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播带货、共享经济、戴口罩”是近年热门词汇。下列热词可能出现在50-60年代的是( )
A.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公私合营
B.鼓足干劲、调整巩固、铁人精神
C.阶级斗争、两个凡是、解放思想
D.改革开放、深圳特区、基本路线
2、张华同学为班级元旦晚会排演的小话剧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为主题,下面可能出现在话剧中的场景是( )
A.林则徐感慨地说:“鸦片终于彻底断绝了!”
B.朝廷官员在通商口岸依照规定对英商的货物征重税
C.生活在香港岛的渔民老陈看着港口飘扬的英国国旗
D.在上海开土布染坊的中国商人老黄脸上洋溢着笑容
3、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国共合作
D.民族区域自治
4、“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学生的爱国运动( )
A.成为扭转国内时局的关键
B.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彩的到来
C.迫使国民党放弃了不抵抗政策
D.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东北的阴谋
5、如图人物说过“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反映了该人物的思想主张是( )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提倡白话文
C.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D.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从农村转向城市
7、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召秘书张一麟起草文告宣布取消君主立宪国体.退回各省区推戴书,所有筹备事宜停止,中华帝国随之流产。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是
A.护国战争迅速发展 B.帝国主义放弃对袁世凯的支持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卖国和复辟不得人心
8、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后,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
A.“以钢为纲”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民主科学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民主共和
10、下列属于对外开放中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
A.深圳特区
B.上海浦东开发区
C.长江三角洲
D.重庆
11、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②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③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④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12、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救国方法,其中杰出代表是
A.道光帝
B.魏源
C.洪秀全
D.张之洞
13、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于( )
A.日本东京
B.湖北武昌
C.檀香山
D.江苏南京
14、下图是民国38年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书。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15、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史实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创立兴中会 B.成立中国同盟会
C.领导辛亥革命 D.创办《国闻报》
16、 下图为“洪宪元年银币”。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湖北军政府成立
C.宣统下诏退位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7、下面文字是对近代西方某一政治文件的介绍。该文件(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宣布了美国的独立
C.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指导了法国大革命
18、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带病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彭德怀
D.雷锋
19、1915年领导“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将领是( )
A.黎元洪
B.徐锡麟
C.孙武
D.蔡锷
20、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 马神甫事件 B. 亚罗号事件 C.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换约受阻
21、1966年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___________(人名)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1976年10月,___________、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这场内乱。
22、_____年7月,中共二大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_____。
2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_____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24、北伐和西征:北伐军全军覆没。____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25、1894年11月,孙中山在____建立兴中会,提出了“____”的口号。
2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______的大城市;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______的特征。
27、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中国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国家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_______变为先进的_______。
28、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0、_______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_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在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力求以和平方式建立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历史进入到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的事件是什么?与此相关的文件是?
(2)哪一事件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3)为了进行主力决战,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哪三大战役?
(4)结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结局,谈谈你的感想。
32、请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
33、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向西方学习,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的历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时期,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提出了什么口号?洋务派在教育上有何举措?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从此什么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中,“Democracy” 和“Science”这两个英文单词使用频率较高,你知道它们的中文含义是什么吗?
34、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让我们踏着国人的足迹,共探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请回答:
(1)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中,留下了四个艰难而又清晰的足印,请根据提示写出探索中A 、B、C的重大历史事件。
(2)A事件主张是什么?
(3)戊戌变法是哪个阶级领导的?
(4)B事件是谁领导运动(革命)?这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C事件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谁?
(6)从上述四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探索近代化进程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