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清一位人士曾上书朝廷,“自闻警以来。台民慨输饷械,不顾身家,无负朝廷……句忍弃之?全台非滤湖之比,何至不能一战?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管死守御。”该“上书”针对的是( )
A.英国侵占香港岛
B.俄国侵略新疆
C.清政府割让台湾
D.列强瓜分中国
2、“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没有制定法律
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3、他认为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是在替大众呐喊,他谱写了《毕业歌》《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等反映社会大众苦难生活的歌曲,他潜写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是
A.聂耳
B.冼星海
C.徐悲鸿
D.茅盾
4、辛亥革命后,荣氏兄弟逐渐成为“面粉大王”。20世纪30年代又发展为“棉纱大王”。但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逐渐负债累累。其原因不包括
A. 国民政府加大对民族企业的盘剥
B. 人民解放战争中对其进行改造
C.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
D. 国民政府向荣氏集团进行巨额摊派
5、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①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相同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愿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7、《人民日报》社论代表党中央发声,它书写了社会的变迁,勾勒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轨迹。下列社论发表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是( )
A.《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B.《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C.《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D.《将革命进行到底》
8、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社会生活的变化
B.文化教育的进步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文学艺术的成就
9、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闻报》
D.《申报》
10、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凡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的‘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其目的是为了
A.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B.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C.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D.牢记马列主义的条文
11、不同史籍对同文馆的记述有所不同。根据“孤证不立”( 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据下表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同文馆( )
A.1862年成立时招不到学生
B.在英国的强迫下设立
C.开设了外语课程
D.文化学习开始全面与世界接轨
12、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国的这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按劳分配制度
13、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 1894年 | 1900年 |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 80家 | 933家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C.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4、将下列反映新中国政权建立与巩固的图片序号与相关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①-a ②-b ③一c
B.①-b ②-a ③--c
C.①-c ②-a ③-b
D.①-a ②-c ③-b
15、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后,美国代表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代表们“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原因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 )
A.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17、诗史一家,从这首《虞美人》中,我们可以读到( )
战火硝烟何时了,赔款知多少? 东南五口又通商, 关税往来英夷把家当。 大清帝国应犹在,只是性质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港岛自此一去不可留。 |
A.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壮举
B.中国军民视死如归的抵抗
C.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D.鸦片战争带来的巨大影响
18、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
A.左宝贵
B.关天培
C.陈化成
D.徐锡麟
19、下列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推动作用最大的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戊戌变法的进行
C.太平天国运动 D.中华民国的成立
20、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 B.政府曾经起到推动作用
C.体现社会从专政到民主 D.完全西化成为必然趋势
21、__________在其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__________,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22、中国近代化进程开始于
23、意义:这是抗战以来中国_______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汉谟拉比法典的本质是维护________的利益。
25、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___________》;随后,清政府在于英、法、美签订的《________________》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26、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 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②处是____
28、1927年8月,中央在汉口召开_________,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_________,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9、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统治的战役是_______
30、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1972年访华的日本首相——
(3)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
31、写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3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合作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请说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内战。第一次是1927~1936年的十年内战;第二次是1945~1949年的解放战争。在解放战争期间,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在哪次战役中被推翻?这次战役有何影响?
33、结合实际,谈谈你应该如何学习五四青年
34、历史上两次国共两党合作都是在国家、民族处在关键的历史时期,两党做出的智慧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材料二: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摘自《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内容,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学良、杨虎城最终为什么选择发动兵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