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文山州中考一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部电影必须有许多生动的细节,细节抓得好,处理得好,的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B. 班长把同学们希望到野外秋游的想法报告给班主任,这种“为民请命”的精神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赏。

C. 支教的王老师,看着村子里山穷水尽的现状,不禁热泪盈眶。

D. 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2、下面对语段的出处、加点人物及人物称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熄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

A.《水浒传》 武松    对方的兄长

B.《西游记》  孙悟空 对方的儿子

C.《水浒传》 鲁智深   对方的儿子

D.《西游记》  沙僧   对方的丈夫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 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 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期,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云南文山、德宏等地实施调查,新发现了5个两(xī)类物种。

B.一男子在公众场合未按工作人员要求规范佩戴口罩,还指着手中的口罩(qiáng)词夺理:“我带了,你没看见吗?”

C.84消毒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shí)性,我们使用时要按照科学的比例兑水稀释。

D.2020年4月4日,国家举行了大型哀悼活动,深切(miǎn)怀在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5、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句话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B. 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这句话运用了比拟中的拟物手法。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高论”“奉送”“垂念”等就属于敬辞,而“见教”“家慈”“赏光”等就属于谦辞。

D. 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有的表示物,还有表示方位的,如“上”“下”“里头”“外边”等。

6、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革命烈士诗抄》中的作者很少是被称为诗人的。但是每一个作者——每一个革命烈士本身就是一篇无比壮丽、无比伟大的诗章。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战斗间隙,为战友们读《牛虻》,大家深受感动。

D.《童年》中已经成年的阿廖沙在母亲去世后,随父亲和外祖母去了外祖父家。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 为了防止恶性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加大了监管力度。

B. 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D. 金秋时节的家乡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脸上都笑开了花。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博古通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因事为文,皆可录,而不求人知。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揜卷终日,而尤慕颜鲁公为人,喜面折人过,退无异言;闻秋毫之善,必咨嗟奖成如不及。杜充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见之它日问其目,曰:“未暇读也。”永数充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治乎?”充大惭。

靖康冬,敌犯京师,中外阻绝,或以两宫北狩告永者,永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闻元帅檄,始勉强一餐,其忠谊盖天性。

(节选自《宋史·郭永传》)

(注释)①永:指郭永,南宋初年的官员。②揜(yǎn):通“掩”。③颜鲁公:即唐代颜真卿。因曾被封为鲁郡公,故世称“颜鲁公”。④秋毫:鸟兽在秋季所换的毛,细而尖锐,称之“秋毫”。故“秋毫”常用作“细小”。⑤咨嗟:赞叹。⑥画数策:谋划几条策略。⑦目:品评。⑧数:数落,责备。⑨不颠沛:不导致困顿或动乱。⑩靖康冬:指公元1127年冬季。靖康,北宋钦宗年号。⑪两宫北狩:指徽宗、钦宗被金兵俘虏北去。⑫号绝:哭昏。⑬舁():抬。⑭元帅:指宋高宗。宋高宗即位前称“元帅”。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杜 充 守 大 名 名 称 甚 盛 永 尝 画 数 策 见 之 它 日 问 其 目。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永博古今        通:

(2)充惭  大:

(3)不者数日  食:

(4)其忠谊天性  盖:

3下列选项与例句中的“者”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古人立名节者

A.知之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B.作亭谁(《醉翁亭记》)

C.南冥(《北冥有鱼》)

D.不知其二多矣(《河中石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喜面折人过,退无异言。

(2)以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治乎?

5结合选文和《送东阳马生序》,说说郭永和宋濂在读书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诗歌赏析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2022年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古谚语与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以全新表达方式,惊艳亮相在全球观众面前。

(1)请将文段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20字。

(2)请运用比喻、排比、反复、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中的两种来表达你对采用二十四节气到开幕式的感受。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3)而现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于光中《乡愁》)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5)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6)《与朱思元书》一文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名著阅读。

下列句中的“甲、乙、丙、丁”是名著中的四个人物,请将其代表的人物写在横线上。

①在乱石山碧波潭底,孙悟空变作一只螃蟹,偷走了(甲)的辟水金睛兽,随即到芭蕉洞哄骗罗刹女。

②夜里家中失火了,(乙)头顶麻袋,裹着给马披的被子,冲进大火中抢救出硫酸盐罐,拦住受惊吓的枣红马,央求邻居一起抢救仓库。

③(丙)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他曾说:“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④快到收割了时候了,麦子长得至少有十多米高。(丁)走了一个小时才走到这一片田的尽头。

