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石墨制成金刚石
B.酒精消毒
C.石油分馏
D.木柴燃烧
2、红氧(化学式为)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与红氧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金刚石
B.石墨
C.氧气
D.白磷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滴加液体
C.连接仪器
D.放块状固体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木炭燃烧
C.玻璃破碎
D.衣服晾干
5、某些化学小组设计了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四种方案,各个方案选用的试剂如下,其中不可行的是
A.Fe、Cu(NO3)2溶液、Ag
B.Fe(NO3)2溶液、Cu、AgNO3溶液
C.Fe、Cu、AgNO3溶液、盐酸
D.Fe、Cu(NO3)2溶液、AgNO3溶液
6、将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对发生变化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A.铁钉表面将产生气泡
B.铁钉表面将很快出现铁锈
C.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D.铁钉质量将逐渐减少
7、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A.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C.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D.人要实,火要虚——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旺
8、现有4gM与足量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M与的质量比为1:3
B.M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C.生成的和
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M分子一定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9、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在化学上的成就是
A.修订元素周期表
B.测定空气成分
C.主持测定相对原子量
D.确立了原子学说
10、“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11、实验小组利用图1装置测定塑料袋中O2和CO2的浓度。塑料袋中充有空气,一段时间后压瘪塑料袋,向瘪塑料袋中吹入一定量的呼出气体。测定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s时开始向塑料袋中吹气
B.曲线①表示CO2浓度的变化
C.50s时O2的浓度等于CO2的浓度
D.呼气时中塑料带内壁有水珠
1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粒子个数比为2:5
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13、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的化学式为CH4O
B.反应前后氮化钴的性质与质量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 3:1
14、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易得电子,④易失电子
B.①带正电,②带负电
C.只有①③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①②③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15、丙酸钠(化学式为)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可用于食物保鲜。下列有关它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属于氧化物
C.含有1个氧分子
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6、下列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的是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H2SO4═CaSO4+CO2↑+H2O
B.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CO₂+H2O═H2CO3
C.证明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Cu+2AgNO3═Cu(NO3)2+2Ag
D.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1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H2、Ar属于单质
B.MgO、H2O2属于氧化物
C.冰水混合物、天然气属于混合物
D.水蒸气、氧气属于纯净物
18、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天宫课堂逐渐成为中国太空科普的国家品牌,到目前为止已举行了四期。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锆原子的质子数为40
B.锆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C.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
D.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
19、大庆开采出来的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加热炉中给石油加热,不同温度时分别有不同液体汽化出来,在分馏塔中冷凝分离,这种操作叫做分馏。石油分馏可得到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可判断石油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0、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和肥皂水均为碱性
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
C.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吃苹果
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1、氧气的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比较活泼,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金属、非金属发生化学反应
B.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反应
C.不活泼,常温时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
D.非常不活泼,高温时能与少量物质反应
22、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比较
C.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D.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
23、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均由碳原子构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和石墨双炔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和石墨双炔都是单质
C.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完全燃烧都生成CO2
D.石墨烯和石墨双炔均可作电极材料
24、《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田七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田七氨酸中含N2O5分子
C.田七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25、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B.证明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C.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2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和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27、把下列实验操作所需要的主要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取少量氧化铜粉末用___________。 (2)向烧杯中加数滴酚酞试液用____________。
(3)量取8 mL蒸馏水用___________。 (4)取出广口瓶内水中的块状白磷宜用_______。
(5)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
28、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_______。
(2)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3)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_______的加剧。
(4)下列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C.鼓励民众公交出行
D.生活垃圾集中焚烧
29、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氧气是由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的。
30、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
(1)“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
①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填微粒名称)
②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组成。(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2)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如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如图二,Na、Mg、Al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质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____。
③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三所示,写出其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31、下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③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则x=________.
(2)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是________(都填数字序号).
32、根据下列要求选择H、O、C、S中的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相应物质,含氧50%的氧化物______,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______。
33、水乃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
①上述净化方法中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
②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这属于活性炭的______(填“物理”或“化学”) 性质。
③过滤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______。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会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二氧化氯 (ClO2)是一种消毒剂,能对饮用水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将 C12通入 NaClO2溶 液 中可制得 ClO2和 一种 生 活 中常 见 的盐,反 应 的化 学方程式 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34、下图为CO还原Fe2O3的微型装置图。则A处V形管内的固体粉末由_______色逐渐变黑;B处V形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尾气需要处理的原因是:CO具有________。(填化学性质)
35、以下是有关CO2溶解度的几组数据:
①一个标准大气压时CO2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度(单位:mL/g)
温度/℃ 溶解度 溶剂 | -60 | -40 | -20 | 0 | 20 | 30 |
甲醇 | 66 | 24.5 | 11.4 | 6.3 | 4.1 | 3.6 |
丙酮 | 127 | 50 | 24 | 13 | 8.2 | 6.6 |
甲苯 | 8.7 | 4.4 | 4.0 | 3.5 | 3.0 | 2.8 |
②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mL/g)
压强/大气压 | 温度/℃ | ||||
0 | 25 | 50 | 75 | 100 | |
1 | 1.79 | 0.752 | 0.423 | 0.307 | 0.231 |
10 | 15.92 | 7.14 | 4.095 | 2.99 | 2.28 |
25 | 29.30 | 16.20 | 9.71 | 6.82 | 5.73 |
请根据数据
(1)影响CO2的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和_____.
(2)根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表,简单说明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_____?
(3)打开汽水瓶有CO2气体溢出,说明瓶中的压强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大气压强.
(4)如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CO2时,可采取_____的措施.
36、使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氢离子 _____;
(2)钙元素 _____。
37、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填字母,从装置A-E中选择),还缺少一种实验用品为___________。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3)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当甲同学将铁丝(绑有燃着的火柴梗)迅速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后,没有看到预想的“火星四射”现象,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水未装满
B 铁丝已生锈,铁锈未及时除
C 伸入集气瓶太早,火柴燃烧消耗大量氧气
D 在集气瓶中加了水或沙,使温度过低
(4)用F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如图甲),则F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为了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的NaOH溶液,读数时量简内液体的液面最低处应与乙图中___________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
(5)乙炔(C2H2)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己知实验室可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非常剧烈,则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最好选择___________(填字母)。
(6)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常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易形成酸雨。实验室收集SO2气体的装置为___________(填序号)。
3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其发生装置可选择 _______,可用F装置收集氧气,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装置可用来收集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_______导管口通入;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_导管口通入。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简述该气体的验满方法_______。
(4)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应选择 _______。(填装置编号)
39、住在五楼的小明夏天里家开着门窗,坐在屋里的小明闻到了楼下饭店美味菜肴的香味,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______
40、7g石灰石样品与52.7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样品中的杂质既难溶于水,又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2.2g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