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前面的提示,把下列带“手”的成语补充完整。
形容极为兴奋_______ 形容医术高明________
形容重归于好_______ 形容十分喜爱________
形容情深如兄弟______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_______
2、古诗句填空。
本学期的课本上描述古代战争的唐朝诗句有王昌龄《出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王翰《凉州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代诗歌中包含理趣美的诗句有卢钺(雪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从课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
1.谨慎认真。 ( )
2.仔细寻找。 ( )
3.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 )
4、比一比,再组词。
咆( ) 犁( ) 峭( ) 瑞( )
泡( ) 梨( ) 俏( ) 喘( )
泛( ) 竿( ) 砍( ) 透( )
眨( ) 杆( ) 吹( ) 绣( )
5、写下面的字,注意字的结构,并填空。
杨 壮 松 化
“杨、松”都是________结构的字,部首都是______,第四笔是______;“壮”的部首是______;“化”的第一笔是______,最后一笔是______。
6、古诗鉴赏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描写西湖晴天美景的诗句是“______”,描写西湖雨天的风姿的诗句是“___”后两句作者大胆想象,用_____来比作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2】写出这首诗中对仗的词语。
水光对(_______) 潋滟对(_______) 晴对(_______)
【3】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7、延伸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③耕织,
也傍④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在田间锄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供:从事。④傍:靠近。
【1】解释下列词语。
杂兴: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__
【2】从“_______”和“___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诗中农民干的活儿有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小孩儿天真、活泼、可爱,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来。结合注释,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8、课外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作者苏轼和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动态的景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
【3】这是一首题画诗,诗歌的第1-3句主要写________,第4句则写________。
【4】从物候角度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博闻强识的司马光
司马光幼年读了很多书,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刚开始念书的时候,他的记忆力并不比别人强。但是他明白,光怨恨自己的脑瓜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他下决心要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平时在私塾里,老师每讲完一课,他的弟兄们念一会儿就背诵如流,然后出去玩了。这时司马光就一个人留在教室里,关上门窗,专心攻读。他把老师讲的课文反复朗读,一直到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才肯休息。经过这样的训练,天长日久,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强,看过一两遍的东西竟能熟记不忘。
【1】写近义词。
怨恨—________ 明白—________ 专心—________
【2】 “经过这样的训练”中的“这样”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穷人》节选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熬”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熬”是忍受的意思,说明了________。
【2】根据词语的意思,给下列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严肃——________ 忧虑——________ 一动不动——___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_______,“搔搔后脑勺”说明他________。
【5】“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下渔夫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白茫茫的河拦住了去路,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渡。鲁班和妹妹鲁姜商量,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兄妹俩分开修的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像流水一样。
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莱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便邀了柴王爷一块儿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辆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
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带着它们过桥,经得住吗?”鲁班瞟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
张果老一听,觉得鲁班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呀”!
据说,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爷推车轧的一道沟,桥下面还留有鲁班托桥的一只大手印。
【1】鲁班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呀”中“不简单”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故事是按照( )的顺序展开的。
A.地点变化
B.事情发展
C.空间方位
D.时间
【3】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据说”能去掉吗?( )
A.不能,有了“据说”这个词语,会更加通顺,让上下文有机地衔接起来。
B.能,去掉“据说”这个词后,文章更有说服力。
C.能,去掉“据说”这个词后,上下文衔接会更连贯,而且显得简洁明快。
D.不能,因为这个传说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这样表达会更加准确。
【4】“快乐读书吧”你一定读过不少民间故事,请简要分享一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不过,它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颜色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是它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如果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这就是当时的事实。那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1919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这家动物园中死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给文章加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表示“绚丽多彩”意思的句子;用“ ”画出文中表示“铺天盖地”意思的句子。
(3)你认为旅行鸽灭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旅行鸽的命运联想到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
13、课内阅读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把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概括成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成语的意思都表示人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吗?请写出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楚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王瞅了他一眼”这句话中“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读出什么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楚王的这一次斗智,采用的方法是( )
A. 贬低对方——抬高自己
B. 贬低自己——贬低对方
C. 举例说明——贬低对方
14、快乐阅读。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遆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接近死亡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连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尽管 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是 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梁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无法医治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若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化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愁 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chóng zhòng)用自己……”
【1】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解释下列词语。
栽培:_________________
眉目:________________
【3】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注音或词语。
【4】“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中第一个“蜡”比喻_____;第二个“蜡”比喻_________。与句子相对应的成语是________。
【5】“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此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 )
A.对助手的表现非常满意
B.对助手的表现有点儿失望
C.希望助手能尽快地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
【6】聆听苏格拉底临终的一番话,助手一定是如梦初醒,后悔莫及。读到这儿,你能悟出什么样的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人望着凄凉的花园哀叹道:“我不懂为什么春天来得这么迟。”(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胆瓶这么小,不能容下你这么庞大的整个身体。(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______
17、按要求回答问题。
(1)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小动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再照样子写写夏天。
冬天,黑熊躲进自己的洞里冬眠;紫貂捕捉野兔当美餐;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弟弟高兴得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19、按要求写句子。
1.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改为陈述句)
2.一根根枝条被王大伯剪了下来。 (改为“把”字句)
3.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 (改为比喻句)
4.张华学习很好。 张华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用上合适的关联词,合为一句话)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
21、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一篇精彩习作。
题目: 的时光
提示:和伙伴玩耍、嬉戏、学习的过程中,你们一定有许多快乐的、伤心的、难过的、激动的时光。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一篇35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清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3.写清楚当时的心情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