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中国古代诗歌往往体现“移远知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下列诗句不适合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

A.①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D.①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4、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  

A.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杜甫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这种情形而论,我认为对着一块长约十五英寸的长方形木牌表示敬意,其尊敬程度和英国把国王肖像印在邮票上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①崇拜祖先所用的礼仪造成一种宗教的形式,非常自然而且合理

②因为凡属信念是不能没有表现方式的

③它不涉及神怪,所以崇拜祖先不妨和信仰宗教同时并行

④至于它的非宗教方面就在于它里面很少有超自然的成分

⑤中国的祖先崇拜,曾被某些作家称为一种宗教,我相信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对的

A.⑤④③①② B.⑤④②③① C.①②③⑤④ D.①④②③⑤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 宝

碧贞

那天,太阳才刚露出半拉脸,那些人就来了。他们搭乘一辆敞篷车,后头跟着一辆重型家伙,听说车上的东西全部要搬上山。村里人都站在自家的门前,看着那些人被村主任富贵领着上山去了。很快,山顶上机器就转起来。人们被那轰隆隆的声音撩得心慌意乱的。

老早,这村里就有藏宝的版本。富贵的爷爷说,我爹说的后山有宝呢。年轻人就很急迫,就想知道谁得宝了。富贵的爷爷就说,该得的人才能得,不该得的人……关键的时候,这老爷子还卖起关子。看大伙真急了,才慢慢地说,呵呵,碰上了也会化成一缕烟。众人听了,不甘心地散去。

现在,这轰隆隆的机器声又把大伙的心激活了!

走,咱们都去村主任家,他帮人家带路,保不准得了什么好处。有人发了话,自然就有人跟。一会儿,队伍就越来越大。

大家脚跟脚地往前撵,情绪都很激动,说话像放炮一样。离富贵家还有一截田埂子,有人就大声武气地喊起“富贵”来。

其实,不消喊,富贵已经听到了。富贵正在院里编箢篼,他晓得开春后要忙的事情很多,后山的事情再也不能拖了。

后山,全是石头。有句俗语很形象:山是石头山,锄锄石疙瘩。庄稼难以生,树木不长根。这种地方要改变,真是不容易。这一点,富贵很清楚,可他又不甘心。爷爷常说,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没去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呢?于是,高中毕业那年,他就把自己的想法给父亲说了,老人家气得青筋暴涨,拿起叉头扫把追着他打,骂他读书读傻了。的确,祖辈这么多年,就没人在山上开垦出一块像样的地来。

山就一直荒着。

随后,爷爷老去,爹老去,村里很多人老去了,坡还是那道坡,没有人找到藏宝的地方。

去沿海打工那么多年,富贵还是放不下这座山。从当选村主任的这个春天开始,他就一直在琢磨着,如今的年轻人在农村都呆不惯,纷纷进城打工,即便是混得很差,也不想回来。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让村里富起来。只是,他还没等到机会表明他的想法,这几十上百号人就如蚂蚁般围了过来。

富贵笑呵呵地把大家让进院子,叔呀婶呀地招呼着。

今天我这里是吹了仙风,把你们吹来了。大家先歇一口气,有事慢慢说。

进来的人们叽叽喳喳,很快就安静下来。人群中慢慢地站起一位老人。富贵认得,那是村里的老根叔。老根叔年轻时到过不少地方,算是见多识广的人。

富贵呀,你当村主任,可是大伙选的哟!有好处可要想着我们大家。

那是。叔叔伯伯婶子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大伙是相信我富贵的,对不?

对,我们没有怀疑过你。你有想法,也该跟大伙打一声招呼。你知道的,咱村老辈人一直讲,那山上藏有宝贝!要是被城里人悄悄弄跑了,我们不是很冤吗?

原来是这个事呀,那我就明说了吧!坡上那些人,是我请来的。

你请来的?人群一阵骚动。

是我请来的。想探一下山里有没有水。老辈人说山上有宝贝,这多少年了,也没人见过宝贝,山照旧荒着。村委几个商量过了,决定靠大家的努力,真正让荒山变成宝山。今儿个大家都来了,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富贵越说越振奋,恨不得掏心窝子给大家。

富贵,话好说,单靠你的想法,能在这石疙瘩里刨食吗?老根叔的眉头一直皱着。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叔叔伯伯婶子们,做成这件事,单靠我一个人,难!但我会坚持下去。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倘若有大家支持,自然会更容易些。愿意跟着干的,欢迎;不愿意的,也不勉强。

富贵这席话,是很在理。然而,肯跟着干的人并不多。

富贵却很满意,这次的结果比他预想的好。他带领一些人,在山上打下石头,砌成石坑,后用箢篼从山下挑土上来填上。那是段苦日子,流汗不必说,每个人的肩头都压肿了。打退堂鼓的有,富贵也不劝,只说不吃苦受累,哪来好日子。这话一出,有些人又坚持了下来。

都说山高水长,半个月后,从钻井队那方真的传来好消息,找到水了。富贵一群人干劲越发足了。

又过了些日子,他们在山上种满了枸杞苗,开始憧憬着金灿灿的秋天。谁也没想到,这年发生了秋冬连旱,第二年开春一清点,剩下不足一百株。这头一季算白忙活了。回村的年轻人开始说风凉话了,咱们村主任不简单,栽树一年光板板。老人们也说富贵,我们都说不行你非要种,劳动一年一场空,秋后又喝西北风。照这样搞下去,你不怕落得没裤儿穿。

富贵笑笑,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今年没成,明年再种。总会有那一天的!

