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钛合金制人造骨
B.石墨制铅笔芯
C.氮气填充飞艇
D.氢氧化钠制肥皂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0 | 0.3 | 4.8 | 2.8 |
反应后质量/g | 3.2 | 待测 | 8 | 6.4 |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
D.若构成丙、丁的元素不同,则甲一定是化合物
3、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浓度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③用量筒量水时仰视刻度;④将配置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4、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 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6.4 | 3.2 | 4.0 | 0.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6 | 7.2 | 0.5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8g
B.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若物质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a与b充分反应时的质量之比为2:1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
B.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C.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D.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看到白雾
6、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湿衣晾干
B.铁锅生锈
C.小麦磨粉
D.滴水成冰
7、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器材能够完成实验的是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B.探究燃烧三个条件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探究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8、小明用 pH 试纸测得身边一些物质的 pH 如下表,其中显碱性的是
物质 | 食醋 | 苹果汁 | 酱油 | 草木灰水 |
pH | 3 | 4 | 5 | 11 |
A.食醋
B.苹果汁
C.酱油
D.草木灰水
9、测定溶液pH时,若将pH试纸用水润湿再测定,则pH
A.无法确定
B.偏小
C.无影响
D.偏大
10、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小李同学不小心将稀盐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对此,甲同学:该气体是什么?乙同学: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丙同学: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该气体。丁同学: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四位同学的说法中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为蓝色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C.在空气中加热铜粉,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D.研磨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1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氯化钠
B.干冰
C.海水
D.高锰酸钾
13、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一分子种类不同
B.干冰升华一分子体积变大
C.走过花圃闻到花香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分子很小
14、下列方法不能用来鉴别和
两种气体的是:①通入石灰水②通入灼热的氧化铜③通入石蕊溶液④点燃⑤用鼻子闻⑥观察颜色
A.④⑤
B.③⑤
C.⑤⑥
D.只有⑤
15、下列图标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1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A.CO
B.SO2
C.N2
D.PM2.5
17、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供呼吸
B.氮气作保护气
C.石墨作铅笔芯
D.酒精作内燃机的燃料
18、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把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B.图二转化1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方法
C.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1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B.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C.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20、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糖水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
C.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D.打开白酒瓶盖可以闻到酒的香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1、水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生活中可用活性炭降低水的硬度
C.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电解水实验中产生O2和H2的体积比为2:1
22、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SO2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
23、实验后试管中残留的硫,常用热的NaOH溶液清洗,发生了如下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X,则X的化学式为
A.H2S
B.Na2O
C.H2O
D.H2O2
24、下列日常生活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凉的冰水共存物
B.淡蓝的莲花水库湖水
C.香甜的客家米酒
D.雨后的清新空气
2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4Fe+3O22Fe2O3
B.Fe+O2Fe3O4
C.3Fe+2O2Fe3O4
D.3Fe+2O2Fe3O4
2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2:1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变成无色
D.向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振荡,软水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泡沫
27、(1)“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2)炒菜时,锅内热油着火,此时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
(3)NaClO中的Cl的化合价为_____。
28、请用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释“钻木取火”“杯水车薪”的化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近两年全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引起的。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天然气
B.酒精
C.煤
D.石油
(2)从能源角度考虑,乙醇(C2H5OH)是较为高效清洁的能源,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要解决“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任写一点)。
30、下列叙述:
①酒精挥发②汽油能燃烧③铜器生锈④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⑤植物的光合作用⑥水冻冰⑦木炭是黑色的⑧木炭有还原性⑨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
3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____________;
(2)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3)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____。
32、科学家因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结合图示和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其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碳酸锂(Li2CO3)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结合所学知识预测,Li2CO3能与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3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_____________不同。其中石墨可做电极是利用其良好的_____________性。
(2)二氧化碳是当今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 CO2 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既可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_________种氧化物。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4、根据下列甲、乙图示和相关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铝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填“延展性”或“导电性”)。
(3)图乙表示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铝______铜(填“>”、“<”或“=”)。
35、少年强则国强,科技兴则国兴。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蚊龙潜海、磁浮(高铁)纵横……,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次又一次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
(1)火箭、卫星、船舶等制造业常使用玻璃钢、塑料、钛合金等材料,其中玻璃钢属于___________ (填字母,下同);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2)钛和钛合金是 21 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___________(填字母);
A.熔点低、易加工 B.密度大、强度好 C.机械性能好、抗腐蚀性好
(3)将锌粉加入到一定量Cu(NO3)2和 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和滤渣。
①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若反应前后混合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6、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22H19FN4O2),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西达苯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B.西达苯胺属于氧化物
C.西达苯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西达苯胺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7、某同学配制50g6%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____g。
(3)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4)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游码 D添加砝码
(5)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
38、如图所示,关闭止水夹a、b、c,使过量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盛有空气的等容积的A、B两个集气瓶中同时燃烧,试回答:
(1)燃烧停止并冷却,若打开止水夹a、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为氮气,在实验中体现氮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写一点即可)。
(2)燃烧停止并冷却,若打开止水夹b、c后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若先打开止水夹a、b,然后打开c,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填字母)。
A 两个集气瓶均无水进入
B A瓶有水进入,B瓶无水进入
C A瓶无水进入,B瓶有水进入
D A、B两瓶均有水进入
39、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KClO3和MnO2制取O2,MnO2起__________作用;
(2)CaO能与H2O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0、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请说明偏小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