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苗栗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4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精力来解释“改革红利”(收益)、最先获得本次“改革红利”的是农民,其得益于(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国有企业改革

C.实行对外开放

D.市场经济的推行

2、郭沫若创作的《迎春序曲》中“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农业纲要七年就可实现;……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看吧,要把大戈壁变成良田!”该诗创作的背景应该是在

A.建国初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

3、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在党的发展历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4、2001年是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年份。以下史实发生在2001年的是:(  )

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④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5、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近三十年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毛泽东思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某电视剧组准备拍一部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电视剧,下列剧情合理的顺序是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志愿军同朝鲜军民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

③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④美军发动上甘岭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7、朝鲜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  

A、五战五捷   B、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C、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D、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8、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9、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落后,做了描述:“……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的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

A. 抗美援朝结束 B. “一五”计划 C. 土地改革完成 D. “大跃进”时期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65年前,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1、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施行。《国歌法》明确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等。《国歌法》所保护的对象是

A.《英雄交响曲》

B.《游击队之歌》

C.《黄河大合唱》

D.《义勇军进行曲》

12、“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群可爱的年轻人。”你认为“那场战争”指的是

A. 解放战争

B. 抗日战争

C. 北伐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13、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之父”的著名人物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14、参观纪念馆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方式。参观如图纪念馆,可以使我们了解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的发展

C.国企改革 D.对外开放大包干纪念馆

15、“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医保制度的建立

C.就业制度的变化

D.综合国力的提升

16、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办;2016年,G20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在北京召开;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材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是( )

A.睦邻友好 B.多边外交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

17、1947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西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18、疫情期间里,同学们在家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林州市红旗果网展开调查,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据此判断,他们写的调查报告的关注点是(       

林州城市双创·清洁家园:小池社区娘子军

2020年2月29日,林州市散煤清零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要求做好散煤清零、双替代等环保工作,不断提升大气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2020年植树节前后,林州市全市各镇(街道)累计栽植各类苗木20000余株,栽植面积350余亩,为红旗渠畔新添一抹生态之绿。

A.经济建设成就

B.新能源的推广

C.生态文明(环境)建设

D.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19、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历史事实),哪些是观点(对历史事实的看法),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于1984年全面展开

B. 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 农村乡镇企业有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村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D.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该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那么我国最初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开始于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 B.开辟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将海南岛列为经济特区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下图会议上通过的文件是__________。 

22、抵制抗争:________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23、______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年,我国用 __________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

24、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根据提示,请将下列事件补充完整。

(1)________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________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4)_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_____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开始时间和法律依据、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____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6、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初步提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提出实行______

中共十二大(1982年)

提出“建设有____的社会主义”

基本形成

中共十三大(1987年)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

充实发展

南方谈话(1992年)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终确立

中共十四大(( )年)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1997年)

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7、1955年 _________ 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8、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我国建立第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 _________________

29、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___。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30、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交接入列;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两弹一星”指什么?请写出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的名字。“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何重大意义?

3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正确的发展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

(2)如何理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为更好的实现中国梦,你打算怎么做?

 

33、谈一谈: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2)材料二中的“老人”指的是谁?简要的评价一下这位老人

3)材料二中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之后,这个圈不断扩大,使中国对外开放出现了怎样的格局?

4)材料二中的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