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太原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2008年又达成“三通协议”,中央政府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目的是

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C.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D.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2、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在1990年设立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

A.海南岛经济特区

B.青岛沿海城市

C.重庆沿江城市

D.上海浦东开发区

3、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由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开展?(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4、“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引起这一变化的是(     

A.基督教的兴起

B.庄园制度建立

C.文艺复兴运动

D.城市的兴起

5、小明曾在作文中写道:“我们的国家从此告别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全国人民将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加速奔向四个现代化!”小明在作文中所表达的喜悦来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准确的一项是:

A.1978年前已在全国推广 B.未能解决农民温饱问题

C.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D.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7、在201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

A.三个代表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一带一路

8、建国后某个时期,农业生产中出现“你来我也来,上工带打牌;你去我也走,工分七八九;你穷我也穷,生产大糊弄”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最重要的贡献是( )

A.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B.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C.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点 D.提出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10、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总结20世纪的一场战争时曾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我们称这场战争为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增强企业活力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按劳分配

13、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4、党中央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包括(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从严治军 D.全面依法治国

15、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16、2020年4月4日,全国和驻外使领馆国旗下半旗志哀,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请问:五星红旗是在下面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国旗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C.中国八大

D.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7、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上海

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8、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经济体制改革

C.对外开放政策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9、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迅速崛起,成为农民致富新路的是

A.国有企业

B.农村乡镇企业

C.私营企业

D.个体企业

20、从1999年到2018年、澳门经济总量由518.7亿澳门元增长到4446.7亿澳门元,以当年价格按支出法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2%,人均GDP更是由12万澳门元提高到67万澳门元,达到了1999年的5.5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8年澳门人均GDP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这表明(     

A.经济特区建设成就斐然

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C.“一国两制”促进了澳门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22、2012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

 

24、“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______”。

25、_____________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_______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26、“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的核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7、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时期,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十年动乱中,我国的民主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8、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反,要求纠正_________的错误。

29、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___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________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________的关系。

(3)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________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_

(4)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_____、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________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6)中国的_________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0、_______ 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___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 ________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人是谁?

(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3)完成在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领导人是谁?他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大事是什么?

(2)请你为材料一图片取个最恰当的名字。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起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3)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4)根据上述材料,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3、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建设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1949年9月,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等各界人士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初步建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①农民衷心拥护《土地改革法》        ②农业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

③“卫星田”的稻穗能托住一女孩            ④包干到户的农民

请回答:

(1)图①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解放?

(2)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其他两个行业是?

(3)图③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图④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什么制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