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南充中考三模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据《一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表》显示,中国境内,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本土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本土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一变化(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的局面

B.加剧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膨胀

C.得益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因为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2、如下图是1894年英国伦敦一家报纸出版的时事配图。一个小矮子日本武士挑战全身披挂凶神恶煞的中国巨人,一个英国人躲在木墙后观看这场战斗。该图表明当时英国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是(  

A.弱化日本,认为中国必胜

B.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

C.严守中立,保护自身利益

D.密切关注,害怕受到攻击

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公车上书

C.五四运动   D.洋务运动

 

4、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B. 北魏贾思勰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C. 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D. 北宋中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5、“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据此可知经济特区是

A.实行特殊的政治管理制度

B.不利于增加我国国民经济收入

C.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D.特区事务我国政府不能完全依照我国法律处理

6、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的的运动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五四运动

 

7、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往往对政治格局有重要影响。下列战役中,与岳飞相关的是

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大战

8、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以下信息属于从上述材料中获取的是( )

①中国人了解马克思主义同十月革命有着紧密的联系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③十月革命的特点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今天我们观察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农业发展落后,轻工业产品生产不足。造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0、下图内容为某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该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蒋介石

11、下侧的影印件可以直接用来佐证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C.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D.中国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1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完成后

13、20世纪20年代的最后几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谓是“多事之秋”。如图所示中的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

D.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14、构建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上图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权利法案》

B.启蒙运动

C.马克思主义

D.十月革命

15、宋初的大将曹翰在《退将诗》写道:“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了宋朝(     

A.军队建设不受重视

B.军队的战斗力较弱

C.武将毫无用武之地

D.武将政治地位较低

16、制作知识卡片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华盛顿会议的资料卡片,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华盛顿会议

历史背景: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夺激烈

召开时间:1921—1922年

主要内容:签订《九国公约》等条约

主要影响:确立了战后整个世界的新秩序

A.历史背景

B.召开时间

C.主要内容

D.主要影响

17、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分析材料,不能够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

B.革命爆发后建立了中华民国

C.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革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史料反映了西汉时期(       

A.政府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农民弃农从商现象

C.政府对工商业严格管理

D.农民走私盐铁现象

19、近年来,国际社会的反华势力叫嚣“中国威胁”论之声不绝于耳,它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的不争事实。这里的“不争事实”根本原因是

A.解放军保家卫国的责任

B.战争年代我军的光荣传统

C.改革开放后经济及国防科技的发展

D.为反击外国入侵做准备

20、某校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对唐朝的衰落进行研究,归纳了一些原因,正确的是

①杨贵妃受宠,导致了唐朝衰落②唐玄宗后期任人唯亲,政治环境恶化

③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④黄巢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经济特区的代表,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________

22、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___________》;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有《___________》。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革命纲领——

(2)体现辛亥革命重要成果的法律文件——

(3)罗斯福新政期间,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的法律文献——

24、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的序号正确填入空格内:

A战国   B西周   C秦朝   D商朝

夏朝→( )( )→春秋→( )( )→汉朝

25、罗马: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代表建筑有________________、万神庙,还有引水道工程。

26、面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

(1)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其领导者是________

(2)1851年爆发的________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勢力。

 

27、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鼓励人们顺应自然,看问题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的学术派别是________学派;而主张人要有爱心、同情心,主张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实行轻徭薄赋的学术派别是________学派。

28、瓦子在宋代的城市盛行,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9、________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___________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0、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是古代文明的重要表现。

(1)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特点?元代在地方制度上有何创新?元代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何作用?

(2)明太祖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八股取士制度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32、十九世纪中后期,亚洲有两个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改革。最先改革的是一个东方岛国,后来改革的是一个天朝大国。两国改革都颁布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一系列措施,轰动一时,影响巨大。结果是东方岛国改革成功,天朝大国改革失败.请回答:

(1)东方岛国和天朝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列出两国的改革名称。

(2)在东方岛国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中,有哪两项内容最能体现其改革性质和富有远见性?

(3)天朝大国改革虽然失败,但其历史作用仍值得肯定。它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什么?

33、问答题

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主要政治任务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次革命完成任务的途径和过程有何相同特点?取得胜利的相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回顾历史,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材料三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七十多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四1963年,周恩来根据两岸关系的最新形势,在总结十年来对台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共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包括:①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台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管理;②若台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拨款补助;③台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意见和台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④国共双方要保证不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当天,国防部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党军据守的岛屿。

材料五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为实现“天下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台湾收复后实行哪些措施促进了国家统一?

(3)材料三中,“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是近代中国哪一条约造成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方针必须坚持怎样的基本原则?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