几年过后,后山的枸杞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品牌。在城里打工的那些年轻人陆续回村,他们逢人就说,咱得回去,我们村里找到宝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 2020年8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村主任富贵带领“寻宝”的故事,展现了当代新农村建设的风貌。

B.小说补叙了村里有藏宝的版本,主要目的是为小说增添一些神秘色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C.“老根叔的眉头一直皱着”“肯跟着干的人并不多”等内容,表现了大家的疑惑,说明发动大家全力参与家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D.作品语言质朴通俗,带有较浓厚的地域特色。这反映出作者对地域文化敏锐的感受力并能积极的吸收与运用。

【2】小说主人公村主任富贵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以“寻宝”为标题,有什么作用?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题目中所提示的名句。

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有自己的主人,不是自己的东西,就算是很小的我都不要。

⑵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⑶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则选用了白居易的 《琵琶行》,应是“___”。

(2)《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

(3)《离骚》中有两句用说方与圆不能相互配合, 志向不同彼此很难相安的句子是:“________?”。

(4)王维《使至塞上》中,诗人借两种自然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2)李商隐的《锦瑟》中,化用典故,比喻往事成空、理想破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描写了傍晚时分边塞雄浑苍凉的景象,这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颜渊》)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睢园绿竹,_____________________;邺水朱华,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5)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男子用车来接女主人公,女主人公带上财物嫁给他。

(2)《诗经·氓》中,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感淡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子诉说自己嫁到男方家后从早到晚操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尧俞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尝监西京税院事,留守晏殊、夏竦皆谓曰:“子有清识雅度,文约而理尽,卿相才也。”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海诸女乎?”

皇城逻卒吴清诬奏富民杀人,鞠治无状,有司须清辨,内侍主者不遣。尧俞言:“陛下惜清,恐不复闻外事矣。臣以为不若使付外,暴其是非而行赏罚焉,则事之上闻者皆实,乃所以广视听也。纵而不问,则谗者肆行,民无所措手足,尚欲求治,得乎?”内侍李允恭、朱晦屈法任其子,赵继宠越次管当天章阁,蔡世宁掌内藏,而以珠私示内人。尧俞以为嬖宠恩幸过失,当防之于渐,悉劾之。

前宰相蔡确坐诗诽傍,贬新州,宰执、侍从以下,罢者七八人,御史府为之一空。尧俞曰:“确之党,其尤者固宜逐,其余可以一切置之。”且言:“以陛下盛德,而乃于此不能平?愿听之如蚊虻之过耳,无使有纤微之忤,以奸太和之气。事至,以无心应之,圣人所以养至诚而御遐福也。”.

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论事君前,略无回隐,退与人言,不复有矜异色。初,自谏官补郡,众疑法令有未安者,必有所不从,尧俞一切遵之,曰:“君子素其位而行,谏官有言责也,为郡知守法而已。”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马光尝谓河南邵雍曰:“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于钦之畏焉。”雍曰:“钦之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能温,是为难尔。”

  (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B. 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C. 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D. 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也指表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所取的与本名有意义关系的另一个名字,以表示其德行。

B. 未冠:尚未加冠。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未满二十岁则称为“未冠”。

C. 仁宗:中国古代王朝君主的尊号,此处指宋仁宗赵祯。

D. 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尧俞年少时很好学,许多人都十分赞赏他,认为他有卿相之才。

B. 傅尧俞清正廉明,皇城士兵吴清诬告他人杀人,他审讯后发觉不实,就要求有关官员请吴清过去解释。

C. 傅尧俞正直敢言,对内侍李允恭、朱晦、赵继宠等的违法行为都进行弹劾。

D. 傅尧俞为人忠厚,心无城府,在皇帝面前讨论政事时,没有一丝一毫的回避隐瞒。

4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②纵而不问,则谗者肆行,民无所措手足,尚欲求治,得乎?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观察放大50倍的沙子,你会发现各有各的形状和美丽。每一粒沙子经历海风和海浪的千锤百炼,经历被拍打和洗礼的苦难,都会以自己的形式绽放。

我们每个人正如一粒粒砂子,快乐绽放,具有不一样的美。

这段话也许唤起了你高考备考时的一些联想和感受。请你写一篇文章给老师,谈谈你备考期间的苦与乐,且表达自己面对未来的信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