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陈设——(______) 立刻——(_______)
简朴——(______) 劳苦——(_______)
思索——(_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
汽( ) 勿( ) 辆( ) 司( )
气( ) 专( ) 两( ) 员( )
交( ) 卡( ) 机( ) 共( )
校( ) 下( ) 识( ) 公( )
3、填上可以搭配的四字词语。
例:(震天动地)的巨响
( )的大雁 ( )的噪声 ( )的建筑 ( )的宫殿
4、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填空。
(1)分布在银河两侧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____________》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很多诗人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如秦观的《_______》、林杰的《_______》。
(2)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5、书法展示。(读拼音,写词语)
shí jìng shuāng yè jú huā jūn zǐ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结合材料,完成练习。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①得乌金,藏蓄阳和②意最深。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③,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yí)元④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⑤。
但愿苍生⑥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③爝火燃回春浩浩: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爝火:小火把。浩浩:本意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无际。④元:本来。⑤铁石犹存死后心: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于人类。⑥苍生:老百姓。
材料:于谦生平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后先后升为御史、兵部右侍郎。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而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于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诗中能够体现诗人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诗句“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以“_________”称“煤炭”,再以“_________”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
【3】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象征意义丰富,寓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是咏物诗,所用写法是_________。表面上是咏_________,实际上是明志向,表达了于谦_______________。
7、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独怜惜幽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深树鸣。
_____________晚来急,
_____________舟自横。
【1】这首诗是唐代________诗中的上佳之作,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他与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
【2】请根据诗的内容把下面词语恰当地填入括号中。
晴 雨 涧中 涧边
这首古诗按照从( )到( )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岸边的( )时景色和水上的( )时景色。
【3】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后两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完成练习。
春天的花朵
杏的粉,桃的红,连翘的黄,百合的白
徐徐春风
把那么多烂漫的心事
次第打开
我也是一朵
在春天里
修行的紫叶李或榆叶梅
沿着小径,风吹黑发和裙裳
怡人的春风里,全身的细胞
抖开的翅膀一样
舒展和放飞
【1】解释下列词语。
次第:___________ 怡人:___________
【2】找出诗中描写花朵颜色的词语,在选段中圈出来。
【3】“烂漫的心事”指的是( )
A.植物们要开花成长。
B.儿童天真的想法。
【4】诗人把自己比作了_______,读最后三行诗,我们感受到了春天里那种_____________。
【5】“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你是春天里的一朵花,你会怎样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胡喆、彭韵佳)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随着嫦娥五号返回器圆满完成月球“挖土”,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回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旋即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大家纷纷欢呼、拥抱,互致祝贺。
探月工程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历经23天,嫦娥五号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完成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
“嫦娥五号任务既是收官之作,更是奠基之作。”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表示,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回”这一步的主任务,成功实现了月球表面采样返回。
探月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自立项以来,国家航天局组织全国2000多家单位、数十万名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集智攻关,高质量高效益完成六次探测任务,实现“六战六捷”。
揽月而归,踏梦而行。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材料二
11月24日嫦娥五号顺利升空,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从2004年月球探测工程启动以来,嫦娥家族在长征系列火箭的托举下,让奔月神话一步步成为现实。
有网友翻出15年前中国制定的探月计划。
2004年2月,国防科学工业技术委员会领导对外宣称: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将分“绕”“落”“回”三步。 绕 3年内,一颗屬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落 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展开巡视探测。 回 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
材料三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城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 诚挚)的祝贺和(热烈 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标志 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 实现)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贡献。对你们的卓越功勋,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习近平强调,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希望你们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1】材料一是一则新闻,共有七个自然段。请你用“ ”画出中心段。
【2】“嫦娥五号”的太空之旅经历了哪几个难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嫦娥五号”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回家。它带回来的“土特产”是______。
【4】请把材料三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画掉。
【5】“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请结合材料内容写出“绕、落、回”具体指什么。
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三是习近平向“探月工程”指挥部和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发的贺电。贺电内容可分为两部分,请用简短语言分别进行概括。
第一部分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
