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不全是同义词的一项是( )
A. 简陋——简单 悠闲——安闲
B. 延伸——延长 漫步——信步
C. 修葺——修缮 茂密——茂盛
D. 照料——照看 陡峭——倾斜
2、下列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左迁”指升迁到外地做官。
B. 题目中的“龙标”与“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所指不同。
C. “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寓情于景,用杨花的漂泊不定,子规的悲苦哀啼暗写王昌龄所去之处给人的荒凉飘零之感。
D. 诗的后两句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深深关切。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蝉则千转不穷
D.窥谷忘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C.叶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稻草人》等。
D.科幻小说是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如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
5、下面是散文《沧海一声笑》中的一段话,有语病的句子是( )
①自20世纪90年代起,金庸的武侠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超过百部左右。②《笑傲江湖》的版权卖给央视时,金庸只收一块钱,等于赠送,③到《射雕英雄传》,金庸不再赠送,按市价卖80万元。④但电视剧拍完后,他发现还算忠实于原作,就自己拿出10万元,送给编剧和导演。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C.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D. 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的。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为南北朝时期的郭茂倩。
B.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C.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D. 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夫君子之行 ____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____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 ④将复何及 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本文作者是______,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的历史故事家喻户晓,例如:_________。
【4】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9、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10、综合性学习
大自然是富饶、美丽、慷慨的,它给予人类取之不尽的食物,饮之不尽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气;自然又是多情可爱的,它所拥有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蓝天、黑土、大漠、绿洲,激发了一代又一代风格各异的人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伟大!本班“感受大自然”综合学习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参与。
(1)走近经典,填写季节--请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猜描写的季节。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_____)
②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____)
③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______)
④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______)
(2)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③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④_______________,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⑤一日不见,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⑥《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花繁而多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
12、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海底两万里》中_____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并且可以利用_____发电。
“哈利·波特”是英国女作家_____创作的_____小说中的经典形象。
13、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的时代。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
②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③我记得地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④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千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⑤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杆。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⑥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
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地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丈,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⑦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拉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⑧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含,走进校园,只见明月当空,清激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温婉如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⑨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品质的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⑩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文章有删改)
【1】文章讲述了“我的语文老师”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品味第⑤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含,走进校园,只见明月当空,清激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温婉如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和第⑥段结尾,两次写到“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文中的语文老师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对此你怎么理解?
1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桥之过
①柳老师,姓柳爱柳。柳无水不活。她生在柳溪,既有柳又有溪。人生自然一fān风shùn:小学毕业上初中,初中读完考进师范,毕业后回到柳溪当老师。
②柳溪在村东头,3米多宽,溪源在山上,终年溪水潺潺,流向远方。溪水像一把明晃晃的剑,斩断两岸人们相连的纽带。自打柳溪村炊烟初升起,有志之士就欲在溪上架一座桥,把断了纽带连接起来。这是积德之事,“架桥铺路养儿无数”,造一座桥就是树一尊碑,那些无儿无女的户家更是争先恐后。于是,几乎每年的秋天,溪上总是支起简陋的独木桥。
③可是,第二年一场暴雨,又被山洪吞噬,溪水依旧是一把剑。人们说造桥者心不诚!造桥者说溪水不义。谁是谁非,无人评说。
④柳老师任教的柳溪小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溪东,春夏秋冬涉水就读。春夏秋三季溪水像母亲的手揉在孩子的脚上,搓去污垢,搔得脚心痒酥酥的。冬季溪水却似一坛辣椒水,辣得孩子脚掌红红的。柳老师小时候冬天下过水,知道那滋味:开始脚像被狗咬似的,钻心痛,然后就是麻木无知,像绑在身上的两块木头。于是,她郑重宣布:冬季的溪东学生不能脱鞋过溪,全由自己一人背着接送。
⑤夏天,山洪滚下来,溪水增宽变深。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校,教室里总是空出三分之一。这时柳老师的心房也随之空荡荡的。为了填满教室,也为了填满自己的心,每场大雨之后,柳老师准时淌过溪水,挨家挨户领学生。
⑥柳老师背学生过溪的事迹,随着溪水从柳溪漂向天外……
⑦县里、地区、省里分别表彰她为“优秀教师”。
⑧四季转换,溪水悠悠。获得赞誉的柳老师依旧在冬季和大雨之后背送学生过溪,只是又多了一件分外事——带领同学们开荒种地。她打算在溪上造一座桥,预算1000块。
⑨1000块钱终于凑够了:勤工俭学收入500元,加上柳老师自己的积蓄。承包者被柳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夜以继日赶在“教师节”前把桥架通了。断了数百年的纽带终于接上了。
⑩桥上没有树碑,也没有剪彩,只有孩子们“咯咯咯”的欢笑声和脚踏桥面发出的“咚咚咚”的响声,但这声音叩击着柳老师的心,不时激起一阵阵欣慰的涟漪……
⑪寒假到了,又开始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可是,这次柳溪小学上报的柳老师的先进事迹材料,不几天却被退了回来,上面批着:缺少背送学生过河的典型事迹,材料不过硬。
⑫柳老师知道了,找出几年来省地县发给她的奖状,铺在潺潺的溪水上,她想:这荣誉属于溪水,应该归还它。
⑬孩子们像约好似的,从家中带来锤子、斧头,狠命地敲打石桥,想砸毁它。因为他们听说:由于有了这座桥,柳老师才没有评上好老师!
⑭柳无水不活。柳老师姓柳爱柳,大概也离不开水吧……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fān____风shùn____
【2】读第④—⑩段,概括柳老师所做的分外事: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3】以下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把柳溪比喻成剑,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溪水窄和直的特点。
B. 柳溪村的贫穷和落后,使它数百年来都不能建起一座桥。
C. 柳老师背送学生过柳溪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D. 没有在建成的桥上树碑,预示着这座桥迟早还会被毁掉。
【4】文章首尾都写到了“柳无水不活”。第①段中“柳无水不活”的含义是:_________。第⑭段中“柳无水不活”的含义是___________。
【5】请依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将同学乙的话补充完整。
同学甲:文章第⑬段写孩子们砸桥,不太真实——这可是一座石桥,光凭几个孩子能砸得了?删去这一段,对理解本文不会有什么影响。
同学乙:第⑬段怎么能删呢?它在全文中有很重要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说:幸福就像太阳——人人都可以看见,但很多人的眼睛却望向了别的地方,因而错过了幸福。
作家毕淑敏说: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对于一个善于感受幸福的人来说,幸福就在我身边,幸福就在我心里。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需要出现可能泄露作者信息的真实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