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九江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对中国而言,五四精神就是一种现代的人文精神,正如胡适所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发挥了先锋作用

B.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扩大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D.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2、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随后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爱国斗争。北京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从这一事实可以看出,五四运动

A.取得反帝爱国斗争的彻底胜利

B.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C.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改变俄国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统治 D.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4、下图反映了南京解放时的欢庆场面。请你判断,这一场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一次著名战役有关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渡江战役

D. 平津战役

 

5、毛泽东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指的是(     

A.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抗美援越战争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是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③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挫折。”抗日名将续范亭评价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卢沟桥保卫战

8、新中国建设中有无数个“第一”,下列各项“第一”中,哪一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建设成就

A.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9、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里的“它”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A.抗美援朝战争

B.鸦片战争失败

C.和平解放西藏

D.大炼钢铁运动

10、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取得关税权

B.帮助中国开放

C.便于走私鸦片

D.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11、请看下图,他被誉为中国文坛巨匠,他一生关心国家的命运,提倡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现实,下列作品中属于他的作品是

①《子夜》

②《田横五百士》

③《林家铺子》

④《白杨礼赞》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2、《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13、如图是马星驰创作的一幅有关五四运动的漫画。画中左侧三人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下最终倒台。漫画体现的“五四精神”是(     

A.暴力至上,坚定爱国

B.民族团结,反对殖民

C.排斥西方,勇于解放

D.坚定爱国,团结一致

14、7月4日是美国国庆日,1776年7月4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莱克星顿枪声

B.《独立宣言》发表

C.萨拉托加大捷

D.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5、在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上有一块纪念碑,纪念碑是由主碑、副碑、烽火台、“长城”等组成的建筑群。主碑与3个副碑组成一个巨大的箭头,指向石太铁路,寓意这个战役以破击铁路、奇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拉开了序幕。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此战发生在日军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后

B. 是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八路军取得的辉煌胜利

C. 此战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此战加强了全国同胞的伟大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团结

16、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某班历史兴趣小组为评价武则天撰写了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创立科举制度

B.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C.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D.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7、新中国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

③开展“大跃进”运动   ④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①④

18、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开国大典

C.抗美援朝

D.西藏和平解放

19、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领土主权不再完整开始于(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0、旧版人民币1分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产生的时期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 改革开放初期

D. 改革开放后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军事防御: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________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

22、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3年2月,___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23、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上“血肉筑长城”并取得胜利的两场著名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抗美援朝战争过程中,中国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的是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最终被大火吞噬的是________

25、_________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人民的大宪章,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6、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家家贴上大红的春联,把春节装点得喜气洋洋。而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搜集的建国以来某地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他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请你把他们的编写提纲补充完整。

春联集锦: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③食堂巧手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

章号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

春联编号

第一章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时期

土地改革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全面免除农业税

 

27、天京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最终未能解除威胁;1864年夏,________病逝,湘军冲入城内。________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28、1950年~1952年,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__成为了土地主人,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29、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_____,坚持改革开放。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_____,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30、“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是( )

A. 1956--1966 年

B. 1965--1975 年

C. 1966--1976 年

D. 1963--1973 年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近代的苦难岁月。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祖籍香港岛,1842年不愿接受英国殖民统治而移居台湾岛,1895年反割台斗争失败后移居北京东郊民巷,1901年被驱逐出东郊民巷后又移居……每每想到这三次颠沛流离的经历,我总是潸然泪下,……

——摘自刘成禺《世载堂杂亿》

(1)材料中作者的“三次移居”分别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刚刚结束时?

(2)材料中作者“三次颠沛流离的经历”可能跟哪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3)与材料有关的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4)作者的经历是近代前期中国苦难岁月的缩影。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是什么?

32、写出相对应的人物、事件、条约。

(1)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中日甲午战争中血战黄海的中国爱国将领是

(3)中国近代割占香港岛的条约是

(4)中国近代割占台湾岛的条约是

33、写出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和平解决的出发点、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目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材料一是哪次会议上指出的?此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材料二所示内容的名称是什么?此则材料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又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材料三:如图

(3)假如你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主持人,请为材料三中的英杰楷模颁奖。你会把“最佳公仆奖”“最佳创业奖”分别颁发给谁?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