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德阳中考三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作为总理,更是殚精竭虑为党和人民忘我工作。

B.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天眼系统”,如同一张无形的网,让嫌疑人无处遁形

C.国庆档影片《中国机长》以其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D.他对先生极为敬重,每次上先生的课,他都正襟危坐,静静地听,认真地记。

2、小红从课文中摘抄了一些精彩的观点句,其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符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骜,便是敬。

D.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悔(chàn)       (suō)          琐(wěi)            抖(zhàn)

B.佩(qīn)        (qìng)        (kuò)            (níng)

C.如(pì)           (kàn)            (hè )           小(miǎo)

D.持(jīn)        热(zhì)          (qì)               密(chóu)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B.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急时刻鞠躬尽瘁,她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

C. 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D. 刘翔在2012世界田径钻石联赛尤金站110米栏的决赛中,一马当先,轻松夺冠。

5、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不一致的是( )

A.夸张——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B.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排比——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

D.拟人——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开学典礼上,他第一次代表全体学生发言,显得有点儿矜持

B. 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绳之以法。

C.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轰轰烈烈、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D. 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慨:“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啊!”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婷(pīn   言(zhēn   褓(qiǎng   顿开茅

B.残(cuī     裂(jūn   级而上(shè

C.涡(xuàn   席(yán   拭(   怒不可è

D.宿xiù   动(   日(   词夺理(qiáng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清)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为人所   称:____

(2)无有人为看花来者 复:____

(3)虽乘御风(《三峡》) 奔:____

(4)互相邈(《与朱元思书》) 轩: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

B.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

C.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

D.余叹花之/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2)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4作者通过两处玉兰花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至少说出两点。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小月为这首小诗素描了一幅插图,小亮觉得画面过于凄清,与原诗氛围不太契合。你能说说原诗呈现出的是一种怎样的氛围和意境吗?请用一两个形容词概括。

(2)诗文互动,诗文互参是很有趣有益的深入体验诗歌的方式,一起来体验吧。

月亮升起来了。这个黑夜的伤口,又把一些清冷的光辉抖落在大地的手掌上。琴停了,鸟睡了,花开了,风悄悄地展开了透明的羽翼。一个人,独坐在自己的影子里,怡然自乐。任千年的月光,照亮一生的道路。

(节选自曾冬《唐诗素描·竹里馆》)

质疑:有同学认为曾冬作品中的“一生”用得不恰当,改为“余生”更好,你怎么看?请结合原诗,说说你的理由。

你的见解: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材料一)从汉唐开始,传统民俗中常以猴作为吉祥、显贵、长寿、驱邪、纳福的象征。

(材料二)在文学作品中,猴形象的内涵有所不同。一方面,它寄托了我们中国式英雄主义的情景,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爱憎分明、神通广大、降妖除魔。另一方面,它隐含了对世人丑态的贬低与嘲讽,是育人醒世的活样板。如《猴子捡豆》的寓言故事,就讽刺了世人不切实际、因小失大的做法。

(材料三)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以“大圣归来”为主题的猴年生肖展。此次展览汇集了43件珍贵藏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猴形象。展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这已经是首都博物馆连续举办生肖文化展的第九个年头,举办生肖文化展的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四)“嘻哈猴”是由华冠公司创作的卡通猴形象。它以张希和老人的泥猴作品作为原型,保留了泥猴造型中的大圆眼睛、大圆点鼻孔及微笑逗乐式的嘴形,又创造性地一头顶火焰、怀揣爱心、尾似祥云为形象,代表了热情、善良、快乐、幽默的性格特点。“嘻哈猴”有互联网用户喜欢的“萌”的特点,顺应了当下年轻人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潮流。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从宋朝开始,传统民俗中常以猴作为吉祥物。

B. 在文学作品中,猴形象的内涵有的寄托中国式英雄主义,有的隐含了对世人丑态的贬低与嘲讽。

C. 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以“大圣归来”为主题的猴年生肖展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D. “嘻哈猴”的形象顺应了当下年轻人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潮流。

