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深(深圳)北黑(黑河),比翼齐飞。”其中的深圳是我国1980年设立的经济特区,与它同时开放的还有
①厦门
②珠海
③上海
④汕头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请问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有( )
①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③参加万隆会议;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德日联军
D.英美联军
4、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着什么战争的考验?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北伐战争
5、兴趣小组开设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最可爱的人”的网站,收录的人物中不包括
①王进喜
②黄继光
③邱少云
④焦裕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6、“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警”是毛泽东的著名诗句。我国第一位实现“上九天撇的航天员是
A.杨利伟
B.聂海胜
C.钱学森
D.邓稼先
7、小明在网络上搜集到一篇新闻,其标题为《十九大报告: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新闻中“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公私合营 B. 政企分开 C. 增加企业的活力 D. 劳按分配
9、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学习笔记。他的笔记内容是关于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1、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颁布《义务教育法》
D.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2、2019年4月3日,韩国仁川,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在仁川国际机场举行,随后将由中国空军专机接运回国。中韩双方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从2014年至2019年已连续五年成功交接58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69年前这场战争: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结合所学知识,从下边这钱关键词中,你可以知道这位科学家是( )
①中国女药学家②发现了青蒿素③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屠呦呦
14、六十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坐外购的波音飞机出访,跟孩子们交流了共同的愿望,就是我们要研制属于我们中国的飞机.我国试制成功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是在
A.土地改革期间
B.文革期间
C.“一五”期间
D.改革开放期间
15、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16、下图情景得益于
A.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C.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D.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17、“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C.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1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 B.国有企业改革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束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9、与“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等信息相关的人物是
A.黄继光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20、中共十九大确立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矛盾
21、下图事件是_____;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
22、______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年,我国用 __________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
23、 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制度;建国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制度。
25、 航海家哥伦布在世界航海史上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 观察上图(说明:图中数字分别为四次航行的年份),哥伦布率领船队,_______年(填图中的数字)航海的路线是:从_____(国名)的巴罗斯港向西出发,横穿_____,最先到达的是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等地。
2. 在下列材料中,能够作为研究哥伦布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 上述四则史料中,能够证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关键证据有哪些____?请说明理由____。
26、下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_____发生在_____年,看到此图,你有何感想?
27、基于“一国两制”已经收回的地区: 。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的名称。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
(2)做出社会文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建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________
(3)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
29、________(会议名称)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中共十九大,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30、拨乱反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1、谈一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看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看法。
32、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举行,再一次显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小论坛。
(1)活动准备: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至少说出两种)
(2)历史溯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哪些手段企图扼杀新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3)外交硕果: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3件外交上的大事?2001年我国又取得了一项外交成就指的是?
(4)总结反思: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谈一谈你的认识。
3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重点是什么?新中国外交上的胜利生产了怎样的影响?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中央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目前是集体所有制,将进一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地作好准备。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还有2.5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党中央指出:“我国农业问题的这种严重性、紧迫性,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充分注意。”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到1982年,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迅速增加到86.7%。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的法令,并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
(2)据材料二,指出造成我国农业问题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事件带来的后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并评价农业生产承包制。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