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3、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4、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5、如图所示,一密闭容器被无摩擦、可滑动的两隔板a、b分成甲、乙两室;标准状况下,在乙室中充入0.6mol HCl,甲室中充入NH3、H2的混合气体,静止时活塞位置如下图。已知甲、乙两室中气体的质量之差为10.9g。
(1)甲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2)甲室中NH3,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6、以下10种物质:①Cu,②稀硫酸,③HCl,④,⑤
溶液,⑥
,⑦
,⑧NaCl固体,⑨
固体,⑩
。按照表中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的序号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序号 | 条件 | 物质的序号 |
(1) | 电解质 | _____ |
(2) | 非电解质 | _____ |
(3) | 能导电的物质 | _____ |
7、I.SO2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Mn(H2PO4)2•2H2O。常用稀硫酸酸浸软锰矿,同时通入SO2,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SO2作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Ⅱ.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 4 | 8 | 12 | 18 | 25 |
n(O2)/mol | 0.70 | 0.50 | 0.40 | 0.32 | 0.32 |
(2)下列说法能够判断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标号)。
A.v(SO2)=2v(O2)
B.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SO2和O2的浓度之比为2:1
D.SO3的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
(3)上述反应体系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时间段是_____(填“0~4”、“4~8”、“8~12”“12~18”或“18~25”)min。
(4)0~8min内,用SO3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mol•L-1•min-1,12min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
(5)若起始时容器内压强为p0MPa,则平衡时,容器内压强约为_____(用含p0的代数式表示,保留2位有效数字)MPa。
8、某可逆反应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0~3分钟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C均为气体,B为固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2min内用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5mol·L-l·min-1
B.当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反应限度
C.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反应限度
D.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60%
9、燃料的热值
热值是指一定条件下_______的可燃物_______所放出的热。常见的燃料中,热值最大的是_______,其次是_______。
10、阅读下列短文并填空:
纯碱是基本化工原料。工业上获得纯碱的方法主要为:将通入
和
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小的
从溶液中析出,加热NaHCO3晶体即可获得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于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此法将
与
合成氨法、氨碱法工艺联合,同时得到了纯碱和
两种产品,大大缩短了生产流程,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
(1)在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下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酸式盐的是___________,可用于人工增雨的是___________。
(2)“加热NaHCO3晶体即可获得Na2CO3”,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角度看,该过程发生______反应。
(3)在上述短文中,涉及有氧化还原反应。请找出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1、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氯的许多化合物既是重要化工原料,又是高效、广谱的灭菌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是一种___________色的气体;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可以制备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次氯酸盐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可生成次氯酸,从而发挥漂白和消毒作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漂白粉的漂白和消毒原理___________。
(3)二氧化氯(ClO2)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的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保鲜剂。一种制备ClO2的方法是用SO2通入硫酸酸化的NaClO3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ClO2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亚氯酸盐(ClO),需将其转化为Cl-除去。下列试剂中,可将ClO
转化为Cl-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FeSO4 b.O3 c.KMnO4 d.SO2
(4)84消毒液与氯气相比具有贮运方便等优点,用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工业上是将氯气通入到30%的NaOH溶液中来制备NaClO溶液,若NaClO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则生产100kg该溶液需消耗氯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kg(保留整数)。
12、I.作为国之重器,火箭的发射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就像汽车、飞机需要添加汽油、航空煤油一样,火箭专用燃料被称为“推进剂”。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和强氧化剂
,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
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
液态肼和足量
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
的热量。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已知,则
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kJ。(计算保留1位小数)
(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
II.“长征五号”被称为“冰箭”,这缘于长征五号“肚子”里满满的深低温液氢液氧燃料,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研制理念。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发展氢能正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
(4)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整个过程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B.过程II吸收能量
C.III发生的反应:
D.过程的总反应:
13、膨松剂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常用浓硫酸吸收氨气。
实验一:检验膨松剂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下图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仍有固体,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___________(化学式)。
实验二: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量
用下图装置测定该膨松剂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4)将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加热前,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加热过程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测定氨气的质量:将上图装置中___________(填字母)的连接顺序对调。另取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该膨松剂质量良好。
(反思与评价)实验II中,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可能会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4、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 xC(g)+2D(g);5 min后测得c(D)=0.5 mol·L-1,c(A)∶c(B)=3∶5,C的反应速率是0.1 mol·L-1·min-1。
(1)A在5 min末的浓度是____________;
(2)v(B)=____________;
(3)x=____________。
15、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与中和滴定原理相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也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手段。
Ⅰ.用溶液滴定20.00mL浓度约为
溶液。
(1)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最好选用______(填标号)作指示剂。
A.酚酞 B.石蕊 C.甲基橙
(2)实验所用仪器如图所示仪器甲盛装______(填“NaOH”或“”溶液。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盛装
溶液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终点读数为______mL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出现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待测液浓度值)偏低的有______(填序号)。
a.量取标准液的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b.取醋酸的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仍残留一定量水
d.当滴定结束时,俯视碱式滴定管读数
Ⅱ.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测定粗品中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称取6g粗品配制250mL的溶液待用.用酸式滴定管取溶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过量的KI溶液并酸化,加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配制的
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为
),消耗
溶液25.00mL。
回答下列问题:
(4)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溶液并酸化,
被还原成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5)用溶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为______。
(6)粗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7)若在取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滴到了锥形瓶外。则测定结果______(填“偏高”“偏氐”或“不变”)。
16、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我国科学家在以H2为还原剂清除NO、CO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可以制H2。
已知:2H2O(l)=2H2(g)+O2(g) △H1=+571.0kJ•mol-1
2Fe3O4(s)=6FeO(s)+O2(g) △H2=+313.2kJ•mol-1
则3FeO(s)+H2O(1)=H2(g)+Fe3O4(s) △H3=___kJ•mol-1
(2)H2还原NO的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 △H<0。
①研究表明上述反应历程分两步:
Ⅰ.2NO(g)+H2(g)N2(g)+H2O2(1)(慢反应)
Ⅱ.H2O2(1)+H2(g)2H2O(g)(快反应)
该总反应的速率由反应___(填“Ⅰ”或“Ⅱ”)决定,反应Ⅰ的活化能比反应Ⅱ的活化能___(填“高”或“低”)。
②该反应常伴有副产物N2O和NH3。以Pt作催化剂,用H2还原某废气中的NO(其他气体不反应),270℃时H2的体积分数对H2—NO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随着H2体积分数的增大,N2的体积分数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__。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为1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N2O4,发生反应N2O42NO2△H<0,体系中各组分浓度随(t)的变化如表。
t/s | 0 | 20 | 40 | 60 | 80 |
c(N2O4)/(mol/L) | 0.100 | 0.062 | 0.048 | 0.040 | 0.040 |
c(NO2)/(mol/L) | 0 | 0.076 | 0.104 | 0.120 | 0.120 |
①0~40s,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②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N2O4___mol,才能使再次达到平衡时,NO2的浓度为0.24mol/L。
(4)H2还原CO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0,在密闭容器中,以浓度之比1:2通入CO和H2,反应经历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如图所示,则160℃时,v正___v逆(填“>”或“<”)。若起始时c(CO)=amol•L-1,则38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