2在我国的“猴文化”中,人们赋予了“猴形象”哪些内涵?请分条概括。

3请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说说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_________》《孟子》合称为“四书”。

(2)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像选自《_________》的《蚊子和狮子》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3)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其一]》)

(5)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8)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朱自清《春》)

(9)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0)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名著阅读

却说他兄弟三众,到了殿上。三藏道:“徒弟,他这观里,有甚么人参果,似孩子一般的东西,你们是那一个偷他的吃了?”八戒道:“我老实。不晓得,不曾见。”清风道:“笑的就是他,笑的就是他!”行者喝道:“我老孙生的是这个笑容儿,莫成为你不见了甚么果子,就不容我笑?”三藏道:“徒弟息怒。我们是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陪他个礼罢。何苦这般抵赖?”行者见师父说得有理,他就实说道:“师父,不干我事。是八戒隔壁听见那两个道童吃甚么人参果,他想一个儿尝新,着老孙去打了三个,我兄弟各人吃了一个。如今吃也吃了,待要怎么?”明月道:“愉了我四个,这和尚还说不是贼哩!”八戒道:“阿弥陀佛!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那呆子倒转胡嚷。

  二仙童问得是实,越加毁骂。就恨得个大圣钢牙咬响,火眼睁圆,把条金箍棒攥了又攥,忍了又忍道:“这童子这样可恶,只说当面打人,也罢,受他些气儿,等我送他一个绝后计,教他大家都吃不成!”好行者,把脑后的毫毛拔了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个假行者,跟定唐僧,陪着悟能、悟净,忍受着道童嚷骂;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可怜叶落桠开根出土,道人断绝草还丹!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作者是明代小说家____(人名)。

2读过选文,请说说孙悟空明知人参果树是罕世的灵根,为何还要将之推倒?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们在很细、很平、没有皱纹、像海滩上只留有潮水痕迹的沙上行走。这种炫人眼目的地毯,像真正的反射镜,把太阳光强烈地反射出去。由此而生出那种强大的光线辐射,透入所有的水层中,如果我肯定地说,在水中深三十英尺的地方,我可以像在阳光下一样看得清楚,那人们能相信我吗?

我们踩着明亮的沙层走动,足足有一刻钟;它是贝壳变成的粉末构成的。像长长的暗礁一样出现的诺第留斯号船身,已经渐渐隐没不现了;但它的探照灯,射出十分清楚的亮光,在水中黑暗的地方,可以指示我们回到船上去,人们只在陆地上看过这种一道道的十分辉煌的白光,对于电光在海底下的作用,实在不容易了解。在陆地上,空气中充满尘土,使一道道电光像明亮的云雾一样;但在海上,跟在海底下一样,电光是十分透亮的,一点也不模糊。

(选自《海底两万里》)

材料二:在以后的一年中,“落日六号”航行组仍坚持工作,把从地核中得到的大量宝贵资料发送到地面。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它们密密地挤在“落日六号”的周围,密得只有中微子才能穿过,“落日六号”仿佛是处于一个巨大的炼钢炉中!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选自《带上她的眼睛》)

材料三:我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在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

(选自《太空一日》)

【1】材料一中的“我们”指的是谁?是谁带领我们在海底散步的?

