
B.2Ag+2HCl=H2↑+2AgCl
C.Cu+FeSO4=Fe+CuSO4
D.Cu+Hg(NO3)2=Hg+Cu(NO3)2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闻气味
C.点燃酒精灯
D.过滤
15、下列化学常识正确的是
A.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B.人体中最多的物质是氧元素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D.CO、SO2、NO2属于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16、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是1:1
D.反应中共涉及3种分子
1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NH3——氦气
B.Cu+2——铜离子
C.2H——2个氢原子
D.A1O——氧化铝
18、下列化学反应现象中有红色固体生成的是
A.镁条燃烧
B.木炭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向氧化钙中加水
1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钠离子、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是8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则不带电的微粒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20、下列鉴别物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氢气和二氧化碳一一看颜色
B.铁和铝一一用磁铁吸
C.水和酒精一一闻气味
D.硬水和软水一一用肥皂水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入人迹罕至的溶洞探险,应做灯火实验检验是否安全
B.冬天在室内烧炭烤火,应关紧门窗,防止热气散失
C.CO与CO2的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2、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木炭和氧化铜—观察颜色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闻气味
C.硬水和软水—尝味道
D.氮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3、下列各图中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24、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上浇油
B.木已成舟
C.铁杵磨针
D.滴水成冰
25、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锆的元素符号为Zr
B.锆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C.相对原子质量是91.22g
D.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26、《开学第一课》提到武夷山的生态茶园,创造性提出了“茶豆油菜套作”的绿色生态模式,以下关于绿茶制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自然晾晒,去除露水
B.高温,破坏酶的活性
C.通过外力作用将叶片揉碎
D.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
2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生命之源。河水中含有泥沙、细菌等等杂质,需要净化成自来水,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过程如图所示。
(1)为了使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_____。
(2)吸附池中加入______可除去水中的异味或有色物质。
(3)洗衣服时产生的泡沫少,且有白色垢状物,则该水是_____(填“硬水”或“软水”)。
(4)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于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
(5)实验室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元素,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
(6)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的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HCO3)2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水垢的原因之一。请写出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8、用化学式填空:
(1)空气中最多的气体_________;
(2)氢氧根离子_________;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____;
(4)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29、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1)硫磺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
30、在碳酸氢铵、纯碱、碳酸钙、活性炭四种物质中,用化学式填空.
(1)用作洗涤剂的是 ;(2)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是 ;
(3)可用做化肥的是 ;(4)可用作冰箱除臭剂的是 .
31、下图是某实验装置:
(1)写出图中、
仪器的名称:
________;
________;
(2)请你在图中正确添加(画出)一种带橡皮塞的玻璃仪器,使之成为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______
3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
(3)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______的方法提纯A。
(4)t2℃时,将35gA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3、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水通电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该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 ______组成的。
(2)如图为六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六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 ______。
②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符号为 ______。
③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写出钙元素、氯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______。
④在上述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______。
(3)X、Y、Z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元素。X的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Y的单质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Z的单质通常是一种黄色固体,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Z元素的名称为 ______,实验室用一种暗紫色固体制取Y单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
②X和Y组成的一种液态化合物与一种黑色固态化合物,在常温下反应制取Y单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
34、某同学用量筒准确量取20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_________9mL(填“>”、“=”或“<”)。
35、有两份水样,其中一份为硬水,另一份为软水,你如何鉴别?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_____
36、用化学用语填空:
日常生活中,家用热水瓶内胆壁上的金属是________;用于保护钢铁制品(如自来水管)所使用的“银粉”实际上是金属________的粉末;温度计中填充的金属是_________;体操运动员擦在手上的“镁粉”是________粉末;黄铜是Cu和_________的合金。
37、我国第五套人民币硬币的成分如下:一角币用不锈钢,伍角币在钢芯表面镀铜,一元币在钢芯表面镀镍(Ni)。为探究镍在金属活动性表中的位置,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B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8、初中化学课本中的部分实验如下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将导管放入水中的目的是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_____。
(2)图2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在锥形瓶瓶塞上的玻璃管外端套一个瘪气球,瘪气球的作用是_____。
(3)图3是过滤液体的实验。倒入液体时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
(4)图4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其中的花朵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石蕊小干花喷一半水的目的是_____。
39、A、B、C、D、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
(1)若A与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与D,其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_____
(2)若A高温分解生成两种不同的单质,反应关系如图,
则单质甲和物质E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
(3)若A与C在高温下生成单质甲和另一常见物质(该物质与物质D组成元素相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0、某科学小组对Na2CO3溶液和盐酸反应后的废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1)大家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2)小明向废液中滴加AgNO3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来确定废液中另一成分是否存在,小科认为此方法不可行,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3)小研通过实验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因为他用pH试纸测出废液的pH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欲从原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小明的方案是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Ca(NO3)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即可,你认为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