甲:______  乙:_______  丙: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

盛玉雷

①“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是杨绛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②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人类截至目前的所有知识围成一个圆,那么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当顺滑的边缘有了凸起,就意味着稍稍延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正是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凸起,才让知识的圆圈愈加宽广,文明的薪火越烧越旺。在相当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一次次重构边界、扩展边界的过程。对个体来说,人生价值的飞跃,又何尝不需要对边界的突破与拓展。

  ③然而,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放弃过”。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他们,都可谓人生的突破者。

  ④“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真正的标志。”打破边界,单有冒险品质还不够,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1953年的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还是公路交通的空白。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带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用手中的铁锹和十字镐向世界屋脊徒步进发。有人问起公路的起点,慕生忠把铁锹往地上一戳,喊道:“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劈开昆仑山,战胜唐古拉,通过怒江上游的黑河,炸开冈底斯山的石峡……如今,格尔木已经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青藏公路也被冠以“天路”之名。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决心攻坚克难,“千磨万击还坚劲”,才能创造不朽功勋,书写人间传奇。

  ⑤哲人有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并非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更像是奔腾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溪。与其在看似停滞的人生边界处踟蹰不前、哀婉叹息,莫如果敢地迈开脚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⑥长跑运动中有“极点”概念,意即跑步中会出现呼吸困难、情绪低落、全身乏力等状况,但在熬过临界点之后,跑步者将迎来“第二次呼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很多时候,我们常在抵达边界前就选择了放弃。在人生的边界上敢于突破、奋勇前行,我们才能越过一个又一个“极点”,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怎样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2文章第①段引述杨绛的话,有什么作用?

3理解第⑤画线语句。

4第③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如果要为第④段补充事实论据,你认为下面哪一句较为恰当,为什么?

①虽然茅屋被秋风所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忧天下,高呼“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仍不忘自己的使命,在磨难面前不低头,以非凡的毅力写就史学巨著。

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鄙视名利,率性洒脱,解印而去,隐居山林。

④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濮水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周庄看妈妈

燕子上高中那年,大卫带上丽娟去周庄旅游了。半个月后,大卫独自一人回来了。他告诉燕子,说妈妈在周庄找了一份工作,不回来了。

②“周庄?这么远啊……燕子撅着嘴,嘟嘟囔囔的,很不乐意。

大卫说:因为你妈妈喜欢周庄,喜欢周庄的小桥,喜欢周庄的河水,喜欢周庄的夜晚……忽然间,大卫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燕子察觉到了大卫的异样:爸爸,你怎么哭啦?是不是妈妈抛弃我们了?

大卫强颜欢笑:瞎说!你妈妈离咱这么远,我能高兴得起来吗?她这一走,我得做饭,得洗衣,得照顾你啊傻瓜……

⑥“那就让妈妈回来,我现在就给她打电话。燕子拿出手机拨打妈妈的电话。妈妈没有接电话,随后发了一条短信过来:燕子,我正在工作,一是不方便接电话,二是长途电话很贵的,以后有事发短信好吗?要学会节省,你爸爸赚钱不容易。你要听爸爸的话,好好学习。

燕子回了短信:妈妈,我会听爸爸的话的。你在那边干什么工作?累不累?

妈妈的短信:我的工作不累,在周庄的水里撑船,让那些游客欣赏周庄的美景。

燕子知道妈妈很早就向往周庄,这下如她所愿了。燕子给妈妈发了短信:这工作太好了。妈妈,你什么时间回来啊?

妈妈的短信:燕子,你要好好学习,等你考上大学后,再来周庄看我好吗?三年时间,很快的。

燕子怔了一下,然后回复了短信:妈妈,我一定能考上大学,一定去周庄看您!

