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十世纪80 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不甚重视,随着中国经济繁荣, 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_______和喜爱的花卉。牡丹是中华名花,它那雍容华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文化是盛世的象征。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_______。刘禹锡在__________的《赏牡丹》中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A. 逐步关心倾倒脍炙人口

B. 逐渐关心折服名噪一时

C. 逐渐关注倾倒脍炙人口

D. 逐步关注折服名噪一时

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足以为酒”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是陶渊明辞官因素之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 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 成功 失败,她 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

A. 还 要么 要么 更

B. 只 无论 还是 更

C. 还 要么 要么 都

D. 只 无论 还是 都

4、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

B. 因为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人是先有思想,后有语言,思想要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作为语言表达工具的文字和思想感情必定有密切关系。

C. 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D. 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5、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_________,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

①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

②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

③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④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⑤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

A.③②①④⑤

B.②⑤①④③

C.③②⑤④①

D.②⑤③①④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失去300万制造业就业岗位,几乎占了所有钢铁产业岗位的一半,美国同时还损失了6万家工厂。在过去二十年,我们的贸易赤字累积高达13万亿美元。

但是这样的日子已经结束了。我们将不再容忍这种虐待行为。我们不会让我们的工人受害、我们的公司被骗、我们的财富被掠夺和转移。美国永远不会为保护本国公民而道歉。

美国刚刚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制造的商品加征关税,迄今为止总额达2500亿美元。我对我的朋友习主席非常尊敬和爱戴,但我已经明确表示,贸易失衡是不能接受的。中国市场的扭曲和其交易方式是不能容忍的。

正如我的政府所表示的那样,美国将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唐纳德·特朗普2018年9月26日《第73届联合国大会演讲全文》

1演讲人建立了一个推论:pl→p2,即pl这个条件,导致了p2这个结果。请说明pl和p2分别是什么?试评价这个推论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它欠缺哪些条件?

2第二段中,演讲人讲述内容发生了变化。请问:第一段和第二段演讲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第三段的结论是

A.中国是值得尊敬和爱戴的国家,尽管损害了美国。

B.向中国征缴关税,客观上维护了世贸组织遵守的公平原则。

C.中国的市场是扭曲的,中美贸易是失衡的。

D.中国的市场是扭曲的,它的交易方式是人们不能容忍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分。

(1)《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手法,自叙谪居卧病的境况,流露出迁谪之意。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报国情怀,“__________”则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和戍边士兵们想家却又难回的矛盾心理。

8、填写出下列诗句的原文。

(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欢在山水之中怡情悦性,吟哦歌咏。如《兰亭集序》群贤在竹林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如《赤壁赋》里苏轼在江上“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2)古人在散文创作中也有意追求文字的对仗之美。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__”;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瓦缝参差,_____,多于九土之城郭”。

(3)语文学习需要积累大量知识。请你写出一条中国古代关于“积累”的名句___(不限于一句)来激励自己。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通过人的行走说明没有小的积累就不能有大的收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在《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烘托出沉郁的气氛。

(3)《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秦朝宫殿内宫女早晨梳头的情景。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物是人非的悲凉景象,令人感慨万分。

(3)苏轼《赤壁赋》中开篇交代人物、地点、事件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结尾写苏轼与客人们醉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人对六国的金银珠宝不甚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素香丁香

南宋  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1下列对诗歌句意理解与表现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落木萧萧”,本是用来描写秋天景象的,这里被移用来描写丁香尚在含葩而未吐蕊时的环境和氛围,这是一种衬托。

B.此词上阕从两个方面落笔:一方面描写了丁香的形态,如“琉璃叶下琼葩吐”;另一方面写了丁香的意趣,即“幽人趣”。.

C.下阕由形及神,写丁香得精神。既写了丁香规劝梅花不要嫉妒,自己是无意间才争春斗艳的,又写了丁香散露出的愁绪。

D.全词多处用典,内涵深远。“落木萧萧”化用了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江南主”指的是南唐皇帝李璟或李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韩丞相书

苏洵

洵年老无聊,家产破坏,欲从相公乞一官职。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胜于今耳。去岁蒙朝廷授洵试校书郎,亦非敢少之也。使朝廷过听,而洵侥幸,不过得一京官,终不能如汉、唐之际所以待处士者。则京官之与试衔,又何足分多少于其间,而必为彼不为此邪。然其所以区区无厌,复有求于相公者,实以家贫无赀,得六七千钱,诚不足以赡养,又况忍穷耐老,望而未可得邪。凡人为官,稍可以纾意快志者,至京朝官始有其仿佛耳。自此以下者,皆劳筋苦骨,摧折精神,为人所役使,去仆隶无几也。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知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若洵者,计其年岂足以有待邪?今且守选数年,然后得窥尚书省门。又待阙岁余而到任,幸而得免于负犯废放,又守选,又待阙,如此十四五年,谨守以满七八考,又幸而有举主五六人,然后敢望于改官。当此之时,洵盖七十矣。洵久为布衣,无官长拘辖,自觉筋骨疏强,不堪为州县趋走拜伏小吏。相公若别除一官,而幸与之,愿得尽力。就使无补,亦必不至于恣睢漫漶也。今朝廷糊名以取人,保任以得官,苟应格者,虽屠沽不得不与。何者?虽欲爱惜而无由也。

今洵幸为诸公所知似不甚浅,而相公尤为有意。至于一官,则反覆迟疑不决者累岁。嗟夫!岂天下之官以洵故冗邪?洵少时自处不甚卑,以为遇时得位,当不卤莽。及长,知取士之难,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实亦有得而足恃。自去岁以来,始复读《》,作《易传》百余篇。此书若成,则自有《易》以来,未始有也。今也亦不甚恋恋于一官,如必无可推致之理,亦幸明告之,无使其首鼠不决,欲去而迟迟也。世人施恩则望报,苟有以相博,则叩之也易。今洵已潦倒,有二子又皆抗拙如洵,相公岂能施此不报之恩邪?相公往时为洵言,欲为欧阳公言子者数矣,而见辄忘之以为怪。洵诚惧其或有意欲收之也,而复忘之,故忍耻而一言。不宣,洵再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

B.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

C.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

D.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指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古代的很多处士往往对朝廷有很大的影响力。

B.守选,意思是等候选用,下文的“待阙”是指等待补缺任命。守选和待阙都是宋代官吏选拔制度中的重要步骤。

C.尚书省,官署名,秦、汉置尚书掌奏章文书,至唐、宋时掌管全国司法事务,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

D.《易》,其内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之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曾经授予苏洵试校书郎的官职,苏洵对此虽然也很重视,但还是觉得俸禄不足以养家,所以才又写了这封信。

B.苏洵觉得京朝官以下的官吏,身体上要忍受劳累之苦,精神上又备受摧残,跟一些奴仆之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C.苏洵认为,若按照正常的官员晋升程序,到七十岁也未必能当上自己想要的官职,所以希望韩丞相能够提携自己。

D.苏洵本来想通过学术上的成就来养家,但看到两个儿子难成大器,不禁忧心忡忡,无奈之下亲自出马,求取高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胜于今耳。

(2)相公若别除一官,而幸与之,愿得尽力。就使无补,亦必不至于恣睢漫漶也。

【5】在苏洵笔下,韩丞相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列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选自《橙子DK漫画集》)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体会深刻的寓意,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要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