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五指山小升初一模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一字开花,组词。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2、补全诗句。

敕勒歌

________朝民歌

敕勒川,____________

天似穹庐,笼盖________

________,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洁白的_________ 诚挚的_________ 标准的_________

_________地讨论 ___________地跑 _________地游戏

改良___________ 修订___________ 建造___________

4、国学经典诵读积累。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

5.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参加“中国的‘月’文化”学习探究活动,请你把活动总结补充完整。(选做题)

我国的“月”文化由来已久——中国历来就有中秋_____的习俗。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如__________关于月亮的美称与雅号很多,如“_______________。关于月亮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如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按要求完成练习。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遥望洞庭山水翠,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画“( )”的句子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诗人遥望洞庭湖看到了什么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这首诗是______ 被贬官后,途经洞庭湖所作,描写了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5】你还知道刘禹锡的其它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练习。

别 董 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主要内容写的是_________送别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

【4】这首送别诗与常见的不同,因为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 )。

A.离愁别绪之情

B.旷达豪迈之情

C.伤感惋惜之情

【5】请补充诗中句子。关于送别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

【2】请谈谈你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理解。

__________

【3】苏轼的诗词题材广泛,你还记得苏轼的其他诗句吗,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蚂蚁和蜜蜂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蜜蜂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连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小蜜蜂,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喂,蜜蜂,我问你一个问题。”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

“你们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啦!”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沉思以后说:“是啊,人们为什么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上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口服心服,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仿写词语。

气呼呼(ABB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是不是太偏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节选)

① 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                    。”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 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孩子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融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 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不是吹,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过巧夺天工的风筝。

④ 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地用细绳子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⑤ 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呵!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从迤逦( )的大道旁,从潋滟(liàn  yàn)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1】第①段横线上应填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这一段描写的是_________的景色,点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让人触景生情,自然引起下文对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回忆。

【2】本文主要围绕风筝回忆了小时候的两件事:①__________风筝   __________风筝。

【3】第⑤段的“风筝!风筝!全是风筝!”一句中,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我们”___________的心情

【4】第⑤段的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_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放风筝时的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1、课外阅读。

冯如造飞机

飞机是20世纪初由美国莱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他们没想到,只过了几年时间,中国人就自己研制出了飞机。这个有志气的中国人叫冯如。

12岁那年,冯如来到美国,刻苦学习机械、电学等各种知识和技术。1904年,他听到祖国的东北被日俄侵略,中国人被任意屠杀的时候,气愤极了。当时美国莱特兄弟刚发明了飞机,冯如就想,如果中国有了飞机,守住边疆海口,外国就不敢欺负了。他对朋友们说:“我决定自己研制飞机,然后驾机回去,报效祖国。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于是他四处搜寻资料,钻研学习,又用筹集到的很少的一点资金,开始研制。父母亲想他,希望他回国探亲,他表示:“飞机不成,誓不返国。”

1909年,冯如成功地制造出了飞机。他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上空飞行,航程超过了莱特兄弟的首次记录。美国报纸刊登文章说:“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冯如后来回国推动航空事业发展,在一次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牺牲,年仅29岁。他为振兴中华做出了令人难忘的贡献。

1世界上最早的飞机是____________发明的,中国最早发明飞机的人是____________

2冯如为什么要下决心发明飞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你听到冯如不幸牺牲的消息,你的心情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百个客人

中午高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到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奶奶嘴里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眨眼工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了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一情景,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一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着。

“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1】文中的“高峰时间”是指(   

A.中午下班高峰期。

B.中午回家高峰期。

C.中午吃饭高峰期。

D.中午放学高峰期。

【2】文中“老板吓了一大跳”的原因是(   

A.小男孩准备中午又来蹭饭。

B.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

C.中午吃饭人少,生意不好,不到一百人。

D.小男孩在数吃饭的人数,可是距离一百个还差很多。

【3】“一眨眼工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了个精光”这句话说明了(   

A.小男孩想再吃一碗。

B.小男孩吃饭速度快,因为他太饿了。

C.小男孩吃饭很害羞,想早点吃完。

D.小男孩担心奶奶也来和他一起吃。

【4】“那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句中的“道理”指的是 的道理。( 

A.宽容待人

B.爱惜身体

C.孝敬老人

D.爱护孩子

【5】文中小吃店的老板和老板娘都是 的人。(       

A.精明

B.善良

C.宽容

D.节俭

【6】“‘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小男孩的“得意”源自于( 

A.小男孩有钱了。

B.小男孩认识老板。

C.老板免费请客人吃饭。

D.奶奶成为第一百个客人,吃饭免费。

【7】如果你是小吃店的老板,你会如何评价这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给这家小吃店取个店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画线句与小男孩请奶奶吃饭无关,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初春某个假日的下午,我在储物间里整理一家人的冬衣。9岁的女儿安娜饶有兴致地伏在不远处的窗台上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我院子里又有什么花开了。

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的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了一副手套:两副一模样的手套。

我有些不解地问:“安娜,这个手套要两副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那两副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那为什么要两副呢?”我更加好奇了。她抿了抿小嘴,然后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可是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去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买给我的手套取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副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买了一副一模一样的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翠丝就能够欣然戴我的手套了。”孩子清澈的双晖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今年翠丝的手上没有冻疮。”

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饶有兴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缘无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 对标题“暖”理解最全面的一项是(   )。

A.“暖”指的是“初春某个假日的下午”的气温 。

B.“暖”指的是因感受到人与人的关爱而觉得温暖。

C.“暖”一方面指天气温和,另一方面是指因感受到人与人的关爱而觉得温暖。

3与第②自然段中“我无意中在安娜的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了一副手套”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请用“   ”画出来。

4你赞赏安娜帮助别人的做法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部分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kònɡ kōnɡ)出来呀?”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mēn mēnɡ)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zhe zháo)雨。”

【1】我会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2】小鱼说了_______ 句话。

【3】读了这段话,我知道( ),是要下雨了。

A.燕子低飞

B.小鱼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C.蚂蚁搬家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雨过天晴,人们总是经常在天空看见彩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浩对老师说:“下周中队活动我来主持。”(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扩句

泪珠滴在红领巾上。

________

 

17、

来到了句子大本营,展示一下你的聪明才智吧!

(1)狂风刮断了树枝。(改成字句,字句

(2)月亮落下去了。(把句子写的更生动、具体)

(3)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王爷爷讲红军长征的故事。(缩句)

(4)校园的早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句子补充完整)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校园里盛开着许多五颜六色的花朵。(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给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踏飞燕”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一读,再按要求仿写句子。(注意标点符号)

(1)一个孩子说:让我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提示语在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往西边走。另外一个孩子说。

提示语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留在村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我在这里就会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提示语在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面的句子变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走马灯吸引住了茅以升。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弄破了肥皂泡。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水冲走了铁牛。

“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为题,把你发现到的美丽风景记录下来。要求:1.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2.能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