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6年,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上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战争是( )
A.抗美援朝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
2、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齐白石——《田横五百士》
C.茅盾——《骆驼祥子》
D.徐悲鸿——《黄河大合唱》
3、中共中央在某次政治局打大会议上明确回答了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这一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4、下列条款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 赔款4.5亿两白银 B. 拆毁大沽炮台
C.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5、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定都天京 C.金田起义 D.《资政新篇》
6、同盟会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说:“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后来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民主主义成了正统”与近代哪一人物有关( )
A.康有为
B.李鸿章
C.孙中山
D.毛泽东
7、1938年,中国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
A. 平型关战役
B. 台儿庄战役
C. 淞沪会战
D. 百团大战
8、1954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有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④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指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以下属于他“变”的主张是
①废止跪拜 ②裁撤冗员 ③改革财政 ④废除八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史料研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下面是1954年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情况表。这组数据( )
①可以用来研究人大代表的广泛性 ②反映出人大代表构成的地域性
③是研究当时中国阶级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④是研究当时民主政治特征的重要资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聂荣臻曾说:百团大战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以上信息说明百团大战(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D.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
12、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这一“划时代意义”指的是( )
A.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D.彻底改变了我国以农业为主、工业落后的局面
13、下图是《漫画百年党史·开天辟地》中的一个考题,该题答案是
A.A选项
B.B选项
C.C和D两个选项
D.没有正确答案
14、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虎门销烟
C.兴办民用工业
D.创办海军
15、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其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由全体国民组织之。”这反映出( )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袁世凯着力维护民主共和
C.国民成为中华民国的主人 D.三民主义得到真正的落实
16、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会议确立了( )
A.创建革命军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开展游击战争
17、以“振兴中华”为宗旨的资产阶级团体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8、史事信息:
①1978年12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②1982年邓小平为中共“十二大”致开幕词
③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④1992 年初邓小平进行南方谈话。
请为这些信息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
A.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邓小平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在中国科技文化主题展览活动中,下列能入选医疗和温饱的优秀人物是
A.屠呦呦 袁隆平
B.袁隆平 邓稼先
C.邓稼先 杨利伟
D.钱学森 邓稼先
20、下图为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其中划横线部分应填写( )
百团大战 | 时间:1940年 作战地区:华北 指挥者:___________ 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A.杨靖宇
B.彭德怀
C.赵登禹
D.张自忠
21、洋务运动的中央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
22、意义:____________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3、毛泽东率起义部队于1927年10月到达这一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提出向西方学习,著有《资政新篇》的是________。
(2)戊戌六君子”中甘愿流血,矢志为变法献身的是________。
(3)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有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和________。
25、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____________
26、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新生事物的诞生〗把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 ①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事件是 ②,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名称是 ③ 。1919年的 ④ 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28、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_____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
29、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1)1997年中共十五大_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_________________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太平天国颁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纲领---
(2)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进行四天大屠杀的地点---
(3)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3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制度建设,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经济建设,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4)政权建设,祖国大陆基本统一——
(5)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32、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3、走近楷模,学习楷模。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人民是如何称颂他的?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被誉为什么?
(3)图三中的航天员是谁?他乘坐的飞船的名称是什么?
(4)你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34、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美国《时代》周刊,从未停止过对他的审视和打量。请你结合《时代》杂志及相关材料,探究回答问题。
【建立新中国】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时代》作如此描述:“对毛泽东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荣耀。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 | 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 |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进入了北平”准备召开什么会议?请你说出材料中毛泽东“第一步”和“第二步”实现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巩固新政权】
1950年12月11日的《时代》封面。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他面孔冷峻而刚毅,眼神深邃而坚定。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 |
(2)结合材料及所学,说出当时中美之间的关系如何?文中“痛击”指的是哪一军事行动?“他的军队”被誉为什么?这一军事行动产生了什么世界影响?
【编制新规划】
变化 行业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3)据图表分析1953-1957年哪一行业发展最快?得益于哪一计划的实施?说出此计划的作用?
【遭遇新迷局】
毛泽东分别在1958年12月1日和1967年1月13日登上了《时代》的封面。1958年的《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开始大炼钢铁。”而1967年的封面(右图)左上角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是灰白,隐喻中国是一穷二白。 |
(4)这两期《时代》封面,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哪两大重大事件?右图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外交新转机】
1972年2月6日。《时代》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左上角是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照片,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时代》周刊如是说。 |
(5)该期封面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中美关系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此事件的前一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突破是什么?
【建设新道路】
1976年9月20日。主题是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时代》周刊在内文里谈到了毛泽东,谈到了毛泽东的继承人“必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
(6)1976年的这期封面与毛泽东的逝世相关。之后毛泽东的继承人为“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开创了一条怎样的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