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B.这个孩子天生胆小,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更不敢说话了。
C.吴锦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人,他仅靠磨刀为生,却累计捐款 37000 多元,并于2016年2 月 14 日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D.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乒坛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尔。
B. 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间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C. 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强烈地震,顷刻间天翻地覆,不少高大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D. 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B. 同学们拿到试卷后一定要全面浏览,仔细读题,切不可断章取义。
C. 杭州休博会上,超精细液晶显示器、遥感手控电子画册、3D触摸屏等高科技多媒体展示令人应接不暇。
D. 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贡献我们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夺冠而归,大家决心重整旗鼓,以高昂的斗志和更科学的方法投入到日常训练中,力争明年再创辉煌。
B.2017年7月,全国互联网金融整顿拉开帷幕,一些非法集资、庞氏诈骗等组织机构成为中流砥柱。
C.古往今来,阐释孔子思想的论著汗牛充栋,专家学者潜心探寻包含在《论语》中的奥秘,把握其中蕴藏的真谛。
D.只要是3G上网用户,即便分别处在地球东西半球的双方,也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真可谓咫尺天涯。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既取决于产量,而且取决于质量。
C.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D.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呈现/逞能 剑鞘/春寒料峭 泱泱大国/怏怏不乐
B.提供/供认 削球/削足适履 曲高和寡/曲终人散
C.通缉/编辑 妖娆/骁勇善战 奴颜婢膝/稗官野史
D.切磋/切实 学识/博闻强识 半夜三更/少不更事
7、中国科学技术馆建筑外观独具特色,同学们结合科技馆主题和该建筑造型创作了一副对联。下联是“科技成果若繁星似烟海,创新发明艳寰球”,请你根据文字介绍和图片选出合适的上联( )
【材料一】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筑为一体量较大的正方体,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
A. 新馆建筑如积木建魔方,解锁探秘深寓意
B. 新馆建筑如巨锁像魔方,解锁探秘寓深意
C. 新馆建筑鲁班锁巨魔方,解锁探秘寓深意
D. 新馆建筑如积木相咬合,解锁探秘深寓意
8、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②也,不可施刑③,刑其傅④公子虔,黥⑤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嗣:继承人。③刑:处罚。④傅:老师。⑤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民怪之莫敢徙 怪_______________
(2)行之十年 行_______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 一 人 徙 之 辄 予 五 十 金 以 明 不 欺 卒 下 令
【3】结合选文,说说卫鞅(商鞅)是如何取信于民的。
9、阅读王安石的《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其一)》,完成小题。
与客东来欲试茶,倦投松石坐欹斜。
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
(1)小泰同学不理解诗中“欹”的意思,小兴帮忙查了字典,其中契合本诗意思的一项是( )
A.倾斜,歪向一边。
B.容貌憔悴。
C.通“倚”,靠着。
D.叹词,表示赞美。
(2)赏析“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
10、八年级(1)将在寒假期间开展以“走进文化遗产,爱我藤县”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藤县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为此,班级向全校师生发出“走进藤县文化遗产”的实践调查活动的倡议书。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
【2】请你根据下面一段话的内容,概括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一个困难,并请你针对这一困难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藤县文化馆馆长带着极具有浓郁地方戏曲色彩的牛歌戏,来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他说:“在藤县,演牛歌戏的人已经不多了,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在做,年轻人不爱干。我们‘同乐队’有20名演员偶尔表演,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了。”
11、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⑴今夜月明人尽望, 。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⑵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⑶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⑷千里马常有, 。 (韩愈《马说》)
⑸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⑹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⑺问渠那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
⑻为纪念抗日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看到这则新闻,想到那些为正义捐躯的英烈,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 ”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1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八戒与沙僧听得呼他圣号,急忙解了马、挑着担奔出来,也不顾泥泞,顺涧边找寻。只见那上溜头,翻波滚浪,急流中淌下一个人来。沙僧见了,连衣跳下水中,抱上岸来,却是孙大圣身躯。噫!你看他蜷跼四肢伸不得,浑身上下冷如冰。沙和尚满眼垂泪,道:“师兄!可惜了你,亿万年不老长生客,如今化作个中途短命人!”
语段中孙悟空被伤得如此严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相关详细情节。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在原文中补写两个恰当的词语。
【2】这段景物描写层次井然,条理分明。请就写景顺序进行简要分析。
【3】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一个句子。
14、 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⑪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烤红薯→____________________→高声吆喝送红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结合上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题目“雪地烤红薯”的作用。
15、作文。
“满意”是指意愿得到满足;符合心愿。“最满意” 是一种精益求精的高要求;追求“对自己最满意”是经历波折、突破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
请以《这一次,我对自己最满意》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1)注意写作范围及写作对象;(2)充分表现追求“满意”的过程及心理状态;(3)立意明确,真诚地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感悟;(4)文体明确;(5)不得套作、抄袭;(6)文中不可透露考生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