到了学校后,燕子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到了周末休息的时候,才用短信给妈妈汇报一周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妈妈也没少给燕子发短信。在短信里,除了表扬,还有鼓励,要她多吃蔬菜、水果,晚上早点休息,别惹爸爸生气等等。

深秋的时候,燕子收到妈妈寄来的一件手工编织的毛衣。到了冬天,燕子收到妈妈寄来的一件蚕丝被。

春去春来,花开花谢。三年后,燕子很顺利地考上了一所大学。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燕子缠住大卫要去周庄。大卫知道燕子的心思,答应了。

到了周庄,天色将晚,燕子一下子被周庄的景色给迷住了:小巧玲珑的周庄,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河边垂柳依依。脚边是静静流淌的河水,偶尔有小船悠悠划过……

这才是小桥流水人家!燕子禁不住叫道,她忽然发现爸爸望着河水,一脸凝重,像是有满腹的心思,爸爸,你怎么啦?是不是想妈妈了?

你妈妈……大卫支支吾吾没有说下去。

燕子嫣然一笑,说:爸爸,妈妈已经给我回短信了,她在双桥下的船上等我们。

这……大卫迟疑了一下。

别磨磨蹭蹭的,走吧。燕子不由分说,挽起大卫的胳膊就往双桥那儿走去。

夜色徐徐降临。喧闹了一天的周庄渐渐地恢复了宁静和安谧。临街屋檐下红灯笼闪闪烁烁地亮起来。随着灯笼的晃动,那些灯光也随之摇曳。河水是幽幽的,微波荡漾,泛着点点光亮,不知深与浅,不辨清与浊,不晓冷与暖,一切都是隐隐绰绰,朦朦胧胧的,给人以神秘之感。垂柳下弯出一只小篷船,没有一丝声响,没有一星光亮,悄然向前划动。到了前方不远处,船上的灯蓦然亮起,平添几分夜的神韵。有江南丝竹声和苏州评弹的琵琶叮咚声从沿河人家的窗户里飘出,不由得使人为之陶醉,恍惚间似乎到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意境之中。

双桥到了。桥洞里镶嵌着数盏彩灯,灯光映入河面,把两座千年古桥的倒影齐刷刷地映在河面上。岸边垂柳的阴影下停靠着一只小小的古船,船上站着一个女人,看不清她的脸庞。

大卫放慢了脚步。

燕子丢下爸爸,跳上了船:您就是菁菁阿姨吧?谢谢您! 说罢给那个女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燕子的举动把大卫和那个叫菁菁的女人给搞糊涂了,他们异口同声地叫道:子——”

燕子笑了笑,说:菁菁阿姨,一年前,我偶然看到了爸爸的日记,知道三年前妈妈得了绝症,爸爸带她来周庄游玩。想不到,在周庄妈妈病情突然恶化,再也没抢救过来……爸爸觉得天塌地陷,连死的心思都有了。菁菁阿姨,是您开导爸爸,是您保存了妈妈的手机……说到这里,燕子已经泣不成声了。

那个叫菁菁的女人上前把燕子抱在了怀里。

大卫长长叹了口气,好像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燕子忽然扬起头,动情地说:菁菁阿姨,我可以叫你妈妈吗?爸爸的日记里,除了思念妈妈,还有就是经常念叨您……

那个叫菁菁的女人转身看着大卫。大卫使劲点了点头。那个叫菁菁的女人也点了点头。大卫跳上船,与她们两个紧紧拥抱在一起。

古桥,小船,河水,灯笼,垂柳,三人拥抱的剪影,组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

【1】根据提示,补写相关情节。

周庄旅游,妈妈未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开谜底,幸福相拥。

【2】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1)她忽然发现爸爸望着河水,一脸凝重,像是有满腹的心思

(2)古桥,小船,河水,灯笼,垂柳,三人拥抱的剪影,组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

【3】小说在构思上,多次设置伏笔,推动情节发展。请找出两处伏笔,并加以分析。

【4】“夜色徐徐降临”一段文字,主要描绘了夜色下双桥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宁静、安谧和朦胧。这有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分析菁菁的形象。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进入青春期,梦想、友谊、亲情、个性,时时与我们相伴;孤独、迷惘、挫折、叛逆,常常与我们同行。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有着别样的青春风景。

请从上面材料中选取两三个关于青春的关键词,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别样的青春风景”的联想、感悟或思考。

要求:①请先在所选题号后(  )画“√”,若选题二,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必须鲜明;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⑥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