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平凉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大跃进”

C. “一国两制”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87年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3、1953年,毛泽东指出“个体农民,增产有限,必须发展互助合作”。据此,我国加快了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工业化建设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最早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5、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A.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B.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C.促进边疆的稳定 D.西部人口密集

6、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邓小平南方讲话

D.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7、近几年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遗物多次由中国空军专机运送回祖国,英烈们终于得以“荣归故里”。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是

A. 最可爱的人

B. 最亲爱的人

C. 钢铁卫士

D. 和平卫士

8、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 危险,到70年代初期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下列事件中,影响美国人对中国印象发生这种变化的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WTO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美国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9、小伟同学在学习历史时看到这样一组关于各部门投资比例的数字:“工业58.2%、交通运输19.2%、农林水利7.6%、文化教育卫生7.2%、其它7.8%”。从以上数据可以判断,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以下哪一产业

A.农业

B.文化教育

C.交通运输业

D.工业

10、人民空军建后,参加的第一次战争是

A. 科索沃战争

B. 对越自卫反击战

C. 抗美援朝战争

D. 海湾战争

11、如图,上面写着“快马加鞭,不到十五年,就要超过英国”,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2、对下边这幅宣传画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B.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升起

C. 新中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D. 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人民赢得了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什么发展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A.科教兴国

B.高等教育

C.可持续发展

D.九年义务教育

15、下列有关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B.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C.改善国际环境

D.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16、改革开放前,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21世纪,人们的服饰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 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 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17、2019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62周年。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行业比重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企业私人化

D.分配方式改革

19、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①艰苦创业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爱国主义

④英勇无畏地抗击侵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某班同学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B.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电影《辽远的农村》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评论

D.亲历土地改革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对外开放的格局:_______—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22、1980年中央兴办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被称为对外开放 “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1990年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23、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

24、行:

(1)交通条件 很落后。

(2)铁路、____________、水运和地下轨道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____运输网。

25、科技成就:________、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人工结晶牛胰岛素等。

26、1956年至1966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例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27、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8、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________”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9、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30、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____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____,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5)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6)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宣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积极影响?

(3)图3中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2、史料实证

结合上述两则史料,说说罗马建筑的特点。

33、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1)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停止使用“________”的口号;

(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1)依据材料一指出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2)经济特区最早在哪些省份设立?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