【7】“嫦娥五号任务既是收官之作,更是奠基之作。”“收官”是围棋用语,表示到了最后阶段,已接近结束。“奠基”指奠定建筑物的基础。从三则材料中我知道了“嫦娥五号”是______的收官,又为______奠定了基础。
【8】习近平强调的“探月精神”是指哪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了这几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老舍养花的乐趣是“ ”(用文中语句来回答); 写的《山中杂记》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 充满爱,也告诉我们要 。《索桥的故事》是 写的,他在文中介绍了 、 和勇士丹柯的故事,赞美了他们那种 的精神。
2.“浪花的一滴水”是比喻 的,之所以这么比喻,是因为 。
3.“野草”象征着 ,作者通过对“野草”的赞颂,鼓励人们 。
4.“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中的“杨柳”既指杨花柳絮,又暗指 和 两位烈士。
11、阅读理解。
短文一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sī)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lù),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pǔ),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jīng)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qián)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亊: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niè)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pàn)在江畔浣(huàn)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juē)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窗前的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①(zhí zhú)在湮(yān)远②年代中的春天。
①踯躅:徘徊不前。 ②湮远:年代久远。
【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中“一首澌澌然的歌”指的是( )
A.雪融时潺潺的流水声
B.春风的声音
C.下雪时的簌簌声
D.雪峰崩塌时的声音。
【3】文章第⑤段中,把“鸟”比作“数学家”,去丈量天空,却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这里写出了远古春天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文章第①③⑦自然段中反复出现“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A.分别引出春天的美景、春天的企盼、春天的思考。
B.反复强调,前后照应,表达对春天的渴望。
C.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清晰。
D.中心句。
【5】(1)仔细阅读文章第⑦自然段中的“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联系题目和全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解决这个问题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________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地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节选鲁迅《鲁迅全集》
【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关于鲁迅的文章,知道了鲁迅笔下的人物都各具特征,我能围绕“找出本文三种类型人物形象”这一阅读目的,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鲁迅在本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各自代表当时社会不同类型的人物。
【2】请你紧扣文章人物形象,为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3】我从作者对奴才的语言描写以及文章里的几处省略号中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4】我能围绕“找关键句”这一目的,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将其写出来,这个句子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5】通过阅读鲁迅的文章,就知道鲁迅如何看生活,看人生,看社会,看人性,看生命,在课内外,我还读了他的________、_______等作品,也认识了鲁迅所塑造的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形象,让我感受到鲁迅的人性善良。
13、阅读
动物气象员
①动物气象站站长大象贴出广告,要招聘气象预报员。
②小蜜蜂飞来了,说:“我能预报晴雨。我晚出早归,就表示要下雨了。”乌龟爬来了,说:“如果我的背上出汗,不久就会下雨。”青蛙一蹦一跳地赶来了,说:“夏天下雨前,我会呱呱地叫个不停。”小鱼也游来了,说:“蜻蜓、杜鹃、蜘蛛、蚂蚁、小狗……好多动物都纷纷来找大象站长报名,他们都想当气象预报员。”
③大象站长高兴地说:“想不到你们都有预报气象的本领,我全收下了!”
【1】短文一共有__________个自然段。
【2】动物气象站收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当气象预报员。
①大象 ②蜜蜂 ③乌龟 ④青蛙
【3】他们是怎样预报下雨天的呢?连一连。
蜜蜂 乌龟 青蛙
呱呱地叫个不停 背上出汗 晚出早归
【4】我还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示要下雨。
14、读课文回答问题。
苏珊的帽子
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当她念一年级的时候,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肿瘤,并住院做了三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小了,精神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求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被落下的课,然而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在苏珊返校上课之前,苏珊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帽子。所有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填空。
蓬勃的( ) 残酷的( )
熟悉的( ) 生活的( )
郑重地( ) 自如地( )
光秃秃的( ) 五花八门的( )
【2】回答问题。
(1)苏珊为什么戴帽子?
(2)同学们为什么也戴帽子?
(3)读了这篇短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5、仿照示范,写句子。
例:那时没有电视、收音机、汽车和飞机。
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
太阳出来了,小桥、湖面、远山都变成了金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照要求写句子。
(1)修改下面这段话。(4处错误)
我从小特别很喜欢吃樱桃。夏天,姥姥就牵着我,樱桃红了,我拿着小蓝子去樱桃园。每次我都让姥姥给我扯一个挂漫“小红灯”的树枝,拿到手张嘴就吃。
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写出描写颜色的句子。
例句: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________________
(3)体会句子中冒号的用法,再从词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
例: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友好的同桌 执着的爸爸 勤劳的志愿者)
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例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例:他的作品获得了国内大奖。
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
他的作品不但获得了国内大奖,而且获得了国际大奖。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圆明园也叫圆明三园。
18、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这不是刺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仿写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山村却已经被咆哮的山洪冲得无影无踪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西藏高原不仅优美,而且资源丰富。(用加点词仿写一个句子)
(2)晚上不是有雾从海上过来吗?(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3)花瓣舒展开来。(扩句)
( )的花瓣( )舒展开来。
(4)语文对我很感兴趣。(修改病句)
21、习作展示台。
题目:假如我是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内容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