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路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D.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2、下列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B.《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中莎莉文老师最让人敬佩。
C.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父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D.《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的人。
3、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首联,“望”字点题。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牛羊归家,鸡栖于埘,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迷茫和失意之情顿生。
B.颔联,写远望秋天山林之静景,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C.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安逸而又令人陶醉,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D.尾联,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由外物回归自身,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对古时候的隐者陶渊明的无限怀念之情。
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树叶上的露珠像一滴晶莹的眼泪。
B.盯着夜晚的星空,我像是在浩瀚的太空遨游。
C.大片的油菜花成了金色的海洋。
D.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游泳专家表示: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士如果盲目下水救人,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施救的难度很大。
B.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C.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D.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企求( qǐ ) 囚犯( qiú ) 泡沫( mò ) 追逐( zhú )
B. 忌妒( jí ) 暂时(zhàn) 淡漠( mò ) 乞求( qǐ )
C. 羞赧( nǎn ) 沟渠( qú ) 夸耀( yào ) 露珠( lù )
D. 聚敛(liǎn ) 隽永( juàn ) 冷峻( jùn ) 赞誉( yù )
7、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中国文化中,山是仁者的象征,_____________;水是智者的代表,____________。我对水更多一些亲近,而对山更多的是敬畏,不仅仅是因为北方的山雄伟,南方的山灵秀。当山在漫漫雪季黑黝黝地直指苍穹时,它____________ ;当山在云和阳光的辉映下阴晴晦明时,它又 。
A. 胸怀博大 聪慧秀逸 神秘莫测 巍峨冷峻
B. 聪慧秀逸 神秘莫测 胸怀博大 巍峨冷峻
C. 神秘莫测 聪慧秀逸 巍峨冷峻 胸怀博大
D. 胸怀博大 聪慧秀逸 巍峨冷峻 神秘莫测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解释加点的字。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容谓吏曰(______)
(3)见闻者无不流涕(______)
【2】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 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 “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9、阅读下面的诗歌,为其设计微电影镜头脚本,来展现诗歌的意境。
枕石
高攀龙
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注】镜头脚本是将文字转换成可以用镜头直接表现的画面,通常包括了画面内容、景别、运镜、时间、机位、音效、主题等等。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别 | 摄法 | 整体画面 | 配音 | 预期效果 |
远景 | 从人物后面位置拍摄 | (1) | 钟磬声 | (2) |
(1)
(2)
10、请你参加“行走河畔,守护大秦之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历史上的陕西因水而兴,长安八水拥城泽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秦人,3月22日为“世界水日”,让我们一起行走河畔,探索秦水之美。
(开启行走之旅)下图为此次活动的Logo设计,你觉得它设计的好吗?请说明理由,
(泾渭水文之旅)行走在泾河渭河交汇处,但见两水一清一浊,界线绵延数里,蔚为壮观。志愿者小华说:“这就是成语 的景象啊!”
(浐灞生态之旅)行走在浐灞之畔的志愿者有重大发现,请你为他们的新闻报道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月22日上午,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护水志愿者提供的线索,在湿地公园发现并拍摄到了一只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是中国稀有鸟类,有着“鸟类中的大熊猫”之称,西安浐灞湿地公园发现的这只中华秋沙鸭为雌性,鸟的头和颈呈棕褐色,上背呈褐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由褐色逐渐变为灰色,非常美丽,近年来,随着浐灞环境越来越好,来这里栖息的候鸟也越来越多,众多珍稀鸟类在这里驻足、栖息,充分展现了浐灞生态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沣河文化之旅)沣河的东、西两岸,是历史上西周沣京、镐京都城所在地,孕育了璀璨的《诗经》礼乐文化,被称作“诗经之河”、“礼乐之源”。行走在这里的志愿者们想举办陕西方言版的“秦风·诗经朗诵会”,有人不理解为何要用方言,请你来说服他。
1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淮南秋雨夜, 。
② ,相伴过年华。
③ ,往来无白丁。
④低头乍恐丹砂落, 。
⑤ ,怅望青田云水遥。
⑥翅湿沾微雨, 。
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⑧ ,骈死于槽枥之间。
⑨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
1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
【2】作品的主人公是谁?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3、书卷里的沧桑
姜仲华
①一天,在旧书摊淘书,看到一本书脊破损、纸张发黄的《十日谈》,翻开扉页,竟有三个落款,出自三人之手。最下边的落款,时间也最早:“ 念正版精装久矣,是日偶获,喜不自胜!1992.6.2于西安市新华书店。吴文东”。
②是拙朴稳重的蓝黑笔迹,文笔典雅蕴藉,看得出这位吴老兄的古文功底不错。我推想他发现此书之时定然如获至宝,把书拿在手里摩玩不已,脸上是绽开的笑意。第二个落款是:“1997年10月3日下午,于济南中山公园旧书市闲逛。漫步公园中,狂风大起,游人寥落,心境也如此萧瑟。刘一龙”。
③字是毛笔小行草,潇洒流畅,一看就知临过字帖。这是一位富有诗意的人,当时的情景如在目前,他孤独,他惆怅,在寂寞噬咬他心灵的时候,他遇见了这本书,而且不知出于何故买下了它。第三个落款是竖着签的,蓝色圆珠笔,字迹娟秀,大概是个女子:“杨爱珍买于衡水一中门口,二00三年三月十一日 囊中羞涩,不忍错过”,看得出,这位女子是一位爱书如命的人。
④我忽然生发出一些感慨:哦,距书的第一位主人吴文东买书已十五年了,吴文东是谁?此刻在哪里?他是否还记得这本书?是否知道此时别人在远方的街头,读他的笔迹?忽而想起几句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⑤这诗用这本旧书的辗转漂泊上,多么贴切——人的字迹,如飞鸿在雪泥上留下的指爪;题字者忘记此书,正是“鸿飞哪复计东西”!诗中含着的那种对生命的无法预知、无法把握的悲凉,正切合了这本书的旅行轨迹,切合了在它背后的一位位主人。
⑥西安——济南——衡水——齐河,这本书漂泊于天南地北之间,风尘仆仆,辗转流徙。它以怎样的方式从西安到了济南?又以怎样的方式到了衡水,又辗转到齐河?知道这些的只有这本书。它漂泊到我手上,至少是第四站。一个个主人的落款,是它游历人间的通关文牒吗?漂泊的命运,书不能自主,也无奈啊。
⑦我不由追问,他们都挚爱这本书,又为什么使它流落旧书摊,就像当初的密友,他年相忘于江湖?或许是意外,或许还有一种原因:时过境迁,爱已不再。感情的迁移变化,让本来很近的心变得陌生,很浓的情变得冷淡,何况一本书呢?
