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容易任发布者摆布,加上“三人成虎”定律的影响,一个件事情被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大量转发的时候,一个伪事件很容易“被成真”。
B. 那些坐拥不受监督的权力的官员权贵本就对改革半推半就、阳奉阴违,此时正好借机煽风点火,大力支持放弃市场化改革以维护其特权。
C. 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D. 到医院看病,患者最怕面对天书般的处方和检查报告。因为上面不光字迹龙飞凤舞无法辨认,还夹着恼人的拉丁文、英文字母标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B.这次下乡支援活动的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C.从各地通报的案例可以看出,还是有个别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规违纪。
D.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3、下面是一位初学绘画者给书画协会主席的一封信的正文部分。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①学生初学绘画,曾去信向您垂询。②您虽事务繁忙,仍拨冗赐教,令我感动不已。③您对绘画的见解深刻独到,使我受教良多。④我已将您的来信珍重惠存,并时时学习。⑤近期自感画技已登堂入室,特寄拙作一幅,敬请雅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体之一,京津冀一体化的巨大示范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概念,也绝不是单纯地进行部分产业和企业的转移。
②常言道“文体不分家”,在“税”这件事儿上也不例外。在娱乐圈大腕范冰冰认罪伏法后,一些高收入的体育圈明星也遭到了公众的质疑。
③楼市“拐”与“不拐”的争论已经很久,相关部门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地指 导百姓购房,这比坐而论道更有意义。
④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目前存在教师编制紧张、减员人数多、招不到人等 方面的问题,教师补充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重。
⑤全国公安机关已统一启用电子普通护照,这种电子护照的防伪性能有了根本性的 提高,在办理程序上还新增了指纹采集等内容。
⑥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⑤⑥
5、以下句子,全都体现项王“英勇豪迈”的一组是[ ]
A.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C.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D.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关丁
冯骥才
天津是北方头号的水陆码头,什么好吃的都打这儿过,什么好玩的都扎到这儿来。这就把当地的阔少爷们惯坏了——比方北大关丁家的大少爷丁伯钰。
丁家原本是浙江绍兴的一个望族,祖上在北城外南运河边弄到一个肥差——钞关的主事。不用干活,坐地收钱,眼瞅着金山银山往上长,铜子儿扔着花也花不完。故人叫他家为“大关丁”。
在天津这码头上,天下各种口味一概全有,好吃的东西五花八门。可是丁大少爷口味个别,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
一次,一位打京城来的阔少爷来拜访他。一提糖堆,京城阔少问丁大少:“这糖堆在我们京城叫作糖葫芦。老佛爷也爱吃糖葫芦,你可知道?”
丁大少摇头。京城阔少神气起来,笑道:“老佛爷吃的糖葫芦是仙品,与你们这儿街头货色可是一天一地了。”随后他顺口又说了一句,“现在京城鼓楼前九龙斋饭庄掌勺的王老五,在御膳房里干过,据说就给老佛爷蘸过糖葫芦。”
京城阔少见自己把津门阔少压住了,心里高兴,不再说糖堆的事,换了话题。其实他也就知道这么一点。
可是等京城阔少一走,丁大少马上派两个能人,带许多银子,跑到京城,在鼓楼跟前找到九龙斋,接着找到王老五,跟着把这退了役却正缺钱的御膳房的厨师请到了天津。这王老五人矮,微胖,小手,小脚,小鼻子,小耳朵,其貌不扬,也不好说话,可是身上透着一点威严。待他到丁家院子当中,先支起火炉,架上铁锅,铺好石板和案板,随后把从京城带来的两个大包袱打开,将各种见所未见的干活的家伙,还有花花绿绿、奇香异味的食材,一样一样、有章有法地铺开摆开。这阵势,叫四周围观的男仆女婢全都看傻了眼。丁大少头次见糖堆还能做得这么晶亮悦眼,五彩斑斓,玲珑剔透,好似一串串小花灯。他叫人把蘸好的糖堆送到家中各房,自己挑了新奇俏皮的一串,张口一咬,立时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
渐渐,人们把他家这个有钱有势的称号“大关丁”给了他,称他“大关丁”了。
庚子年间,天降大祸,大关丁家富得惹眼,便被联军抄得精光,此后他家的摇钱树——钞关也不叫干了。一下子,他从天上掉在了地上。
一天,他在估衣街上看见一个卖山里红的老乡。他吃了半辈子糖堆,见了山里红哪能不动心。但这次不是心里一动,而是脑筋一动。他口袋只有几个铜子儿,便买了三五十个山里红,又去杂货店买了一小包糖,回家后切果、剔核、熬糖稀,然后从堆在墙角的苇帘中抽出几根苇秆,抽出干皮露出白秆,截断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他攥着钱又去买山里红、买糖、做糖堆,这么来来去去,跑来跑去,快断绝了的一口气就这么一点点缓过来了。
两个月后,大关丁居然有模有样站在估衣街江西会馆对面一条胡同口卖糖堆了。天气凉,他居然穿上了一件二大棉袄,头戴无檐毡帽,脚下蹬兔皮里子的一双毡靴。一根裹着厚厚一圈稻草的木杆上,插满红通通的糖堆。估衣街上平日总有几个卖糖堆的,可人嘴挑好的,很快都认大关丁的了。大关丁的糖堆果大,足实透亮,糖裹得又厚又匀,松脆不粘牙;吃他一串,赛别人两串。
快到年底,丁大少手头阔绰些,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天津人吃了多少年的糖堆,还没吃过大关丁这些花样翻新的糖堆。这就奇了,他不过一个玩玩闹闹的少爷,哪来的这种能耐?连大关丁家里的人也不知道大少爷的能耐哪儿来的。谁也没想到,不过是当年御厨王老五在他家当院做糖堆时,他在一边拿眼看到的。怎么选果、除核、做馅、熬糖、夹花、配料、削签、穿果、蘸糖等等,他全看在眼里。他那时候并无心偷艺,王老五对这好吃的阔少爷也全无戒心。大少爷好奇便问,王老五有问必答,可就把一生的诀窍全说给了大少爷。大少爷拿糖堆当命,这些话听了自然全都记住。谁想到王老五当年每句话,今天在大关丁手里全成了真刀真枪。
这一来,大关丁又站了起来。
他在钞关长大,懂得做事要讲规矩。他每天必走一条路线,天天下午,按时准到,只是刮风、下雨、三伏天不出来。北门里的富人多,想叫他到那儿去卖,被他婉拒。他说他每天做的东西有限,只够估衣街那边的老主顾。他的糖堆是在估衣街上卖出名来的,心里总装着这里的老主顾们。
