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字典查出下面几个词的意思:
碗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益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浪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对上合适的词语。
( )的云海 ( )的山峰 ( )的画家
( )的风景 ( )的岩石 ( )的雄鸡
3、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______)
2.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______)
3.一位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的像钟面一样。(______)
4、选字组词。
抵 低 底
到( ) ( )头 ( )制
殖 值 植
( )日 繁( ) ( )树
种( ) ( )班 价( )
5、火眼金睛,辨字组词。(6分)
瑕( ) 俏( ) 投( ) 供( )
假( ) 梢( ) 没( ) 洪( )
霞( ) 消( ) 设( ) 拱( )
6、阅读课外古诗,完成练习。
春风
[清]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1】为什么说“春风如贵客”?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填序号)
A.一到便繁华
B.来扫千山雪
C.归留万国花
【2】诗中的春风吹化了( ),吹开了( )(填序号)
A.寒冰 B.山上的雪 C.桃花 D.春天的花朵
【3】新趋势·开放探究 读这首诗的第二句时,你脑海中想到的画面是:春风吹来,_________。
7、品读古诗,完成练习。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2】想象一下,写出诗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过程: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的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一读,做一做。
( )白毛浮绿水
( )鹅,鹅,鹅
( )红掌拨清波
( )曲项向天歌。
【1】将诗句按顺序排列。
【2】这首诗写的是(鸡 鹅)。(打“√”)
【3】把诗中表示颜色的字圈出来。
9、课内阅读《电脑住宅》。
住宅里的所有电脑全部设在“暗处”,在室内见不到。它们各有各的职能,分工负责,同时又互相连接,以便对环境作出综合判断,为主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
(1)文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
(2)这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拟人
(3)这段话概括了电脑住宅中电脑的三大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意思。
(1)憔悴:______________
(2)将第③节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①节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与第4节“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是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节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联系朱自清的《匆匆》,与本文进行对比阅读,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里。(每一空格至少写出一点)
文章题目 | 情感表达(内容、方式等) |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匆匆》 | ________ | _______ |
《秋天的怀念》 | _______ |
11、课内精彩阅读。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______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______,而它却很______。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______。那是清澄的______,而且具有______了。
【1】按原文填空。
【2】第1自然段描写的是白鹭_________图,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白鹭__________图。
【3】明明把第1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为“白鹭望哨图”,丽丽和兰兰却认为这样概括不对。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明明:白鹭站得很高,就是在望哨啊。
B.丽丽:望哨是动物界弱肉强食的行为反映,是一件很紧张的事,没有那么悠然。而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是反问句,也否定了望哨的说法。
C.兰兰:作者以一种人们不准确的看法进行对比衬托,以突出白鹭悠然自得、气度非凡的特点,从而引导人们通过想象来品味画面的美好意境。
【4】读了这两个自然段,白鹭给我留下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雪孩子(节选)
①“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
②“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③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
【1】选文一共有______ 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一共有______句话。
【2】根据选文的内容,填一填。
呛人的( ) 烫人的( ) 勇敢的( )
【3】读选文中画“——”的句子,我们应用( )的语气。(写序号)
①惊讶、着急 ②生气 ③高兴
【4】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水淋淋”说明( )。(写序号)
①雪孩子累得出汗了 ②雪孩子开始融化了 ③雪孩子喝了很多水
【5】在找到小白兔后,雪孩子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来。
13、阅读
“玉兔”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玉兔”号月球车。终于从着陆器肩膀上走下来跟大家见面了,心情很激动呢。听说江湖上有很多关于我的疑问,今天就由我来一一解答好啦。
大家都很关心我的长相。我有1.1米高、1.5米长、1米宽,体重嘛,是140公斤。虽然看起来分量不轻,但我并不是一只“胖兔子”,为了节约燃料,也为了轻柔着陆,我跟小伙伴着陆器都辛苦地进行了“瘦身”,没有一丝“赘肉”。跟其他国家的月球车兄弟相比,我也是非常精致轻巧的。苏联的“月球车一号”足足有756公斤重,美国有人驾驶的“巡行者1号”重量也超过了200公斤。
虽然是只兔子,但我有一对漂亮的翅膀。不过这对翅膀( )用来飞的,( )获取和保存太阳能的帆板。到达月球表面后,我就张开翅膀,不断地吸收着太阳能。翅膀前面,是我的两只“前爪”,可以钻孔、研磨、采样。最丰富的是我的肚子,里面装着红外成像光谱仪、避障相机、机械臂、激光点阵器……
跟我们国家研制的其他航天器相比,我最大的特点是能走动。( )叫作兔子,( )我没有能耐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很惭愧,我的移动速度基本上是“龟速”,每小时平均走200米。不管去哪儿,我都得分几步才能到达。走之前要看路、选路,可是导航相机只有在10米的范围内才能看得准,所以我每一步最远也只能走10米。路上遇到的小障碍我不怕,因为我( )可以接受地面的遥控操作,( )可以自主处理图像,识别障碍,甚至还能规划路径。
【1】“玉兔”号月球车的重量是( )
A.10公斤 B.140公斤 C.200公斤 D.756公斤
【2】“玉兔”号月球车的翅膀的作用是( )
A.飞翔 B.美观
C.吸收和保存太阳能 D.钻孔、研磨、采样
【3】“玉兔”号月球车的移动速度是平均每小时( )
A.1.5米 B.10米 C.140米 D.200米
【4】请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顺序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A.不仅……还……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B.不是……而是…… 不仅……还…… 虽然……但是……
C.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不仅……还……
D.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不仅……还……
【5】“玉兔”号月球车“瘦身”的目的是:(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6】“玉兔”在月球上遇到小障碍,有哪些解决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短文片段,回答问题(15分)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1)短文选自课文《 》。(1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竟然( )惊讶( )仿佛( )美丽( )
(3)“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句中的“神奇的灵性”指的是 。(2分)
(4)“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可能看到了 。(2分)
(5)谈谈对“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理解。(3分)
(6)假如现在安静就在你面前,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安静触摸春天?(3分)
15、句子训练营。
(1)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给句子换成肯定句,意思不变。)
(2)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把这句话改写为“把”字句)
(3)我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16、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⑴他与歹徒搏斗的精神值得称赞。(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爸爸对小兰说:“我背你过去。”(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天的活动我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最近以来我们学校许多好人好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
2.我想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缩句)
________
3.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
__________
4.热——八月,天多热。鸡耷拉着翅膀,狗吐出了舌头,蝉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把意思写具体)
冷——_____________
5.玩累了,就在树下找个地方睡着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春姑娘不是快活地喊着吗?
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加工厂。
(1)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富丽堂皇。 天上没有自由, 她不喜欢。(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万花筒。(10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话。
①塞外强悍的风呼啸着,仿佛诉说着长城的经历。
②它呈半球形,像一个竖着的大馒头。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话合并成一句话。
海洋是如此的富饶。 海洋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把下面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众多游客来西湖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4)说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并用它的这个作用写一句话。
当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他们最古老的生命摇篮——海洋,又为他们奉献丰富的食物和珍贵的宝藏。
破折号的作用是 。
我来写一个:
(5)在海洋每年能奉献的两三亿吨水产品中,人类收获的不过七千万吨而已。
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我也试着写一句:
21、看图说一说,再写一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提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仔细观察后写一段通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