⑧人心是一个世界,这里的一切像客观世界一样,有新旧交替,在成长,在淡化,在新生,在苍老,在流迁,在遗忘。人对自己的情感也会陌生,也会无奈,不明白为什么热爱的会冷淡下来,无力挽留自己的情怀,就像无力挽留一个季节。
⑨我捧着书,情怀有了些许凉意。这些遗落在扉页上的心情偶然被我拾到,交付给谁?
⑩街上人们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似有序,似无序,其实也在漂泊,人知道自己漂向哪里吗?看似知道,其实不知道——不知道以后在哪里停泊,更不知道在哪里搁浅。如水的秋风哗哗地翻起书页,我的心被风吹得有些苍老。
⑪携书回家,坐在窗前,默默摩娑三个题款,似与那三位主人签名的手相握,似有余温缕缕传到指尖。这也算握手,尽管我们一生不相识,但喜欢过、拥有过同一本书。我抚摸过他们的手迹,欣赏过他们的心曲,也是一种缘份啊。合上书,手上那种似有似无的余温令我惘然。
⑫我在三个落款旁的空白处,郑重地写下名字和日期,心想,我和这本书的缘分是多少年?我不知道;能做的,只是珍惜这匆匆的、相连相属的岁月。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阅读第①—③段,简要概括三位落款者的笔迹风韵与他们看到书时的不同心境。
【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看似知道,其实不知道——不知道以后在哪里停泊,更不知道在哪里搁浅。
【3】文中作者由书的漂泊写到了人生的方向,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4】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人心是一个世界,这里的一切像客观世界一样,有新旧交替,在成长,在淡化,在新生,在苍老,在流迁,在遗忘。
14、不被大风吹倒
亲爱的青年朋友:
①节日快乐!
②想起几天前,你们在我的公众号后留言问我: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
③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为茫茫人海,千姿百态,每个人的处境都不相同,但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艰难的时刻。
④我无法告诉你们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与一个人。
⑤一本书是《新华字典》。
⑥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艰难时刻是童年辍学。当时,与我同龄的孩子都在学校里,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而我孤零零一个人,放牛割草,十分孤独。幸好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当然也希望能阅读很多经典,但当时的农村,书很少,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轻易不外借。只有这本《新华字典》是属于我的。我在农村十几年间,它陪我度过了很多孤寂的时刻。
⑦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它不仅让我知道了很多字的读音和意义,也让我了解了一些古人造字的规律。
⑧总之。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为我以后能拿起笔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⑨一个人,是我的爷爷。
⑩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
⑪爷爷淡淡的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
⑫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抓住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倒退半步。
⑬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姿式,仿佛一尊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⑭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但我觉得我们是胜利者。
⑮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点启发。
⑯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时甚至是绝望时产生,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行。
莫言
二零二二年五四前夕
(选自“学习强国”)
【1】阅读全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艰难时刻 | 应对办法 | 最终结果 |
我童年辍学,孤独穷困 | ② | 我度过了艰难时刻,也为以后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
① | 爷爷攥紧车把、弓着身子与狂风对抗,我死死抓住牛筋草 | 大风过后,车在,人在,我们胜利了。 |
【2】赏析句子。
(1)我们就像钉在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赏析加点字)
(2)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般的呼隆声。(从修辞角度赏析)
【3】第⑫段划线体现了爷爷怎样的形象特点?(结合文章分析)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不被大风吹倒”给你的启示。
15、请按要求完成写作。
我们不仅要会读说明文,还要会写简短的说明文。我们乌海近年来加快发展旅游事业,不断增加旅游景区,修建了不少较有特色的建筑物,你也许耳熟能详,请用说明的文字介绍一处景区或特色建筑物,用上至少两种说明方法,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