他富裕起来后,衣装也更像样。小瓜皮帽是用俄国的材料定做的,褂子裤子干干净净。他面有红晕,眸子发光。自己不再担糖堆挑子,专门雇一个人替他担。他大腹便便走在前边,每到一个小胡同口,必朝胡同里边喊一声:“堆儿——”
他身上总还有点当年大关丁的派头。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有删改)
【1】下列对于小说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城阔少对糖堆的事所知不多,却神气活现,吹嘘卖弄,特意提“老佛爷”,贬低天津的糖堆,以压住丁大少为乐,作品对他持否定态度。
B.丁大少重金请来了王老五,体现他受辱后的不甘心;“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则刻画出他财大气粗、胜过京城阔少之后的洋洋自得。
C.小说对大关丁衣着的两处细节描写相互呼应,呈现了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和精神状态,“干干净净”语带双关,凸显了勤劳致富这一主题。
D.大关丁卖糖堆优先估衣街的老主顾们,这一情节正好印证了《乡土中国》所述的熟人社会的特点,熟人好办事,彼此熟识信任,不怕赖账。
【2】小说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描写王老五做糖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本文是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中的一篇,请结合本文内容,从“俗世”与“奇人”的角度进行评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正、侧两面写出了周瑜的韶华似锦和丰姿潇洒。
(2)《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对天空颜色的成因发出的疑问。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却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相反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2)《道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道遥游。
(3)《师说》中,士大夫们不能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自认为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状况。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少年时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屈原在《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多年后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作者直接点明宋荣子和列子分别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不足,尚未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2)李白《蜀道难》中借助神话传说表现蜀道开凿之困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又冷又硬的被子以及小孩子蹬破被子表现了诗人生活条件的艰苦。
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2)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____。 (黄庭坚《登快阁》)
(3)孤之过也。大夫何罪?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传》 《秦晋般之战》)
(4)__________________,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贾谊《过秦论》)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_________,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苏洵 《六国论》)
(7)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的淡雅之色表现诗人的恬淡之心,之后又以映入帘中的草色点出恬淡中的生机。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豪气。
(3)屈原《离骚(节选)》中,诗人叹息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但虽然困难重重,只是自己内心所追求的,诗人将“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两首诗所写送别的季节相同,都为春天,春江水涨,水流湍急。
B.孟诗首句,不言别情,而有一种宽解安慰之情;许诗首句则写出离别伤感和无奈之情。
C.孟诗最后一句卒章显意,直接抒情,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伤感之情显露无疑。
D.许诗的最后一句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景色的凄黯迷茫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
【2】两首诗中都写到“暮色”,但采用的手法和蕴含的情感不同,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日:“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卻;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日:“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高帝,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变卖全部家产来寻求刺客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印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梁启超说:今日世界之竞争,国民竞争也。
中国深化改革着重强调国民素养。对民众,强调四有公民;对学生,强调四有青年;对教师,强调四有教师。而高考强调立德树人,强调创新、法治、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材料中的说法,你如何看待?请联系现实和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