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育(pǔ) 淳(chún)朴 岿(kuī)然不动
B.抖擞(sǒu) 轩(xuān)榭 谆谆教诲(huǐ)
C.驯(xùn)良 诧 (chà)异 不省(xǐnɡ)人事
D.煦(xǜ)暖 参(cēn)差 不胜(shènɡ)枚举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陈太丘与友期》《穿井得一人》都选自此书。
B. 《秋天的怀念》《植树的牧羊人》《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分别是中国的史铁生、法国的让•乔诺和丹麦的安徒生。寓言《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都是安徒生的代表作。
C.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强调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D.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句中的“我”“缥缈”“有”“街市”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和代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夏天的南山湖,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C.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5、下列关于《诗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五经”之一。
B.《诗经》中的诗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C.《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6、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参差(cī) 逶迤(yí) 嘟囔(náng)
B.黄晕(yùn) 坍(tān)塌 蜷(quán)伏
C.国殇(shāng) 差(chāi)使 喧嚣(xiāo)
D.亵(xiè)渎 恣(zì)睢 存恤(xù)
7、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23日前国际奥委会投票通过悉尼作为2000年奥运会遗址后,阿根廷奥委会秘书长在接见本台记者时说,他对北京未能当选不无遗憾。人们当时确实很难断定北京和悉尼哪个城市能够得主。他认为,北京及其奥申委为争办奥运会做了大量的、出色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A. 接见 B. 不无遗憾 C. 得主 D. 卓有成效
8、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翻译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①太丘舍去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
③相委而去 _____
④待君久不至_____
(2)翻译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_____
②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_____
(4)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的感悟。
9、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
C.颈联登高远眺,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晴空旷野,草木繁茂的景象。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①______”字。尾联中,诗人用“日暮、烟波”将满怀的情绪形象化,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了挥之不去的_②________之情。
10、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光明中学八(2)班的同学准备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八(2)班的班长李欣,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在活动中收集到的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描写的是哪一传统节日?(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七夕节
D.元宵节
(2)为广泛宣传文化遗产,八(2)班的同学拟了一副对联,请重新排列以下词语,补出下联。
家园 中华 守护 精神
上联:传承祖国文化遗产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现大丈夫不因贫富贵贱、威逼利诱等外部条件而改变其本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12、孙悟空先后有美猴王、孙悟空等很多称呼,说出其中两个称呼的由来。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①“中国!中国!生日快乐!”10月1日上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队伍中,由中外青年组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阵首次亮相,备受关注。各国青年穿着特色服饰,手持中国国旗热情挥舞。虽然肤色各异、信仰有别,但无论哪个国家的人民,都向往和平、崇尚美好,这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的。
②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预言:中华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当人类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面对“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历史悠久的中国,投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当今世界正处于不断发展、变革和调整时期,来自经济、政治、资源、生态环境、疾病传播、网络攻击等普遍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无论身处何国,有何种信仰,显然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成为解决全球危机和挑战的中国方案,正所谓(甲)“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④“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植根于历史,面向未来;源于中国,惠及世界。9月24日上午,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鸣响,满载铁路建设物资的“齐鲁号”中欧班列从济南发车,历时约25天,途经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在二连浩特、波兰转关换轨后,运抵目的地。借着“一带一路”东风,搭乘中国“快车”的朋友越来越多: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轿车制造,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出海通道……
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世界银行今年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6年来,“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发展持续注入“中国动力”,展现出中国这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应有的胸怀和心志,更彰显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智慧和担当。
⑥中国所倡导的文明交流互鉴理念,必将让不同文明在和而不同中生生不息,实现(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我们坚信,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国一定能够不断铸就中华民族新辉煌,也一定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来源:《光明日报》 有改动)
【1】本文是《光明日报》时评的一节,下面作为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文化自信照亮复兴之路 B.用大国胸怀弘扬传统文化
C.为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D.为世界和平提供思想资源
【2】结合文章,说说第⑤段中提到的“中国动力”具有怎样的特点。
【3】文中(甲)(乙)两处均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任选一句,说说它在文中的含义。
( )句,含义: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里的白发
冯骥才
①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偶尔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部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②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找,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③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枝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④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地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⑤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地,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刚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但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
⑥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⑦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位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银丝,真是美极了!
⑧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
⑨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亭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⑩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1】本文以“白发”为线索,以“我”的心理变化为写作思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请结合相关内容和已给出的样式,概括出其余两件事。
(1)“我”同母亲聊天时发现母亲的白发,感到害怕、凄然和无可奈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自己的白发层出不穷,感到困惑和悲叹。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刻画人物方法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
【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15、按要求作文。
请以“成长,藏在时光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