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迪庆州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改(chuàn)          帖(tuǒ)            (xiè)            眼花乱(liáo)

B.邪(bì)               化(fū)             (xué)            滋暗长(qián)

C.刻(juān)          枝(qiú)             维(qiān)          坦荡如(dǐ)

D.秀(qí)               (suō)            拥(cù)             恹欲睡(yǎn)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忠厚 朴实 锋芒必露 当之无愧

B.难堪 大厦 筹划 呼萧

C.马革裹尸 蓬断草枯 任人宰割

D.仰慕 暑名 阔别 颤抖

3、下列句子表达准确、逻辑严密的一项是

A. 《战狼2》自上映以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票房已超五十亿左右。

B. 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感触很多。

C.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正是由于共享单车的便捷,彻底满足了民众对自行车出行的需求。

4、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02254日凌晨,中国科考队向着珠峰峰顶挺进。科考设备沉重,天气瞬息万变,高海拔造成缺氧……困难络绎不绝。但是科考队员们胸有成竹,不惧困难,最终在人迹罕至的峰顶圆满完成了综合科考任务。

A.瞬息万变

B.络绎不绝

C.胸有成竹

D.人迹罕至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荣幸地莅临母校参加校庆活动。

B.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

C.试卷发下来,我一看见得了满分,真是喜出望外

D.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6、《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提辖”是(   )

A. 绰号   B. 官职   C. 名字   D. 字号

7、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A.《艾青诗选》中《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抒发了艾青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爱和无尽的怀念。

B.“一头长而厚的乌发,大而敏锐的眼睛,高鼻梁,凸颧骨,一张机智的知识分子的面孔。”这是《红星照耀中国》里对朱德的外貌描写。

C.“男子反穿衣裙,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以治外事”描写的是《镜花缘》中的女儿国的景象。

D.《格列佛游记》讲述了格列佛因航海遇险而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等地的奇特经历。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其人已( )                              

②读书不( )

选授堂邑县尹( )                    

④毋张公( )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其 党 暴 戾 为 害 民 不 堪 命 旧 尹 莫 敢 诘 问。

【3】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4】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住“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B.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宁静、欢悦的气象。

C.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后人研究发现,宋诗往往具有特有的理趣。请结合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说此联蕴含了什么哲理。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剪纸,也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历史悠久,是在中国农村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蕴含着许多美好的寓意。现代剪纸内容更加丰富,高楼、立交桥、工作、舞蹈、娇花戏蝶、猛浪清涟,自然与生活种种皆能化入纸中,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和寓意。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以下词语组合成一幅对联为剪纸做宣传。

神桥飞架 百花开 心中 民生乐 纸上 戏蝶轻舞 奇思妙想 精剪细裁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古诗文积累,填写各题。

(1)诗人以“明月”为意象,表述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诗中通过描写时序的暗转与代更,使人感到新生命的强大力量,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诗人处于军旅之中,又遭战乱,惆怅,凄凉,难以言表的内心情感。(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不被别人理解甚至误解时,自己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而》)

(5)春节期间,许多家庭的亲人因各种原因,他们都期盼团圆而不能成行,只能远隔千里守望,借用《夜雨寄北》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他们的相思之情。

(6)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抒发作者对时世凋零丧乱、人生颠沛流离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秋词(其一)》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勇豪壮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写风雨梦境,抒发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名著阅读

①我常存着这样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呲呲地吹它两三天。出自《   》这篇文章。

②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③《西游记》第27回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在这一回中,圣僧为什么“恨逐美猴王”?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面的《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从那一回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1【甲】段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文中两个“他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A) (B)  

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正确的解释是( )

A. 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 对噪音特别反感

C. 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 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欢呼

4“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

5从【乙】中看“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14、现代文阅读

最美的对视 孙道荣

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站在她面前的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老人捐助的眼角膜,得以重见光明。

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人。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摸摸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医院做白内障手术,说这是个小手术,可能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到了医院却又死活不肯做手术了。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看得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在场的眼科医生完全怔住了,他们被老人的固执己见感动了,没有像对待其他固执己见的病人那样,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耐心地给老人解释做白内障手术不会损伤眼角膜。老人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永远地走了,走得平静,走得安详,走得圣洁。

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挚爱”。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1】结合上下文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挚爱: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语境,赏析划线的句子。

(1)下面的侧面描写对表现老人有什么作用?

在场的眼科医生完全怔住了,他们被老人的固执己见感动了,没有像对待其他固执己见的病人那样,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耐心地给老人解释做白内障手术不会损伤眼角膜。

(2)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4】请紧扣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5】《最美的对视》“美”在文中谁的身上?为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感受。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袁枚的这首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们在《经典永流传》舞台重新唤醒,梁俊老师想通过这首诗。

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好的,但依然可以像牡丹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每个平凡而尊贵的生命,都能找到生命的价值!

读了上文,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