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果洛州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5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A. 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 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 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2、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处的战败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中日甲午战争

3、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思想理论准备的是( )

A.“两个凡是”的方针

B.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左”的指导思想

D.“右”的指导思想

4、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了。当时的清帝是(   )

A.光绪帝 B.咸丰帝 C.道光帝 D.宣统帝

5、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

A.沈阳

B.天津

C.北平

D.南京

6、从1860年开始,李秀成曾三次率太平军进攻上海,但在华尔街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的淮军联合抵抗下,均无功而返。这说明

A.李秀成军事才能一般 B.太平天国北伐失利

C.外国势力已全面侵华 D.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7、下图的文字是魏巍在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对谁的歌颂和赞扬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新四军

8、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下列横线处指的是

1934年——长征开始——战略转移

1935年——  ▲  ——重大转折

1936年——长征结束——转危为安

A. 遵义会议

B. 南渡乌江

C. 四渡赤水

D. 强渡大渡河

9、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割占香港岛

B.割占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

C.割占九龙司

D.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0、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南京解放   B. 新中国的成立   C. 香港回归   D. 西藏和平解放

 

11、下则材料反映了林则徐( )

A.热爱和平的愿望 B.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C.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D.具有清正廉洁的优良品德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组织接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协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13、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

报刊

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

A.包产到户受到农村群众的欢迎

B.分田到户得到普遍推广

C.改革面临着巨大的艰难和阻力

D.包产到户的成效不大

14、张华在电脑上查阅有关“批斗走资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资料,由此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B. 清政府被迫签定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6、1962年与1961年相比,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增长63%,达到116.5亿斤;农用拖拉机增加2779台,达到9800多台,农村集体经济得到巩固,并有较大发展。这直接得益于

A.总路线的提出

B.国民经济的调整

C.土地改革的展开

D.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建设

17、下列与国共两党合作无关的是(     

A.黄浦军校

B.北伐战争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18、“民国后,中国进入一段复杂、黑暗的时期。”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A.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B.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C.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D.列强争霸、矛盾重重

19、他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海龄

D.关天培

20、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均出自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失败原因:鸦片战争中,尽管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是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________,再加上________落后,旧式的刀、矛、弓箭、抬枪等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________

22、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____________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23、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4、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德国)_______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美国)_______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_______试飞飞机成功。

25、根据提示写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名称。

(1)________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________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________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1919年_________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27、中共______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中共_____ 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主张:利用____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___的统治。

29、洋务运动在地方的代表人物:___

30、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1)他在1984年的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获得中国人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他是________

(2)他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被誉为“人民的好干部”,他是________

(3)被称为当代中国的“神农”,为人类战胜饥饿作出最大贡献的农业科学家是________

(4)他作为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840年~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终,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四例侵华战争。

(2)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哪些条约的签订体现了这一变化过程?

(3)从这一屈辱的过程中,体现出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3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的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实现“救国之梦”,谁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2)为实现“建国之梦”,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这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

(3)为实现“强国之梦”,邓小平在哪次会议中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4)为实现“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33、为实现中国梦,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建国一百年时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初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1900年)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四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军阀割据在这段时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五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1)据材料一回答,“庚子失败”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哪个党派的主张?这一党派的成立有什么特点?

(3)结合材料三,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

(4)材料四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

(5)你如何理解材料五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