【2】“我们”在海底还有哪些特殊的经历,请任选其一简要概括。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人类对自然和未来的态度。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摇晃的世界

①我和三岁的儿子一起走在田间。这天的太阳光,照在哪里都有些毛茸茸的。

②这是什么?他问。南瓜。我答。“哈哈,”他笑起来,“南瓜,它是很难的瓜。这是什么?芥菜。“芥菜,哈哈,”他又笑,“借来的菜。”回到家里,桌子上放了一筐猕猴桃,他指着里面的毛果子:“猕猴桃,这是迷路的猴子的桃。”我看他又笑又跳地,把南瓜、芥菜和猕猴桃的这个世界摇来晃去,几乎颠翻,一时也恍惚了。在那么一连,这个世界的坚固和稳当从我的感官里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那么一点混沌和迷蒙,似曾相识地。我好像也微微地摇晃起来。

③那还是在什么时候哪——铁锅里的汤咕咚响着,妈妈抓一把粉丝,丢进汤里。我站在灶台边的方凳子上,不错眼地瞧着白色的粉丝簌簌而下,顷刻软软地跌在水里,多么奇妙。更奇妙是粉丝汤端出来了,外祖父一边夹起粉丝,一边说道:“瞧,这粉丝有‘鼻头’。”在我听来,这是多么难解的一个世界。我忍不住问,粉丝的鼻头在哪儿?外祖父用筷子挑起一根透明的粉丝,指着上面凸起的一小团白色,可不是像它的鼻头么!这普通的事物在我眼里立刻变得特殊起来……直到有一天,没有人告诉我,我却猛然地醒悟了,外祖父所说的“鼻头”,其实是“别头”,是越方言中对于一切纠结成团之物的指称,与我想象中的“鼻头”,实在相去甚远。一要时,我从微微的迷醉中苏醒过来。摇晃的世界立定了。

④现在,我喝着开水。儿子说:“开水,是打开的水。”厨房里摆着新鲜的蔬菜,他说:“蔬菜,是看书的菜。”他指着薯片:“这是老鼠数过的片。”我的世界再一次经受着摇晃。

⑤我们一起读图画书。翻开封面,他说:“瞧,封面,这是有风的面。”一边说着,一边扇动硬装的封面。有风从我们脸上拂过去。故事里有“稻草人”,他从床上站起来,努力用头倒撑着身子,翘起一只脚来,说:“倒——草人。”马路上,一辆大巴开过去,他数到:“大巴(八)车,大九车,大十车。”

⑥我跟着他,学习重新观看这个世界的各种姿势。歪着头看,侧着身看,倒过来看,从手指头缝里往外看。我们经过一棵大树,他指着自己的脚、身体、头发,说:“这是我的根、茎、叶。”我们去湖边看小鱼,鱼少得很。他点着头,说:“今天是少鱼日。” 我们一起念儿歌:“谁会飞/鸟会飞。”他说:“不。毛巾会飞。猫会飞。狗会飞。人会飞。我会飞。”我们谈做梦。我说,昨天晚上我没有做梦。他说:“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哈,他是怎么想的。一个梦,打开来,室空的,比起什么也没有做,的确要有意思得多。

⑦有一天,朋友带给他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拆开漂亮的包装盒。盒子里卧着一个漂亮的杯子。我把杯子擎起来:“看,好漂亮的杯子!”他却兴奋地探手到盒子里,捧出那里用来垫衬杯体的一大团揉得皱皱的细碎纸条——我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起,礼物盒里有了这样的碎纸团?“看,好漂亮的稻子!”他把“稻子”扬起来,看着它们落到地板上,再捡,再扬,高兴得咯咯笑:“我喜欢这个礼物。”我扬一扬手里的杯子,试图让他至少把“礼物”看完整些。不,他只忙着扬他的“稻子”,在客厅里跃跳、欢笑。

⑧我握着杯子,有些羡慕又有些落寞地站在边上。真的,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一个杯子的价值看得比一团碎纸更重要了呢?大约就是从我们的世界停止那种令人神迷的摇晃感开始吧?真希望所有的孩子长大后,这种摇晃感也不“立定”。

(文/赵霞,有删改)

1本文题目若换成“儿子的世界”好不好?为什么?

2第②段画直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本文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以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例,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4第⑧段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5请在第③段省略号处,补写一段“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片段作文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他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他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要求:①把这首诗改写成一则短文,以描写为主。②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