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琼中小升初二模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凉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字典,我最行。

要查的字

部首

除去部首剩几画

组两个词

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_            

3、默写古诗《己亥杂诗》,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一棵________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地站在那里。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说明了邓爷爷把柏树苗栽得______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诵( ) 漂( ) 狠( )   董( )

桶( ) 飘( ) 恨( )   懂(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苏联的_______

【2】这两节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来描写了美丽的白桦。

【3】“流苏”在文中指的是( )。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

B.披着白雪的树枝

C.流动的物体。

【4】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续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文,完成题目。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

【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邸:_____________ 休:_____________ 作:_____________

【3】“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暖风熏得游人醉”一句。

(1)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暖风”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_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

(3)“游人”在诗中指( )

A.一般游客                                                    B.身在他乡的人

C.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 D.杭州的居民

(4)这句诗中哪些字用得妙?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下面表现爱国情的诗句。

(1) 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南宋]文天祥

(3)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 ————[南宋]陆游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请你回忆课文,将诗歌内容补充完整。

【2】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首句以直白的语言和豪迈的气势,写出了长征途中虽然困难重重,但红军却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

B.颔联中五岭和乌蒙指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几座险峻的大山,从中也可以看出长征途中线路多,危险大,但红军毫不畏惧,视死如归。

C.尾联对仪工整,主要想突出岷山白雪皑皑,风景如画,以及作者对岷山千里雪景的喜爱之情。

【3】从文字内容中想开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全诗第二句。透过句中字眼,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______精神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问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 dāi  dài)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竞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zhe  zháo)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的括号里加上标点。

3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并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打探打探,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靶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弥漫,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呀!”

【1】从文中可以看出周瑜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曹操___________。(分别用三个词语来形容这三个人的特点)

【2】诸葛亮承诺_____天造好十万支箭,后来诸葛亮请了_______来帮忙,借了二十条快船。

【3】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之计分为几步来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短文。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作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雀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的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那去,他父亲上山打柴( )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 )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的一肚子委屈。

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没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的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给划线的字在括号里注音。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礼让——( ) 承担——( )

哭泣——( ) 忽然——( )

3】从文中找出二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 ) ( )

4】课文结尾说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你知道当初的父亲那么做的理由吗?

 

12、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军队入侵意大利,意大利军队奋起反抗。由于人少,他们的指挥部被奥地利军队包围了。

  奥地利军队从三面向指挥部发起猛攻,意大利军队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侵略军的进攻。但奥地利军队人多炮猛,意大利军队伤亡惨重,渐渐抵挡不住了,急需有人出去请求增援部队。

  一位少年鼓手说:让我去吧!守卫队的大尉指挥官写了一封信,交给少年鼓手,然后用绳子把他从大楼的窗口吊下去。少年鼓手揣着大尉的信,躲过敌人的监视,猫着腰,飞快地向山坡下跑去。

  不一会儿,少年鼓手被奥地利哨兵发现了,随即一阵猛烈的炮火向他射来。少年鼓手不幸中弹倒下了。他咬紧牙关,忍着剧痛,冒着敌人的炮火,爬过山坡。这时,血一滴一滴地洒在他爬过的草地上。

  爬过山坡,他又拼足力气站起来,一跛一拐地跑过田野,来到部队的驻地,把大尉的求援信交给了一位军官,便倒了下去。

  这位军官一看信,立即派出骑兵,飞速赶去增援。守卫队大尉一看援军来了,便指挥部队出击,两军前后夹攻,侵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指挥部的围困解除了。

1给这篇文章加一个题目(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2这篇课文记叙了( ),歌颂了( )。

3分段,概括段意。

4解释词语。

增援:

落花流水:

 

13、阅读文章选段,完成练习。

①也许你跑得很快。不过要是你跟猎豹和鸵鸟赛跑的话,就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

②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4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驼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驼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③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猎豹才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

⑤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1】快速浏览选文,请你给文中提到的事物速度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2】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选文,并简要概括②、③、④段的主要内容。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词“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儿子和列车

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里,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道岔,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

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驶在这条铁轨上。

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驶来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显出丝毫的慌张,立刻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着飞驰而过。

车上的旅客们丝毫不知道,他们的到来给一颗崇高的心灵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痛楚,他们的生命也曾如千钧悬于一发。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然而,他的儿子活着,而且未受一点损伤!

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就派人去把他招来,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方面是奖励他 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 的儿子。

【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

大义灭亲            极端尽职            足智多谋            临危不惧

【2】缩句,并说明短文原句的写法好在哪里。

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着飞驰而过。

缩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好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两辆列车同时驶进车站,扳道员正要扳动道岔时,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扳道员面临着怎样艰难而痛苦的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扳道员是怎样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赤道的风吹乱了外祖父那梳理得很整齐的银发。

缩句:  

(2)湖面泛起波纹。

扩句: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改成陈述句:  

(4)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

改成比喻句:  

(5)我们早就看穿了敌人的。

改病句:

 

16、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变换句式。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变换成否定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例: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只听见_________,他咽了下口水。

汽车___________,从我们面前经过。

(2)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例: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老婆婆说,管他狼,管他虎,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①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__________________

②顾客提出:“把我那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袄,让我提前在秋天就能穿上合时的新衣服吧。”

_________________

【小贴士】在转述别人说的话时,要注意:①标点符号要变化,改为转述句后,去掉______,冒号改为______;②第一、第二人称要改变;③原话中的叹词、语气词等一般要_______

20、读一读,再按要求仿写句子。(注意标点符号)

(1)一个孩子说:让我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提示语在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往西边走。另外一个孩子说。

提示语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留在村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我在这里就会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提示语在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

同学们,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了。在这个学期里,肯定有一些事情曾让你感到快乐、悲伤、骄傲、感动……请以“一件________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将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