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呼和浩特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作用主要是

A.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完成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准备工作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作品能反映出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 《青春之歌》

B. 《红旗谱》

C.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D. 《春天的故事》

3、“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上,三年之后,战争几乎结束于同一地点…”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4、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5、“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歌词中描绘即将进行的战争是

A.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越南战争

D.朝鲜内战

6、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表达了被列强割占或租占的七个地区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感情。 其中一首写道:“ 我好比风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1997 年7月1日,“ 守夜的黄豹” 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黄豹” 指什么? 它的割占与哪一条约有关? ( )

A.香港,《马关条约》

B.澎湖,《马关条约》

C.香港,《南京条约》

D.澳门,《南京条约》

7、盐城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如图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与下列因素直接相关的是

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②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以下人物哪些是这次战争中出现的(        )

①黄继光   

②刘胡兰   

③董存瑞   

④邱少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9、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 周年。这些年来,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A.20

B.30

C.40

D.50

10、当今中国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生活方式表明(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人们健康水平在下降

C.人们不需要劳动创造

D.国家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

11、下列文件中,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2、八年级的同学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四大

13、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凭借内政外交的强悍,被称为“铁娘子”,她在解决某问题时碰到有“钢铁公司”之称的邓小平。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解决的是哪些问题

A. 西藏解放

B. 台湾回归

C. 香港回归

D. 澳门回归

14、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这句话最完整、最本质的理解是(     

A.改革就是第二次民主革命

B.改革就是加快经济建设

C.改革就是加强法制建设

D.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5、为了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1995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了(  

A.实施义务教育 B.开展希望工程

C.恢复高考制度 D.科教兴国战略

16、“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的遗体和许多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一样,被安葬在朝鲜桧仓的烈士陵园。毛岸英和黄继光、邱少云等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

A.“党的好干部” B.“铁人” C.“最可爱的人” D.“两弹元勋”

17、中国共产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的开端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遵义会议

18、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事件与主题相称的是(   

①重庆谈判    ②亚非会议    ③中印谈判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9、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黄海之战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20、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

A.南京 B.上海 C.深圳 D.广州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每一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实践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根据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欢庆场面。这一成就出现在________期间,当时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期间兴建、施工了一万多个项目,其中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________基地形成了。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图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这次运动到________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________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的基本制度。

(3)图三漫画是________时的壁画,在这一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诸如________的失误,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并取得明显成效。

 

22、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

23、填空题:(共6小题,10分)

1_________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92年,_________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

5201511月,国家主席___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_________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4、________(会议名称)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中共十九大,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25、20世纪60年代在兰考治理“三害”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_;20世纪90年代被当地藏民称为“活菩萨”的援藏干部是____________

26、________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了。

 

27、们可以用数字来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的发展过程,请分别列举了以下内容。

(1)“一次大危机”:________

(2)“两个策源地”:________

(3)“三个坏同盟”:________(指哪三个国家组成的同盟)

 

28、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英勇牺牲。________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29、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30、“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举出在这次战争中涌现的两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3)我们中学生要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4)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对彭德怀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该原则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33、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怎样的制度??

2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哪一次会议的决定?

4)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哪一次会议上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在中共十六大和十八大上,分别将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7)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哪一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的成功实践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材料一中让中国走向富裕的 “伟大决策”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有力武器”是什么?这一“有力武器”是谁提出的?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3)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材料四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材料四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依据材料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现实意义。

材料五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5)材料五中“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的困扰出现在什么时期?邓小平南方视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邓小平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你如何评价他?材料一中的“伟大理论”是什么?为什么称这一“伟大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7)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的新方向,那么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什么了?会上又将什么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8)习近平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方国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那么什么是中国梦?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哪些努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