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是否选择对社会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人们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C.公园的荷花已经开放,游客身处其中,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2、依次填入下而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把考古遗址变成充满文化气息的公园,既是对文化遗址的 ,也使得民众生活条件大为 。同时,城市历史得到 ,还吸引了投资, 了经济发展。
A.保障 改善 凸显 促进
B.保护 改善 彰显 促进
C.保障 改进 凸显 促成
D.保护 改进 彰显 促成
3、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闪烁 一代天娇 敬业乐群 全幅精力
B.妖娆 鸿鹄之志 言行相顾 红装素裹
C.秘决 稍逊风骚 原驰腊象 温声细语
D.亵渎 心无旁鹜 唯余莽莽 润如油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影《金刚川》讲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故事。
B.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足够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C.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实现在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
D.一些孩子玩了“水晶泥”后,手部、眼部出现红肿的症状,是因为这些产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硼砂的原因。
5、下列对有关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简·爱》这一故事主要发生在劳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三个地方,其中桑菲尔德庄园最重要。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绘画。
B.许云峰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C.为了赚钱再买辆车,祥子在杨宅拉起了包月,整天的活紧得发昏,雇主又抠门。第四天,他不堪忍受侮辱,愤怒地将一毛钱摔在杨太太的脸上,讨回四天工钱便辞工回到了人和车厂。
D.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孔子是对孔丘的尊称。
B.《论语》是儒家代表著作,《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C.“惠赠”“垂询”“高就”都是敬辞,“家慈”“赐复”“拙作”都是谦辞。
D.李白和杜甫被人合称为“大李杜”,“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诗歌的高度评价。
7、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畸形 颁发(bān) 悄然(qiǎo) 惮精竭虑
B.酒肆 要塞(sài) 绯红(fēi) 锐不可当
C.篡改 镌刻(jūn) 解剖(pāo) 惨绝人寰
D.禁固 犀利(xī) 窒息(zhì) 杳无消息
8、【甲】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选自《曾文正公全集》
[注释]①制义: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②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③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种诗歌体载。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专之咎也( )
(2)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年与时驰( )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可以告我共赏之
C.凡专一业之人
D.诸弟各有专守之业
【3】用/线断句,限两处。
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这两篇文章都告诫了我们治学之道,甲文重在强调________,乙文重在强调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曛:昏暗),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唐诗,其中第一首是律诗,第二首是绝句。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两者的偶数句都要求押韵。
B.王勃诗的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一个“望”字已经透露诗人对朋友远行的关切之情。
C.王勃诗的尾联描写二人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挥泪告别、泣下沾襟的情境,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
D.高适诗的三、四句是对朋友的安慰和勉励,格调昂扬向上,情感积极乐观,与王勃诗的第三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你组织语言对《别董大》一诗的前两句所展示的画面进行描述(不超过50字)。
10、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班上准备开展一次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吧!
【我会宣传】(1)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这对我们保护故宫等文化遗迹给予了很大的警醒。请你补充宣传标语(不超过12个字),倡导同学们文明游览。
上句:保护文化遗产
下句:
【我要建议】(2)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请你对身边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我能探究】(3)
【材料一】
贴春联是过年的活动之一,春联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在室内门上张贴对联,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室安泰的祈盼。
【材料二】
元宵灯会是年俗之一,灯的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彩灯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
【材料三】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探究的结果是:
【我会转述】(4)周六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古隆中”研学旅行,赵小军的妈妈让你转告他要文明旅行,做文明游客,不要做不文明的事。你应该如何转告他呢?
我会说:
11、根据提示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12、以下是某班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任务涉及《水浒传》或《艾青诗选》的相关内容,请选一部回答相关问题。
《艾青诗选》 | 关注诗歌意象 | 《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太阳》、《复活的土地》 | 问题:探讨艾青诗歌中的意象,对理解艾青的诗歌有何意 义?我的理解: |
阅读名著 | 阅读策略 | 内容呈现 | 问题与理解 |
|
|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
|
《水浒传》 |
关注章回目录 | 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 问题:把有关杨志的章回放在一起阅读有何意义? 我的理解: |
|
| 吴用智取生辰纲 |
|
13、阅读《月光下的母亲》,完成小题。
月光下的母亲
何君华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②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想必我母亲病得很重。
③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在学校食堂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我最爱吃她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只在每月月底两天放假,其它时间学生都在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都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而这也成了支撑我继续上学的唯一动力。
④当我坐的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时,镇上已经没有机动车的影子了。我只好徒步回家。【甲】天上的月亮真大,公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⑤走到村口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正将一捆又一捆麦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
⑥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想及时将全部的麦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⑦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⑧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⑨我哭了。
⑩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二人一起赶工,我父亲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⑪我哭了,号啕大哭。
⑫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她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而是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也被我全然抛到脑后。
⑬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就算这样,我也决不回头。【乙】茫茫月光下,乡村公路上寂静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却没有感到一丝害怕。当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了。
⑭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怎么也止不住。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为什么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终于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⑮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⑯我以前只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也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文章题目为“月光下的母亲”,但母亲并未直接出场,可即便如此,她仍是整件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对此加以说明。
【2】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月亮和乡村公路的描写,但其在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各不相同。请任选一处进行分析。
【3】上文第⑭段写道:“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句中“我病了”的理解。
14、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米粽之忆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子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将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用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
⑤①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便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蹬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收割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着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柠成草绳。夏夜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节日,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应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②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2)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4】请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15、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我不是要打败别人,我是要展示最好的自己。”——奥运冠军谷爱凌
“我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一是建核电站。”——核动力专家彭士禄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思想家梁启超
上面几则材料告诉我们:竞争的意义在于做最好的自己;认真做好一两件事就是专注;苦难挫折可以磨练人格……
写作要求:
(1)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