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学生李哲为某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井冈山的是
A.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B.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C.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D.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2、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
A. 毛泽东等转战陕北 B. 百万雄狮过大江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挺进大西南
3、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上
A.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 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C. 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D. 指明方向,灯塔指引
4、“时势造英雄”。六世纪末七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上部落之间相互仇杀,社会矛盾十分激烈,阿拉伯社会各阶层迫切要求统一,这一时期挺身而出的是( )
A.耶稣基督
B.穆罕默德
C.释迦牟尼
D.哈里发
5、孙中山说:“革命军必须富有革命的志愿,一生一世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请判断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提出三民主义时 B.领导辛亥革命时
C.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文 D.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
6、下图所示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的内部情景。下列表述,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吻合的是(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变法图强”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7、下面是学生整理的资料卡,由此可知其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938年
地点:江西
过程: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
歼敌:3000余人
A.万家岭战役 B.豫湘桂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8、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
A.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B.支持义和团反侵略斗争
C.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镇压、剿灭义和团
9、古埃及的什么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 )
A.甲骨文
B.楔形文字
C.象形文字
D.小篆
10、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1、据此表可知该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12、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
A.1948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1年
13、《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其地理位置在最南边的是
A. 上海 B. 广州 C. 厦门 D. 宁波
14、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1955年万隆会议
C.建国初的中美关系
D.1919年巴黎和会
15、历史漫画是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1898年由兴中会会员谢缵泰绘制的《时局图》(如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B.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
C.清朝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6、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有关的是( )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在合作社一起劳动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D.美丽的城市重庆,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17、史学家陈旭蔍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班都伴随着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这“步”应指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8、“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材料反映的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期的(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
19、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
A. 工业结构不合理 B. 地区分布不合理
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军阀割据混战
20、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在那个时期(20世纪初)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21、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________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22、发动西安事变的“千古功臣"除了杨虎城,还有_______。
23、________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________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24、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在中英《_____________》中,清政府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25、(题文)填空题。
(1)1926年,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其北伐的对象是____、孙传芳和_______。
(2)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
(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一年后,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______胜利结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26、仔细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1)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字母。
A、中央红军出发的地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2)请指出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共同特点。
27、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____________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③__________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28、革命形势推动着时局的变化。
(1)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孙中山确立了联俄、_________、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1928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___局面。
(3)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
29、洋务派在中央以_________ 为代表,在地方以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30、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大军千里挺进___________,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1948年到1949年,经过___________决战,歼灭和改编 国民党军队共150多万人,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
31、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哪一基本政治制度?简述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32、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几代中国人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开启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哪次会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2)哪个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起了什么作用?
(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
33、综合探究题:
文峰初中八年级组同学们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完成相关探究。
【工业化起步】
(1)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一运动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
【深刻的变革】
(2)中国历史上使我们踏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变革是什么事件?
【艰辛的探索】
(3)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挫折是什么?
【特色的道路】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中共十五大把什么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深刻的启示】
(5)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34、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看图说史)
(1)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场变革?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变革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材料三 维新运动绝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结果,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戊戌变法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6)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有什么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